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和历史_伟大的博弈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企业史 > 伟大的博弈 > 财富和历史
LaoBai 伟大的博弈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6-05-18 18:05:07

财富和历史

开宗明义,这本书按照豆瓣的标准属于“力荐”,按照我个人的观点属于“人生必读”。当然,这话说得晚了,只能表现我的后知后觉。因为这本2005年1月首版的图书等我买到手,已经是第九次印刷了。

这本书的伟大在于历史的叙述,虽然我后面还要多费几句口舌,但如果只给我一句话的机会让我介绍这本书,我把它叫做美国金融史的《光荣与梦想》。

宏观方面我就不多说了,避免暴露出我对金融知识的一无所知。此书是2005年经管类的畅销书,上过各种排行榜,各种“大尾巴狼”写得书评N多,我只想讲述我印象比较深的几个细节,作为一个非金融工作者。

第一个话题关于经济周期。当300余年的历史被压缩成一本300多页的书的时候,你可以想象,你不仅是被作者带上了时光机器,而且是坐上了过山车。美国金融市场、确切的说,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纽约金融中心,在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道路中,经历了无数磨砺和挫折。在这种令人惊叹的起伏背后,最让人想知道的莫过于是什么东西使他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作者给出的答案是“看不见的手”,在我看来则未必。过于简单和理论化。更深层次的答案就我的智商而言,是一个莫大的挑战。截至目前,我悟到的答案是--从错误中的学习能力。(一个副产品是任何法律和规范都滞后于事实的发展)

第二个话题是受了刘韧的影响。在和刘老大接触的这段日子,他的一个好习惯开始对我产生影响。以前,我也看很多书,也进行很多所谓的思考,但我很少注意写作技巧。刘韧却告诉我,如何观察别人的叙事技巧和能力,也是读书过程中一件很爽很重要的事。就这本书而言,对一本高度压缩的历史书,我很喜欢作者对引言的处理。作者利用别人的话,很精辟很戏剧化的就把一个时代片段或者一个大事件压缩在一两行中抛给了读者。例如:

在描述铁路过度投机的年代,作者引用范德比尔特的话:“用公众的钱修建一条从一个无名小镇到另一个无名小镇的铁路,这无异于公然犯罪。”

在谈到政治如果被操纵为经济工具时,作者利用约翰.亚当斯的话:“我已经认识这些纽约的政客们60年了,但对我来说,他们仍是像魔鬼一般难以理解”。

… …

最后一个话题留给一个问题。作者在前言中说:

在数学意义上,一个自由市场准确地说就是一个博弈场,而每一种博弈-从扑克游戏到世界大战,都有参与者、博弈策略和计分规则。但是与纸牌游戏不同,自由市场的博弈并不是一个零和游戏。在纸牌游戏中,之所以有赢家,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因为有输家。

随后,作者又进一步解释了人们对共同利益的追求就是“看不见的手”。如前所述,我不是十分同意这个看法,有时间不妨继续交流。但我此时最感兴趣的是输家在哪里?赢家又在哪里?如何定义?在300年后,我们看到了最大的赢家--美国,然而那些玩纸牌游戏的人呢。诚然,我们还能记得起摩根、汉密尔顿、美林(梅里尔&林奇)这样的名字,但仔细想想,他们之所以青史留名,恰恰不是因为财富的缘故。

展开全文
有用 33 无用 2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财富和历史”的回应

机哥说 2010-09-02 11:52:03

老白,我最近也在看这本书,很赞哈。。。

meihun000 2010-07-20 14:23:08

楼上正解。

我是穷【哔】~~ 2010-05-22 17:19:18

 不尽然。
  “看不见的手”指价格,“看得见的手”指政府调控。
~~~~~~~~~~~~~~~~~~~~~~
看不见得手指市场,看得见的手指政府

杯子 2009-03-04 12:16:48

在华尔街博弈中,有些人输了,输的破产,输的跳楼,有些人成功了,赢得了无数的财富以及掌声。

在这博弈中,正确的人被留了下来,错误的人被甩了出来。从华尔街整体上来看,华尔街做的事越来越正确。从美国的整体上来看,华尔街做出正确的事为美国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上是我对看不见的手在华尔街中做的事的看法。

诚如你所说,最大的赢家是美国。我认为更确切的说是美国的大多数人民,那些华尔街中的失败者不算在内。

陶苏 2008-07-22 23:14:19

2007-12-26 13:20:30 cARRoTKaTiE  想要看得懂這本書,要有一定政治基礎與歷史。
我倒是觉得需要学要金融方面的知识,尤其是期货。另外译者注解内容大部分涉及政治、其实多一点金融方面的基础知识会更好。

北风之神 2008-01-31 11:42:14

不是很同意楼上的
那些在华尔街成功的人,不见得每个人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基本素质

每个成功的人的特点不一定相同
每个“读懂”这本书的人应该也是不相同的,因为他们读出的东西不相同,所以读不读懂并不重要,读出了什么才重要

[已注销] 2007-12-26 13:20:30

想要看得懂這本書,要有一定政治基礎與歷史。

阿瓦 2007-08-23 09:33:49

我觉得读起来很有趣,但有时候也很卡(可能是我的金融知识实在是太短浅了)

熙寧 2006-05-21 18:07:25

不尽然。
“看不见的手”指价格,“看得见的手”指政府调控。

LaoBai 2006-05-18 23:23:40

如果不考虑亚当斯密的成书背景,普遍的看法是“看不见的手”等于完全的市场竞争。《伟大的博弈》的作者在书中强调金融家们为了自身利益从而自律、联合。我觉得用这个说法来解释美国经济的崛起,尤其是华尔街的发展太简单化,过于理论。

fishlife 2006-05-18 18:28:34

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看不见的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