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独一无二的历史_《跌荡一百年》(上、下)(全二册)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企业史 > 《跌荡一百年》(上、下)(全二册) > 一部独一无二的历史
阿飞 《跌荡一百年》(上、下)(全二册)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9-11 16:09:21

一部独一无二的历史

暑期的时候翻看了《跌荡一百年》和《激荡三十年》全部四本书,两年前在图书馆偶然翻看过《激荡三十年》的下册,那时才刚大一,只是觉得故事写的很精彩,书中的有些故事让人唏嘘不已,今时今日重温,竟别有一番感悟。
一百三十年的历史,在拨云见雾中缓缓呈现出来,一部以人,特别是小人物为主角的书,串起了百年中国跌宕起伏的历史。在今天,中国逐渐以大国的姿态拥抱世界,但她又绝不同于西方世界,而是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和不同于西方的东方哲学,就像传奇CEO杰克. 韦尔奇说的那样,这个地方这么大,这么复杂,他无法弄懂。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企业,这是现代化国家发展的血脉,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现在还缺少这样伟大的企业,但我们相信未来中华大地上一定会有伟大的公司出现,和她的灿烂的历史和文化一样惊艳世界。我们有五千年灿烂的文明,有世界上最漫长的封建帝制,有渗透到民族骨子里的儒家文化,有近代的乱世纷纭和夹缝求生,这些都是我们民族内在的基因。回看这几本书描绘的130年的中国企业史,我们或多或少能从其中探寻到这股独特的气息。可以说,在中国大地上创造历史的企业和企业家无不是这种基因的传递者,当然建国之后的国有企业是一个特例,但这也是托产于中国特殊时期的特殊国情。
我们来梳理一下这部企业史的脉络,看似盘根错杂,乱象纷纭,实则脉络分明,一条线索贯彻始终,这一点我们稍后再谈。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次自我变革,遗憾的是它始终是“留着辫子”的改革,后世的人常认为现代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是由于错过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期,才在1840年鸦片战争被打开国门后一再受辱,然而反观当时的日本,也正是处在明治维新的阶段,在经历了教育变革、宪政改革之后,亦步亦趋逐渐发展起来。此后的中国与日本差距不断拉大,直到甲午战争震痛了中华民族。腐朽顽固的封建体制成为制约中国发展的拦路虎,就算最后废科举、预备立宪,也无法挽救倾颓的命运。这一代的企业家,姑且这么叫吧,赫赫有名的都是一些大官商、大买办,如“红顶商人”胡雪岩、盛宣怀,依托官僚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最终在失去官商的优势之后覆灭,几经浮沉,笑傲一时,却大多英雄末路。辛亥革命之后,军阀混战,民族企业夹缝求生,涌现出无数实业家,状元企业家张謇的一句话让人尤为动容,“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却不与草木同腐”。斯人之气度格局泽被后世无数人。但这一时期更为有名的是孔宋这类滋生于乱世的官商家族,利用金融家的手段翻雨覆雨空手套白狼,蚕食民营企业将之收归私囊,夺取社会的存量资本。很耐人寻味的是上海的一批金融银行家,他们积极支持蒋介石进入上海,为蒋介石政权在上海得以巩固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又是之后付出最多的一个群体,这批钱袋子大多在孔宋的手段下散尽家财,甚至家破人亡,让人唏嘘不已。这一代的企业家在官商、外资和战火中艰难生存,但无论是三大轮船公司砸船救国还是范旭东在大后方建碱厂,都是举步维艰却透露出民族的精神气节。再往后是新中国的万象更新,意识形态成为这个国家的主流,从公私合营到国有制大锅饭,市场经济一度在中国绝迹,内焦外患中全民沸腾的“赶英超美”和十年浩劫让中国又失去了大好时光,体制的桎梏让之后的中国企业长期游走在灰色地带。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摆脱贫穷与对财富的强烈追求取代阶级、政治成为这个国家的首要任务。从这之后,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或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或是各自长袖善舞,在这片物质极度缺乏的土地上圈地跑马,渴望一展雄风。国有资产囿于体制的弊端希望借管理上的改革解决低效的问题,民营企业希望可以利用其灵活的经营策略大展拳脚,外资企业也希望借机进入中国内地的庞大市场,实现全球化的布局,三股力量不断博弈,此消彼长。然而庞大的国家机器再次展现出她对市场惊人的掌控能力,最初政府希望保障国有资产的既得利益,而将民营企业作为经济的一个补充点,而不是分食的对象,将外资企业作为引进高科技技术的桥梁,而不仅仅是落后产业的转移,因此,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就是与体制的博弈与对赌,许多企业的成长,尤其是民营企业是在体制的灰色地带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80年代一手权一手钱的“倒爷”便是此而来,就像《物种起源》中谈到的那样:“存活下来的物种,不是那些最强壮的种群,也不是那些智力最高的物种,而是那些对变化做出最积极反应的物种”,这段话同样适用于中国企业的成长,谁先突破体制敢为人先,谁便掌握了机会,就像小商品市场在义乌的发展壮大,更多的是因为其地偏路远,计划经济体制不浓厚,观念的率先开放而逐渐发展壮大的。可以说这是一条流淌着先行者鲜血的道路,唐万新、仰融、李书福、牟其中、戴国芳等等都是那一代里的悲情英雄,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截然不同的待遇也让人颇感愤懑。但是历史总是在不断发展,当打开国门的第十五个年头的时候,我们有幸搭上了“信息时代”的列车,继续我们的全球化历程。
这的确是一部独一无二的历史,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在内忧外患中完成了削骨体肤的转变,之后是军阀混战、日寇侵袭,新中国后的意识形态绑架与十年浩劫被疯狂毁掉的时代,直到万物春回迫不及待地重新拥抱世界,我从来不认为是人创造了时代,而是时代造就了个人。中国的企业发展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对特殊时期特殊体制的依附和适应,资本与国势从来都是息息相关,企业家看到了当下或者未来背后的发展脉络和逻辑,然后去完成一次对赌。有趣的是这些人往往是那些极力绕过体制的人,商业智慧在其中左右突围,在合适的时期洗白,其实成王败寇,不过是欠世界一个成功罢了。这段历史只是一个开端,在草莽中成长的中国企业也在时间的一步步推进中完成一轮又一轮的洗牌,规则在不断制定与重塑中,我们依旧满心期待着世界级企业的诞生,期待着商业智慧可以更加自由地驰骋。

展开全文
有用 5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