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点:如何制造流行》读书笔记_引爆点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策划 > 引爆点 > 《引爆点:如何制造流行》读书笔记
飘香一剑 引爆点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11-04 20:11:56

《引爆点:如何制造流行》读书笔记

综述:

流行病爆发需要 3 个条件,人们传播传染物的行为、传染物本身、以及传染物发挥作用所需的环境。
当一种流行病爆发时,它就失去了平衡。它之所以爆发,是因为发生了某种变化,其中一个或两个或可
能三个条件都出现了变化。

同理,流行潮的爆发也有三条法则:
个别人物法则 fThe Law of the Few)、附着力因素(Stickiness Factor)法则和环境威力(Power of Context)法则。
 

1.个别人物法则是这样的:在这些特别人物中有人意识到了时尚趋向,然后通过社交关系和积极努力,再加
上自己的热情和个人魅力便把“嘘——小狗”皮鞋的信息传播给了大家,就像盖藤·杜加斯和纳山·威
廉斯之辈能把艾滋病病毒传播出去一样。

2.附着力法则告诉我们,有一些特别方式能使一条具有感染性的消息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只要在
消息的措辞和传达上做一些比较简单的修改,就能产生巨大的收效和影响力。

3.环境威力法则认为,人对自己周围环境的敏感程度比他们所表现的更为强烈。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三个法则的原理和威力:

1.个别人物法则——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

a.成为一名联系员应具备什么条件?首要的也是最显而易见的标准是:联系员结识的人非常多。他
们属于那种什么人都认识的人。大家都会结识某个这样的人。

各行各业中都有一些交友能力超凡之人,这些人就是联系员。

明星往往都是联系员,大家可以看他们的微博粉丝数。

联系员的特点就是:涉足许多不同领域,结果把所有这些领域就联系到一起了。

如果你身边有朋友,换过N次工作,每次都在不同的行业、领域,或者有很多兴趣爱好,并乐于参加

各种社团活动,那么他就是联系员。

 

b.内行关键之处在于,他们并不是被动地收集信息。他们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一旦发现了
这种办法,他们就想把它散布出去。

内行的典型如:微博上的 @互联网那点事

内行们了解内情,也有能力使信息迅速口头传播出去。但是,内行的与众不同之处并不在于

他们掌握了这么多的内情,而在于他们把情况散播出去的方式,会介绍得非常详细且具体。

出于助人为乐的原因而帮助他人这一事实使内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内行可能认识的人没联系员多,所以他没有后者那么大的原始传播信息能力。但一个联系员可能向 l0 个朋友推荐洛杉矶的旅馆,

而只有5 个人采纳他的建议。一个内行可能向 5 个朋友推荐这家洛杉矶旅馆,而且介绍得引人入胜,这 5 个
人都会接受他的建议。这就是两种人的不同性格特点在发挥作用。但是,他们都具有发起口头传播信息潮的能力。
内行并不是一个善于做说服工作的人,他不是那种强人所难之人。内行是真正的信息经纪人,他们在与人们共享信息和交流信
息。但是,要想发起一场社会流行潮,就得说服一些人去做点事情。
IT男很多都是这样的内行,他们向朋友推荐各种新的硬件、软件,我就曾给N个朋友说过iphone如何越狱,越狱后能装多少软件、邮件,经我的蛊惑,有近10人都先后越狱。

 

c.一个精明能干的推销员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对客户通常提出的消极看法能给予充分的、高质量的答复。
推销员身上往往有一种强大的、有感染力的、不可抗拒的东西,这种东西的力量超越了他语言的力
量,能让见到他的人们乐意赞成他的观点。那可能是他的朝气,他的热情,他的魅力,他的可爱。
 

d.在社会流行潮中,内行们就是数据库。他们为大家提供信息。联系员是社会粘合剂:他们张贴信息,传播信息。但是,还有一群专门人员——推
销员——如果人们对传闻不信以为真,他们就有能力说服大家,而且,与其他两种人一样,这些人对于发起口头信息传播潮也至关重要。

既然社会中存在一些能发起流行潮的特殊人物,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找到这些特殊人物。

 

2.附着力因素法则:

一则消息成功的具体因素就在于其“附着”性。一则消息——或者是饭菜,或
者是电影,或者是产品——是否令人难忘?是否令人难忘到能创造剧变,激发人们采取行动的程度?

如今,互联网上建立了数百万个网站,有线电视通常能接收 N50 多个频道,在书店里瞥一眼杂志内容,就会发现有每周每月都要
出版数以千计种充斥着各种广告和信息的杂志。

在广告业,这种信息过量现象被称为“信息混杂”问题,这种信息混杂现象使得任何一则信息都越来越
难产生附着力。因为我们谁也记不住自己耳闻目睹或阅读过的大多数信息。信息时代使信息的附着
力成了难题。

在适当情况下,总是存在一种简单的信息包装方法,使信息变得令人不可抗拒。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找到这种包装方法。

微博上每天充斥着无数的话题,很多都无人响应,但是像 乔布斯去世 这样的大事件,就具备高附着力,从而有大量人评论与转发。

 

3.环境威力法则

流行潮同其发生的条件和时间、地点等情况密切相关。环境威力法则的意义在于我们对于环境的改变不只是敏感,
而是极度敏感。
“破窗”理论很好地证实了这点。如果一个窗户被打破了,过了很久也没有人来把他修好,行人就会以此推断,这是个没人关心、没人管理的地方,很快,就会有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然后无政府主义就开始从这栋楼向相邻的街道蔓延。

