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第三种生存》有感_第三种生存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策划 > 第三种生存 > 读《第三种生存》有感
好书 第三种生存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6-09-14 16:09:27

读《第三种生存》有感

近读中国策划大家王志纲亲自撰写的《第三种生存--王志纲社会经济观察录》(以下简称《第三》),颇有感触。简略地说,本书的精到之处是从四大板块(解读老板,杂议文人,剖析发展、指点媒体),并在三个层次(宏观,中观,微观)上立论和透视,真可谓是"孙悟空"跳上云端看世界,"马王爷"三只眼睛察事物,高瞻远瞩,视角独特。
当然,也有美中不足。故此,我写下几点心得,就教于志纲,并与爱好者交流。

  这本书有极深刻、极现实的社会学意义和经济学意义,颇有当年毛主席作"兴国调查"、写《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时的风格和余韵,令人叹服。书一开篇,就是对当今中国新兴的"老板"阶层的观察,写了小老板,中老板,还有大老板。他们因为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我称他们为"红色资本家",如果不论颜色,在经济学上就是"资产阶级"。这些"红资",有其特性,也有其与世界上所有资产阶级相通的共性。《第三》一书对这些个性和共性分析得入木三分。书中说,这些老板都是"铜钱眼"、"鲨鱼鼻"、"老鼠耳"、"饥肠辘辘的恐龙胃",几个比喻,几个形容词,就把他们的形象勾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不仅是形象的"白描",更有对他们的发家奋斗史、原始积累史的回顾,有对他们的生存秘笈、经营艺术、发展韬略、历史走向等深邃的本质问题的归纳与探索。本书尤其有许多理论书不能企及的优点,特别是它极少有枯燥的理论解析,几乎全是作者亲身多次经历的、非常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案例,生动流畅的"江湖语言",让人们轻松愉快地被感染、被说服,并从中学到既不蔑视老板,也不逢迎他们,而用"第三种生存"的态度和本领"与狼共舞"的真蒂。

  分解老板之后,《第三》一书进一步对他们在中国历史上和当今现实中结成的的若干群体即"商帮"进行了描述和剖析,归纳了历史上的晋商和徽商,更对新兴的浙商和粤商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勾勒。除了对这些商帮的地域文化色彩和经济社会本质进行解剖之外,更对它们的历史命运进行探索和预测。读了之后顿生几分"座右铭"和"隆中对"的感觉。

  书中也有对文人(知识分子)的描写,篇幅较少,不及描述老板篇幅的十分之一,描述了经济学家和文化学家两类。我认为这是本书的"软肋",我只说对经济学家的评述部分。其中虽有新颖独到的观点,但略有缺位,以偏概全。题目是《经济学家一瞥》,内容是个别的经济学家如何逐名搏利、专唱反调、脱离实际、不解国情,结论却是针对全体经济学家的:"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都极强的学科,而中国的经济学大师们最大的缺陷就是普遍脱离实践,闭门造车,关在书斋中潜心研究西方大师们的理论……所以,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判断、看法和见解,更多的是一种一时一地的感悟,缺乏的是系统、理性、战略的思考。"最后,本书发出了"中国的经济学家什么时候算成熟"的疑问和感慨。

  我认为,志纲的这个评论观察到了一部分实情,但不是全部,更不是主流。我之所以这么说,是根据我对中国经济学界的了解。也举例来说。从总体上看,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如果没有中国大批经济学家从五十年代以来的研究、探索、争鸣、共识和实验,如果没有他们的建言献策,恐怕就很难有从七十年代以来的工资奖金、按劳分配、企业放权、地方分权、管理制度、发展战略一直到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建设等一系列的变化和进步。如果以单个的经济学家来说,堪称中国当代经济学泰斗的薛暮桥、马洪、于光远、刘国光、董辅礽、吴敬琏等,就是不争的经典。他们坐书斋多一些,这是工作特点的要求,但决不脱离实际,经常到企业和地方考察。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建设,哪一步没有他们的影响?这类的经济学家还有许多,不胜枚举。所以,《第三》一书用少数几个例子把他们也株连了,是不公平的。

  如果我求全责备,就还认为这本书缺少对官员的观察录。中国的当今社会,从大格局说,无非"老板"、"官员"、"文人"、"工人"、"农民"、"市民"等几大群体。从志纲的观察视角和业务联系说,最重要的是前三者。今已有对前两者的观察,独缺对官员的记录,难免令人有些不解渴。这也许是苛求,但我仍期盼着它的到来。

  志纲是我的"兄弟伙"、"忘年交",我也是王志纲工作室的学术总顾问,我写他的优点是鞭策,写他的不足是鼓励,我断定,志纲是不会误解的。
http://bbs.apabi.com/dispbbs.asp?boardid=2&id=19026&star=1#42799

展开全文
有用 3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读《第三种生存》有感”的回应

三童 2011-02-20 11:15:01

書說的是常識,比較淺。

BysTander5 2008-08-20 10:30:40

王志刚当年靠着碧桂园一举成名,成为中国策划界顶呱呱的大师级人物,早些时候我们并不认为一个策划界的人可以对社会的演变有如此独到的见解,至少王志刚作为一个策划者,对社会的洞察和解剖的能力已经可以让我们不再有更多的苛求了。
至于书中的内容,上面的大篇幅的论述我个人认为还是比较贴切的,对于中国企业家原罪问题在前几年,甚至这两年都经常搬出台面讨论。寻租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仅在道德上的批判和解释是无法让我们信服的。社会制度的限制、体制的不健全以及法制的不完善都是刺激中国那一代企业家寻找财富捷径的诱因,但其实我们自己都心知肚明,那个时代,肚子是老子天下第一,很多洗脚上田的农民企业家只是寻找一种新的生存方式而已,至于到最后会演变成与政府官员勾结、利用裙带关系进行权利交易未必就是他们有心谋划的,所以我也就对那一代的人多了一些艰苦创业的尊敬,少了一些道德上的批评……
读此书时同时也在读《现代化的陷阱》,是以为记。

robin1123 2008-07-24 11:08:41

王志纲 的观点 有所偏颇.

确切点讲,他只是对民营企业主比较熟悉.
不熟悉其他领域的 经理人. 如外企经理人,如国企经理人.

B&H™Chrome 2007-06-05 09:22:59

都是有见识的人,一字以敝之,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