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起飞可以借鉴美国崛起的经验_伟大的博弈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企业史 > 伟大的博弈 > 中国的起飞可以借鉴美国崛起的经验
油菜花 伟大的博弈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5-03-21 17:03:52

中国的起飞可以借鉴美国崛起的经验

这本书有几个比较好的方面:
第一个:这本书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它把美国的资本市场——华尔街,放到美国的经济起飞这样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去描述。它不是简单的叙述或者堆砌一些事实,它主要讲了美国这样一个大国兴起过程中,资本市场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这是中国的建设者和政策的制定者们应从中获取的重要信息。对于美国的经济起飞,有各种各样的学说和论著,但对美国兴起与资本市场的关系有这么深刻认识的却并不多。
第二个:这本书对美国资本市场的历史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能把握到其中比较规律性的东西。书的作者对美国资本市场的历史很了解,他没有简单地无目的地堆砌一些事实,而是着重从历史事实中发现很多规律性的东西。例如,作者观察到,从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这个命题来讲,在美国资本市场将近300年的历史中走了所走的,是一条“否定之否定”的发展道路,从最开始的汉密尔顿主义者主张政府对市场进行积极干预,通过大量买卖国债等手段对市场进行扶持,到其后的195年中,杰斐逊主义者对市场放任自流的政策,再到1987年“股灾”时,格林斯潘又重新继承了汉密尔顿积极干预市场思想的衣钵。随后在最近20年中,市场的几次危机中,美国政府都出来进行了比较积极的干预,当然其干预方式并不是入市买股票,而是从增加市场流动性,提高货币供应量入手。
第三个比较好的方面是:这本书(或者说作者)对很多问题的看法都是比较辩证的,客观的,公正的。比如他对投资和投机的认识,他看到了投机对市场的积极作用,资本市场没有投机性不成其为一个市场,但过度投机也是不行的。作者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就是:投机是市场与生俱来的一部分。他笔下刻画的人物,大多数都是投机家,虽然这些人在某一时点的行为可能完全是为了自己的私利,但是他们的行为从客观上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激活了市场,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和有效性。从更超脱的和更哲学的层面上来看,资本主义的本质也正是充分利用了人性中贪婪等恶的一面,将其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推动力,这主要是靠制度设计。实质上,与其他的市场相比较,资本市场是最高形式的市场。
第四点,他笔下的资本市场历史是比较人性化的历史。他所讲述历史的方法,不同于一般的编年史,不是一些毫无联系的事实的堆砌,而是讲述历史中一个一个的人物,而且这些人大多是“坏人”——他通过这些人在历史中的沉浮,悲欢,追逐,成败,有时是痛不欲生,有时是死而复生,等等——通过这些勾勒出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在这一点上,它有一点象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通过一些个案的剖析和人性化的描述,看到了一些历史深刻的东西,一些宏观的东西,这是非常令人震撼的。正是通过这些故事,通过这些或者是很小的人物,或者是很伟大的人物,或者是很丑陋的人物,或者是很高尚的人物,折射出了一个时代的变革和一个民族的兴衰,并使我们体会到一些很朴素但却很重要的道理。
这本书的重要意义在于,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正处于历史的十字街口(有一点像100多年前起飞前的美国),面临着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复兴的艰巨任务,美国走过的道路恰恰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可以借鉴的道路。看完这本书后,我们就可以发现,美国的经济起飞,美国超越欧洲列强,这并不是偶然的,相反地,它的背后有一个几乎是必然的东西,那就是因为美国建立了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使得美国的经济和社会可以高速高效的发展。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是相辅相成的,资本市场的发展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可以离开实体经济而独立发展的。

展开全文
有用 19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中国的起飞可以借鉴美国崛起的经验”的回应

飞鸽 2008-08-14 20:14:56

呵呵,如果真的不错!就好好的上一课了!

口罩 2005-10-07 10:19:26

给喜欢这本书的朋友们再推荐一本《世纪大拍卖》,写转型期俄罗斯的寡头内幕的。

口罩 2005-10-07 10:16:08

我喜欢,这样的,正在看,列为国庆大收获之一;同样的道理,喜欢《万历十五年》;看他们,才知道,以前所收的学校教育,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去忘记

stoneman 2005-03-23 13:34:17

这一本没有看过,看过其它介绍华尔街的书籍,说实话,给人的感觉,华尔街就像一个战争发动机,一直到十九世纪中后叶,华尔街就一直和殖民、战争这些连在一起,并扮演着相当肮脏的角色。

苏丝黄 2005-03-22 00:52:20

加个图像吧,我们都有哦:)评论写得很不错,对读书有指导。

小白 2005-03-21 18:11:33

大学时专业是金融,但在我看来,课本是乏味的,老师讲得是乏味的。我很喜欢这本书(虽然还没有看完),让我体会到金融、经济、历史是很有意思的,可以一起来读的,受益匪浅。

阿北 2005-03-21 17:38:33

我的评论里本来也想提万历十五年的。总的来说,我更喜欢从这种角度讲的历史。中国的学者更喜欢在一万米高空讲大而全的东西。不同的是,万历十五年挑了一个时间横向展开讲整个社会结构里的各种张力,这是不太多见的。

非常精彩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