环境里的引爆点是我们可以改变的东西:我们可以修好破碎的玻璃窗,可以洗净墙壁上的脏东西,就可以降低犯罪率
 

4.扩散模型和总结

社会学家最著名的扩散研究要算是 20 世纪 30 年代布鲁斯·瑞安与尼尔·格罗斯在衣阿华州格林尼县所做的玉米杂交种子的分析了。
新的玉米种子是1928 年引进的,在各方面都比农民们几十年前用的种子要好。但是农民们并不是一下子就接受了。到1932 年和 l933 年为止,布鲁斯·瑞安所研究的 259位农民当中,只有几个人开始试用新种子。到了1934 年,有 16 人加入进来。l935 年,又有 21 人加入,接着又有 36 人,随后的一年突然多了,先是61 人,然后又有 46 人、36 人、l4 人、3 人,直到l941 年 259 位农民全部用上了新种子。用扩散研究的语言来讲,在 30 年代初最早开始尝试使用杂交种子的少数人叫做“革新者”,是些敢闯敢干的人。受到他们的影响后来稍稍多一点的那些人叫做“先期采纳者”。他们是族群当中的观念引领者,他们有思想,受人尊敬,在观望和分析那些革新者的所作所为之后才开始效仿。1936 年、l937 年和 l938 年跟上来的大批农民叫做“早期大多数”和“晚期大多数”,他们凡事都要深思熟虑、怀疑在先。没有那些受人尊敬的农民的率先尝试,他们不会贸然做任何事。他们接受了种子,最后影响到那些“落后者”,最传统守旧的一群人,他们从来看不到改变的急迫需要。如果我们把这一过程用图形表示出来,恰好就是一个流行潮的曲线图——缓慢地开始,慢慢地爬升(“先期采纳者”们开始试用种子),然后是骤然上升(大多数农民开始跟着效仿),最后渐缓下去(那些“落后者”稀落地加入)。

这里的信息,也就是新种子,非常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毕竟,一个农民在经历了春种和秋收以后,可以亲眼看到新种子是如何优于旧种子的。很难想像这样一种革新会不成气候。

在首创时尚和思潮的那些人和最终接受别人首创的大多数人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这两群人可能在口头信息传播的连续体上彼此相连,但是他们之间沟通得并不特别好。革新者与先期采纳者,这两群人是空想家,他们想要革命性的改变,以使自己同竞争者们从素质上区别开来。他们会购买全新的技术,即使技术还有待完善、质量有待证明或未来价格有可能下降也毫不犹豫。他们拥有自己的小公司。他们刚刚起步,敢于冒较大的风险。
相反,“早期大多数”们拥有大公司。他们必须考虑如何使各种变化适应他们公司原有的复杂格局和与供应商和批发商的关系。“如果说空想家们的目标是寻求大的突破,那么实干家的目标则是能有部分改进——一种渐进的、可测量的、可预见和有把握的过程。”穆尔这样写道,“如果他们要安装一个新产品,他们就想知道别人尝试的结果怎样。在他们的词汇里,冒险是个贬义词,完全不意味着机会和兴奋,只是时间和金钱的浪费。如果需要,他们也会冒险,但是,他们会首先布置好安全网,然后再小心翼翼地去避过那个险滩。”


我举个切身的例子来阐述下这个理论,即使是在阿里巴巴,一样有同事从来不用淘宝和支付宝,只愿去实体店交易,这群人就是“落后者”。
同样地,在我们公司也有一小撮geek分子,推特、微博、知乎都是内测期就开始使用并且推广给像我这样的“早期大多数”。


内行使改革创新得以克服距离和空隙上的问题。他们是中继转换员:把高度专门化的思想和信息转换成普通大众能够明白的语言。革新者尝试新事物,然后,相当于内行或者中间人或者推销员的人们注意到并且效仿之使得事物变得容易被主流社会的人们所接受。

这是《引爆流行》一书总结的第一条经验。要想发起流行潮,就必须做到把有限的资源集中用到关键方面,集中用于这 3 类人身上,其他人都无关紧要。
如果我们想要发起什么流行潮,不管是某一品牌的鞋还是某种行为方式或者某一软件,他必须聘用我们所说的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这样的人,也就是说,他必须找到某个人或某种方法,把革新者的意图转变成我们这些普通大众能够明白的语言。

掀起一个流行潮,发起人在其中扮演中继转换员的角色,即做革新者和其他人的中间人。如果这项任务完成得好,他们就可以修改、渲染和吸纳年轻人文化中的前卫思想,使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他们就可以同时扮演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的角色。

欢迎来我的个人博客,阅读更多文章,http://www.thinkindata.com/

展开全文
有用 133 无用 3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引爆点:如何制造流行》读书笔记”的回应

成周 2016-12-31 16:27:53

作者棒棒哒┌(˘⌣˘)ʃ

哆啦B梦™ 2015-08-02 12:18:06

看完评论基本上不用看书了

囡囡自语 2014-08-18 19:57:55

好吧 刚看完了,还是有那么点意思的

MildredBlue 2014-01-16 19:23:20

很好的总结。其实书也就那么些点。通过事例将串通并丰富起来了

Xia猫 2014-01-08 14:46:33

很好,很好

卡西卡 2012-09-28 14:47:10

所谓引爆:点要足够大,导火线也要足够长

我是向旭 2012-06-26 17:19:29

再次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

凤皇社老梁 2012-05-18 09:16:18

总结的很多好,把书里面的中心思想提炼出来了。

Pierre 2012-03-03 10:47:47

还没看书,评论写得不错。

flyfish1 2011-11-28 15:38:37

很透彻,把那个使用者模型也串起来了,听过老罗讲的那个曲线,印象深刻!

碧水金睛 2011-11-04 21:09:50

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