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望而著书_后望书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企业史 > 后望书 > 后望而著书
斯铭ai 后望书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02-08 18:02:42

后望而著书

这本书的阅读过程是艰难的,翻开就是满目历史黄沙滚滚,而这些黄沙至今不息。
读这本书,注定是要含着热泪去读的,而泪水过后,悲痛之余,是长长的怅怅的叹息,还应该有深深的反思。
同时,这也是一个恶补常识的过程。我深知自己的常识有多么的匮乏,我不知道原来北京是不缺水的(北京位于海河五大支流永定河的冲积扇上,有永定河和潮白河两大河流,水资源条件十分优越。北京的年降雨量也堪比巴黎和柏林,还有大量的“客水”流过,原本北京并不缺水——仅永定河上游的集水面积就近5万平方公里,约为浙江省的一半),我也不知道原来新疆也是不缺水的,我更不知道是一个老人留住了如今的陆游故居……
而读的过程中,又总会回想起以后历史教材中的种种说法,荒诞感顿生。

作者在千山万水中行走,用深情的笔墨描绘着曾经繁盛的景象,思索着残败的原因。
那些熟悉的地名,敦煌,潼关,陕州,蒲州,玉门关,……这些在诗词中在传说里有着动人姿态有着美妙身影的地方,如今只剩无尽荒凉。我们如何寻找归路?
而为了整齐划一为了方便管理为了面子为了政绩……我们又毁了多少城市建筑?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由德国著名建筑师郝尔曼。费舍尔设计、始建于1908年的济南火车站,却在国内建筑胶“仿欧之风”劲吹的1992年被完全拆除。
如果这些都还没有戳中你的痛点,没关系,还是请继续翻下去。也许,对文化的无知和对他人的冷漠让一些人永远都是麻木的,他们无感于的文化的流失,无视他人的损失,然而,作者在书中进一步谈到的全人类赖以为生的资源----水资源的逐渐枯竭相信是可以触动每一个人的。若你说不必饮水,那我无话可说。

我不知道何以60年的光阴足以摧毁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智慧,我不知道是古人比今天的人聪慧还是今人太愚笨,我不知道是什么让人将常识颠倒。大概是权是利吧?若心里缺少了敬畏,做事自然无所畏惧。

感谢朱幼棣先生写了这样一本书,让我有机会看到这些。虽然这并不能改变什么,但一个社会的进步总是需要民智的开启、常识的普及。若我们都懂得那些山河那些泥土的价值,当初的我们还会那样做吗?

以书中的话来结束:“不需要再重复那些艰难的故事了。但愿阴影留在昨天,明天会更好。”
期待明天会更好,悲剧不再演,山河依旧绿。

另,指出一个错误。印在封底的“宛若文艺复兴年代的‘大百科全书’学派”,“百科全书派”是19世纪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形成的派别,而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

展开全文
有用 4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