苹果的初心在沃兹这里_我是沃兹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企业史 > 我是沃兹 > 苹果的初心在沃兹这里
缘远 我是沃兹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1-15 11:01:57

苹果的初心在沃兹这里

    "苹果已经丢掉了成立之时的'初心'。
    "相比iPhone,我更喜欢Android手机,如果ios系统能够在Android设备上跑,那就再好不过了。
    .........."
    当沃兹"叛徒"一般的言论一次次出现在媒体头条,恐怕只会不断加深果粉对于这位"创始人"的反感:看,乔布斯去世之后,这个满嘴跑火车的"小丑"跳出来了。
    很明显,在以和为贵、谨言慎行的商业社会,沃兹这样公开向东家开火的人无疑是一个不受欢迎的规则破坏者,而他似乎也乐于一再地落入媒体精心设下的"圈套"。
    如果你看过了这本《沃兹传》,或许就会对这个大大咧咧的"科技顽童"会心一笑,甚至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了:这样"不顾商业规则,只从技术本身出发"的纯种黑客如今真是如濒危动物一样稀少了。
    虽然"苹果创始人"至今仍是沃兹头顶最为耀眼的光环,但实际上他只是按下了苹果和个人电脑时代的启动键,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之后就飘然远去了,至于此后技术革命引发的商业革命、社会变革他都只是冷眼旁观。
    小时候身为导弹工程师的父亲就告诉他:技术进步总是好的——虽然冷战中核冬天的阴霾一直笼罩在他们头顶。沃兹后来也会面临着这种乐观信念在现实中的命途多舛。
    比如,苹果初心的迅速凋零。
    Apple I和Apple II都是在他的工程师思维主导下的产品。Apple I就是一块允许任何人自己组装电脑的计算机主板,只是一种解决方案而非产品。Apple II虽然集成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丰富的可扩展性依然得以延续,这种开放性形成了一个围绕Apple II周边开发软件、游戏的生态系统,"各种计算机杂志上连篇累牍地刊登Apple II硬件和软件的广告,Apple II的名字随处可见。我们并不需要自己去买广告版面,也无须用别的方式来打响名声。我们一夜成名。"
    但是,从Apple II开始,沃兹和乔布斯——或者说工程师思维和设计思维、商业思维之间就开始出现了分歧。沃兹坚持Apple II应该有八个扩展插槽,而乔布斯坚持只留两个。虽然这一次沃兹占了上风,但是胜利的代价却是从此被排挤出局,逐渐称为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
    果然,营销团队主导的Apple III在"封闭"的道路上一意孤行,越走越远——在降低了可扩展性的同时增加了系统复杂性,从而使可以在上面运行的软件少之又少。乔布斯为了追求设计上的简洁,甚至没有给散热扇留下位置,结果,过热死机成了Apple III最为臭名昭著的一条罪状。
    30多年后,封闭和开放之争依然在科技圈如火如荼,悬而未决。但是,无论是盖茨与乔布斯、乔布斯与施密特之间的彼此攻歼,封闭与开放的取舍不过是他们商业天平上的一个砝码而已。未来,人们也会以"Android VS iOS"商业大战的输赢来盖棺论定。
    但是,在沃兹这里,开放却是流淌在血液里的一种技术信念,这根植于他从小受到的教育,体现在他发明的每一件科技产品上,事实上Apple I正是这种黑客精神的产物:他对于当时世界上几乎所有著名电脑都进行了重新设计,最后设计出了使用最少芯片的电脑。这也就是为什么他在书中对于Apple III的"背叛"耿耿于怀,对于Apple II团队的被边缘化愤愤不平。而他近年来对于苹果的批评也不过是维护内心的信念而已,与商业无关,与个人恩怨无关。
    实际上,书中涉及与乔布斯恩怨的部分只有寥寥几笔,云淡风轻,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欺骗了我,伤害了我。但是,我并没有对此非常在意。"
    作为一名玩恶作剧百无禁忌、屡屡过火的科技顽童,沃兹在生活上却是个工作、婚姻都追求从一而终的保守主义者,这也难怪他无论如何都无法混进烟雾缭绕、酒气熏天的嬉皮士队伍,只好一掷千金办了两次音乐节过过干瘾。
    这种性格的人之所以没能继续在技术界大放异彩,原因可能很简单:他没有遇见第二个乔布斯,或者说,历史留给他的时间窗口一去不复返。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账号:财经评书,热门财经图书、畅销职场小说、经典经济著作 ,提取书里精华,用文字和声音将书中智慧一网打尽。让你在碎片时间也能“读完”一本本好书。

展开全文
有用 5 无用 1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