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_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策划 >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 > 读后感
mindseeker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08-01 23:08:32

读后感

1、因为不是广告专业出身,所以,我可以站在一个相对客观的角度来说这本书。联想到我在商学院学习过的知识,这本书好过当时所有的有关广告的教科书。但我还是想提醒自己一下,所谓的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本书的是介绍的美国广告人的情况,不是中国的,我们可以借鉴,但实在不可盲从。大致说来,美国的广告主、广告媒介和广告公司是界限分明,分工细致的,他们各司其职,倒也是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的一个体现吧,但我们这里还是杂草丛生、群雄竞技的紧张态势,分工混乱,竞争激烈,搞得表面上硝烟一片,背后里利益交织纠缠。不幸或曰有幸,我也算是沾边的广告行业从业者,多少了解其中的一丝丝无奈。
2、我至今也搞不懂广告到底是什么,但从道德的因素来看,广告应该是市场上锦上添花或者雪中送炭的东西,这其实也是奥格威在书中反复提及的他所坚持的一个原则:绝对不做不想让自己的妻儿看到的广告。妻儿就是你广告的受众,是消费者,所以广告也是需要诚信的,俗套一些:一次欺骗,终身遗憾,呵呵。奥格威书中很不吝啬的道出了广告行业的一些可以效仿的金科玉律,比如如何经营广告公司,如何争取客户,如何维系客户关系,再到后面的如何撰写文案之类,有大有小,有粗有细,更是有道有术,这就是实干家和理论家的区别之处,他们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却又深刻精辟。书中也不乏可供操作的小技巧,诸如字体的选择、字号的大小,甚至文案题目的拟写技巧,句子的长短、图片的使用原则等等,翻过一遍,我很难完全记住这些tips,但是,如果我有朝一日能够更加深入的参与到广告行业中来的话,我一定把这本书放在办公桌上。
3、很多人以为广告就是创意,广告就是点子,这实在是一个太大的误解。一味求新求异,其实很多时候就会忽视创新和恶搞之家的区别,就会淡化智慧和小聪明的差异,就像逗人发笑的有幽默,也有小丑一般(声明,我无意贬低小丑)。其实我也一直有一种这样的情节:如果你没有搞出那种惊世骇俗的广告的话,就不算是成功的广告人。但奥格威告诉我们,他创作过的广告中,自己满意的也就不过几十条。我们往往有把广告当成文化产品的情节,却忘记广告的终极目的是传播信息,推销产品。那么,好的广告应该是通过很好的形式和载体,可以把好的产品推销给消费者的东西,也许这广告表面上平淡无奇,但是他的目的达到了。
所以说,广告尽管需要一些创意,但是,这是有条件的创新,基础是遵照严格科学的市场调查的统计结果,在文字、图片的使用上,在文案的标题、正文、图片、排版上按照严格的要求进行设置。
4、奥格威一直在强调的是,做严格的市场调查,强调的是坚持原则,讲事实,强调广告公司和广告主的理解与协作。我从中看出,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靠的是坚持市场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指导看似艺术性的事业,靠的是严谨和认真,包括知晓自己的实力,肯拒绝力不能及的项目……
5、最后一章,是奥格威就广告是否应予以废止做的辩述,其中有一段写到“……目前大家都害怕被联邦商业委员会抓住。联邦商业委员会公开在报纸上披露他审理的案子。对联邦商业委员会的惧怕达到这样的程度:我的一家客户不久前警告我说,若是我们的任何一部电视广告被联邦商业委员会认定带欺骗性的话,他就立即把他的业务转给别的公司……”这是制度因素造就的行业自律的例子,此书的写作距离现在已经很远了,相形之下,我们是不是还有些差距?就观察我周围人看广告时的反应(包括我自己的反应),我觉得,很悲哀的是我们的广告培养出来的受众,你是很难让他相信哪个广告所传递的信息是百分百真实的了……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