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人的秘密 【杜拉拉的妈妈李可是谁?】_杜拉拉升職記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企业史 > 杜拉拉升職記 > 隐形人的秘密 【杜拉拉的妈妈李可是谁?】
桔树 杜拉拉升職記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7-06 16:07:40

隐形人的秘密 【杜拉拉的妈妈李可是谁?】

【楔子】杜拉拉的妈妈叫李可,她从来没有露过面,不知道是不是一位丑妈妈,或者说没有妈妈?杜拉拉的爸爸毫无疑问,是出版方博集天卷。那博集天卷有没有可能是雌雄同体,又当爹又当妈?
  
  
《杜拉拉升职记》,在2008年出版,大卖60万册。在无数办公室里传递成为畅销书,并成为热议的话题。随后2009年《杜拉拉2:年华似水》又登场了,市场表现依然可圈可点。紧接着,2010年4月15日《杜拉拉升职记》电影上映,票房达到1.3亿元,徐静蕾和黄立行的演绎,更使杜拉拉的故事坐上了火箭一飞冲天。这还没完,2010年7月22日,王珞丹主演的电视剧版《杜拉拉升职记》全面演绎杜拉拉的故事,把杜拉拉1和2的故事全面融合。趁着电影和电视剧的热络氛围,出版方博集天卷在2010年5月快速推出了《杜拉拉3: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至此,“杜拉拉”系列销量突破三百万册,《杜拉拉升职记》当当网持续88周雄踞小说类排行榜第1名,卓越网持续87周位列文学书店、经管书店、励志书店销量第1名,豆瓣最受读者关注和热评图书,豆瓣新书榜第1名。
  
还有“超越职场,热爱生活”、“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杜拉拉”、“她的故事比比尔·盖茨的更值得参考”等宣传语不绝于耳。
  
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杜拉拉火热背后的故事?
  
先介绍一下,杜拉拉的爸爸,北京博集天卷图书发行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在当下大陆的民营图书公司中,可以排进前五。具体出过哪些书就不说了,大家可以去查。总的说来,在2008年就属于很知名的图书公司了。他买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书号,出版的杜拉拉。(这家陕西师大社,也是很奇葩。本来是一家不太知名的大学出版社,因为卖书号给博集天卷,卖出了名头,后来有了点钱就拽起来了,不过还是继续卖书号,中间2013年左右还被总署封过一段时间,半年没出过一本书。)
  
完了,我们再看李可,搜索所有的媒体资料,发现,对于李可的介绍非常简陋粗鄙,来来回回只有下面这几句话:
  
李可,女作家,某名校本科毕业。作品:《杜拉拉升职记》《杜拉拉2 华年似水》《杜拉拉3我在这奋斗的一年里》《杜拉拉大结局:与理想有关》,十余年外企生涯,职业经理人。从事过销售和人力资源工作――对于现今以打工谋生的人来说,两种不失为不错的谋生行当;从满足人类成就感的角度看,是两种可能提供极大发挥空间和精神满足的职业。典型的欧美500强企业文化,长期熏陶出的专业与敬业下,仍然是一个生动的热爱生活的人。
  
这里面没有一丁点硬货,也不可能跟现实当中的人对上号。所有的采访和介绍通通是以这个为准,没有更多地透露了。从2008年—2010年,两三年的图书、电影、电视的狂轰滥炸,都没有把这位李可炸出个哪怕是头发丝。万能的人肉啊,超能力的狗仔啊,你们连文章出轨、复旦抄袭都能翻出来用精密仪器放大一万倍进行对比,而一个卖了图书版权,又卖电影版权,甚至都卖了电视剧版权和话剧版权,就差去卖内裤的作者,你们居然找不出来更多信息。那只能说明一点:这!人!不!存!在!
  
试想,如果你是一个销售量过百万的图书作家,会只写一部作品?(不要拿写《明朝那些事儿》的当年明月举例,他现实当中是个公务员,这谁都知道。)李可除了署名写杜拉拉之外,后面就没有任何音讯了,如果博集天卷是一个正常的公司,就会接着约李可出书,维护杜拉拉故事所聚集起来的巨量粉丝。但是博集天卷没有这么做,至少是没做成功。以博集天卷的财力,不会小气给作者钱的,如果这件事情没做,或者没做成功,那也只有一种可能:这!人!不!存!在!
  
百度百科里 李可的人物评论:
李可为人低调,接受采访极少,只同意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接受采访,没有当面采访的先例。“李可”其实只是她的笔名。她的真名还是个谜;而在她上班的单位里,很多同事也不知道她就是写《杜拉拉》的李可。
“我分享观点,不分享生活。事实上,这就是我的人生观之一。”《杜拉拉升职记》系列的责编蔡女士在记者采访时,说:“李可不是故作神秘的那种作家,她就是一个不愿意生活被打扰的人。”蔡明菲同时透露,李可拥有一份百万级丰厚年薪,这使得她在面对突然从天而降的巨额版税,也能保持不动声色的低调姿态。李可还在企业中任高管,所以害怕影响工作,蔡女士说:“李可说她退休了也不会做公众人物。”而李可本人则认为“任何时候,平静都好过名气。很多曾经作出惊天动地事业的人事实上都在追求安宁,而不是名气。”同时李可也认为职场之上,姿色OK就行,貌美自然可以加分,但体力更重要。
有趣的是,李可的神秘莫测、低调、保护隐私,却更为白领所欣赏。
  
  
看看这一段,硬伤也是凸显,“没有当面采访的先例”这个烟雾弹足以让众多想采访的媒体人打退堂鼓,后面的“李可说她退休了也不会做公众人物”更是像作者亲口说的。可是这里面的任何一个理由都经不起推敲,试想,拿百万年薪,有世界500强经历,女性,70年—79年生人,符合李可身份的人,全中国大概不会超过500人,怎么会查不到?畅销百万的作者的缴税单据呢,这个总能查到吧?
  
2009年作家富豪榜,李可首次上榜,排名第9,成绩不错。大家数数这前12名,都是超级大咖,都是真实人物照片。唯独“李可”,用了一个网络照片,没有真人。
  
2010年作家富豪榜,李可再次上榜,排名前进两名,第7,其他的几位换了一半,但仍旧都用真实人物照片,“李可”依然是网络照片,后面还有2011年作家富豪榜,我就不列举了,仍然如此。
  
不论是李可,还是李逵,或者是李鬼,这个团队策划协作所产出的作品,是红透了大江南北,是赚足了金银财宝,是打了几年的解放战争。赚钱归赚钱,但是不带这么忽悠人吧,团队写作也不是什么特别丑的事,何必非得虚拟出一个李鬼呢?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