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金时代》后感_黄金时代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策划 > 黄金时代 > 读《黄金时代》后感
Hu... 黄金时代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7-07-17 18:07:27

读《黄金时代》后感

读完之后我还是忍不住去读了一些评论,本来我不打算这么做的。我想先把自己最原始的感受记下,然后再看看别人的观点,怕自己对别人的观点后知后觉,不自觉地剽窃过来,然后脸红。不过最终我还是先看了别人的观点,再写的这篇读后感。因为,读毕之后,觉得感觉到了点什么,可又说不太出来,或者说不准。想看看别人怎么说。

其实我大可不必如此担心,评论一箩筐,观点和评论的数量一样,千奇百怪。有人像分析《红楼梦》搬来分析《黄金时代》,挖出王小波的本意、细节。有人莫名其妙说好,只给一个泛泛的理由。后来我想,其实读后感不需要什么特别的观点,说说读了这本书之后的感受不就是读后感吗?

很多小说的大背景是当时我还没出生的文化革命年代。对那个年代,我没有切身感受,只能从一些文字材料和长辈们的只言片语中有所了解,图像就更少。所以结果就是,每次读像《活着》、《黄金时代》这样的小说,对发生在那个不理智的诡异的年代里的事情共鸣不足。甚至有一段时间我反感读以文革为主题的文字,觉得怎么老没完没了说这个无聊的让人沮丧的奇怪的年代。不过换位想想,经历过那些事情的人们这一段时期是多么刻骨铭心,当时的他们可能正处他们的黄金时代。所以常常听到说现在的孩子真幸福,我总愿意善意地理解成,幸福是相对于精神上的,不是物质。所以,或许比我大一些的人能有更强烈的反应,读到一半,更可能感慨地说当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读完《黄金时代》之后,我马上翻开王小波的杂文集子《理想国与哲人王》,几片文章过后,对他们当时所处的文化环境有了更清晰的照片。

李敖不喜欢文革之后的伤痕文学,说哭哭啼啼没有出息。我没有仔细去了解过什么是伤痕文学,但就我臆测而言,如果它们是指用笔记录下的那个年代全都是伤心哀怨灰色的文字,那我觉得,王小波的文学不能算伤痕之列,尽管它带有伤痕。因为,我们判断的标准不是你有没有受伤,有没有哭,而是疼痛流泪过后你的态度是什么。

几篇小说里(以前我并不知道《黄金时代》是一本中短片集),都流露出温情和爱。这里我说的都是情感的方面,我不是在写面面俱到的评论著作而是读后感,所以只能从某个方面,某个最让我记忆犹新感受深刻的方面来感受。至于有人要把王二重重打陈清扬的两下解释成李银河研究的虐恋文化,那是他的事情。这就好比硬是要把《雷雨》的主要矛盾和情节冲突说成是以鲁大海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同像周朴园这样的资本家之间的问题,虽然这个比喻不是很恰当。

爱情和感情不足为奇,但在那个更重要是精神上的束缚而非物质上贫乏的年代里,一丝温情和关爱都让人倍感温暖,哪怕是一点点的理解和同情。因为很多现在看来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以前都是怪诞,为制度所不容,为人所不齿的,进一步,为人所不齿说到底还是因为为制度所不容。比如小孙和王二、陈清扬和王二、线条和“龟头血肿”。

飘渺过后说写具体的,故事的结尾总是最好的部分之一。初读《黄金时代》的时候(我指的是那个中篇,王小波说的宠儿),我粗鲁的想法是: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就开头说破鞋不破鞋的地方让我耳目一新。到了最后,直到陈清扬告诉王二说她当时爱上了他,而且不能改变,我终于感到了上面所说的温情与爱。然后再细细回想前篇的文字,在那个时代在那个岁月,这是怎样的两颗心。除此之外,我说了,当然还有小孙、线条她们的事。

文字里除了感情,当然也有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三十而立》的结尾,提到很多人活着,挣着做正经人,无非是挣死后塞入直肠的那块棉花。现在我能感觉到它的力量,也许等我自己到了而立之年,体会就更深了。

王小波的文字很平带,很白话,虽然有时候有点像说明文,看了叫人很舒服。要说文字精巧华丽,跟沈从文的《边城》简直没法比,更古代的诗词歌赋就更没法比了(当然诗词歌赋不属于白话文,不能这么比)。再举例,像冯唐就是以文字精妙为卖点的,但我很相信一句话,时间对别出心裁的小花样是最无情的。王小波的会比冯唐的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虽然他们所处的年代不同。当然,不是说王小波写的东西都是白开水。有几处比喻都很精彩,天上许多的星星仿佛是“一场凝固的大雨”,地里好多小虫子飞舞,又有照明灯好像“十几个旋转光柱”。还有小孙骑在王二脖子上、在床上算账,都描写生动,记忆深刻。

虽然有这般具体的描写,但王小波的小说基本是不可能拍成电影电视剧的。它们不同于比如王朔的作品,没有具体入微的情节、环境、人物对白和神态等的描写,而是一种对状态、情感、意识等的陈述。李敖在他众多观点中有一条是关于文字与现代声光画电之间的关系的,文字在故事的环境、人物的语言表情等方面所重现给读者的能力绝不能和运用现代科技的电影电视相比,而文字最有力量之处在于那些画面声音所无法或不善于表达的方面,可以是人物内心矛盾,社会思潮,思维意识等。成功的文字只有在这些方面淋漓尽致才能击败现代科技所带来的新的感官刺激,屹立与时间的无情河流中,为人们永远记住。我对此,深深地表示赞同。

还有一点感觉就是,读《革命时期的爱情》读得很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比起其他几篇它太长了,还是我无法理解的投石机出现次数太多?

2007.07.09 完成。

http://www.titanlab.net/2007/181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读《黄金时代》后感”的回应

粗眉毛教主 2011-10-29 14:34:05

其实他故事编的挺好的

Hu... 2007-07-19 11:40:33

我没有仔细去了解过什么是伤痕文学,我去了解了解看看。

泰乐 2007-07-18 16:06:57

伤痕文学好像有特指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