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意外_生命的多样性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普 > 生命的多样性 > 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意外
老姑娘小呈子 生命的多样性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6-23 16:06:04

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意外

文/流火进士

“孩子,你不是一个意外,你是上天给我们的礼物。”
人人都熟悉的一句话,似乎到了成为生命原动力的高度,人类之所以高于其他生物,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美好的虚构和想象。
直到读到威尔逊的这本《缤纷的生命》,我才了然,“我们是自然奇迹般的精心安排”这句话它并非善意的谎言,而是它压根就不是真的。 威尔逊以一本字典的厚度,从生物学理论上侧面反驳了这句民间“谣言”,这本书可谓生物进化领域的经典之作。

从根本上来说,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意外。

正是一次次的意外叠加出了生命的厚度和物种的丰富,生命没有草稿和彩排,它是一次不成熟的即兴演奏,任何一组不和谐音符,都会在下次演奏中被回避,旋律随之越来越美妙。

科学家管这个变化结果叫物种多样性。

我读的第一本关于生物进化和物种多样性的专著,是原版的达尔文《物种起源》,当时只是出于求证达尔文是否提出过进化论的目的,并没有对生物多样性本身有多大概念,读完粗浅明白了物竞天择的含义。直到去年读了《枪炮、病菌与钢铁》和《看不见的森林》,才开始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必要,生命体为了在自然界占有一席之地,竟可以分化出如此多的花样。而如今在生命繁茂之季读威尔逊的这本《缤纷的生命》,他肯定、部分否定,并有效延伸了达尔文的观点,至此我才真正对生物多样性这个万世进化的副产品体会至深。

“生物多样性”作为生物学概念我们或许陌生,但它在人类社会的体现就是“包容”二字,可以扩展至谈论文化、思想和行为自由上。从当年窦文涛在晚会上自嘲自己的存在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到如今某网络综艺节目诞生的形形色色能说会道的网红,“生物多样性”似乎在任何一个人类舞台上,都是一个不容反驳且受到最高礼遇的概念。

如此高待遇,在我看来,不是一种要求或目标,而是一种需求。
包容是需求,生物多样性亦然。它是被需求牵引出的美丽意外。


生物多样性是刚需
是“维系世界之钥”

一直好奇生物多样化如何从零到有,究竟出于何种动力。威尔逊不像其他学术著作的作者,一上来就迫不及待定义自己要阐释的东西,他像一个经验颇丰的演讲者,开篇就是三个让你不得不读下去的例子:亚马逊河流域的灭绝性暴雨、火山爆发后喀拉喀托岛的死而复生、史上五起大灭绝事件。

遭遇意外的大灾难,历经毁灭与新生,可以让物种进化到能精确承受类似方式和强度的暴力。这种应对灾难的能力已被注入基因编码中,生命甚至能利用灾难,把灾害地的生态恢复原样,甚至自然无意中催生了生命的多样性。
大灾难和地理隔离机制(比如两块不同大陆分化出处于同一生态区位的不同物种)一起,逼迫生物为了适应变化的环境而做出改变,可以归纳为外因导致的生物多样性。还有内因。威尔逊对达尔文理论做了现代化的阐释,即“生命自身基因组的改良”,物种的基因组成会在天择压力下改变,甚至彻头彻尾变成另一物种,甚至物种自身在纵向分化成两种物种。同时,两个相似物种,由于在食性、筑巢位置、特殊疾病等方面太类似,进而无法共存,因此会有一物种从同类物种中脱颖而出。这些是分化新物种的第二动机。一个例子就是,类人猿族群在进化中分化成了三个物种:南方古猿鲍氏种、南方古猿粗壮种以及脑容量远大于黑猩猩、更接近真正人类的能人,最后类人猿物种消失,只有能人生存了下来并继续进化。

纵向分析物种形成,大致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是由于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使种群中产生可遗传的变异;第二自然选择等因素作用于可遗传的变异,使种群的遗传结构发生了适应性的改变;第三是不同种群由于地理隔离和生态隔离而加深了性状分歧,逐渐形成亚种,一旦出现了生殖隔离,亚种就变成了新种。


生物进化的神奇在于
非主动选择,却精彩丰饶

历史的教训总会被吸取,成功的经验总能被复制。
生物某一特征的形成,并不是主动选择,没有一种生物能够预见某种变化的利弊结果,所有物种在三种进化特性下前进着:一是形成新遗传类型的突变;二是物竞天择中优势基因取代劣势基因的飞快速度,和形成新结构和生理过程的能力;三是身体部位发育异常即异速生长。每个物种内部都存在蝴蝶效应,小小的基因变化,有可能就是巨大的改变,再加上自然的助推,就会形成新的物种。“如果影响是正面的,比如提高生存率和繁殖率”,该突变基因就会散布,反之则会消失。也就是说,生物多样化的根本是为了生存,“天择是生物多样化之源”,“物种的形成是纵向进化的副产品”。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完全就是一个用生命在赌博的过程,变与不变是必然的动态平衡,是凌驾于一切并创造一切的威力。

简单来说,生物创始族群大多很小,产生遗传差异的机会很高,加上地理隔离,很容易形成新的生活方式和生理特征,同时生物的某一特有遗传特征乃是天生的隔离机制,使其无法与其他群体的个体自由交配生育,形成独立的基因池,由此诞生新的物种。

这么拗口的生物学理论不好理解,但联想现在日新月异的各类互联网+创业就很好理解:创业兴起初期,公司业务形成差异的机会高,同时不同地域也会帮助企业形成差异化。但当创业大潮来临,粥少僧多,每个领域便是诸侯割据后的赢者通吃,想要存活就要开辟新领域,成为“新物种”,也就是创业狗口中的“够垂直”。那碗著名的参鸡汤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别人的成功,意味着你走同样的路将会是失败。因此才有现在遍布我们衣食住行的各类APP。


进化的意外不一定美丽
但生物多样性一定是

保护生物多样性,如同一个社会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一样,浅显而必要。繁茂如热带雨林那样的生态,也会因为一些不可逆的打击和关键物种的消失,而走向衰亡。
我们往往觉得微小的物种更脆弱,但事实相反,越是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越容易灭绝。微小生物因为体积小数量大,机动性很强,通常占有更多食物和资源。而顶级生物,体型庞大数量稀少,依赖生命可用能源的极小部分,永远位于灭绝边缘,传说中的恐龙如此,新闻中常常出现的东北虎也如此。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最有价值但最不被珍惜的资源。”生命的平等并不是道德层面的概念,而是自然层面的真理。每个物种对整个生态系统是不可或缺的,每个物种对水分、土壤、空气的微影响,直接关系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可持续性。环境保护是一个以科学家为基础,牵动多数学科领域的工程。而从经济价值上来说,我们和自然相处得越好,从中获得的益处也越多。
保护生态如同买保险一样,是一件做了不一定看到效果的事情,人类倾向于忽略事物的未来价值,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弱点。但换个角度思量,“环境问题的本质是伦理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这场美丽的意外,是人类的生存之道,它关系到我们的食物、能源、医药乃至全球气候,本能需要我们进化成更好的人类。

谈起对生物多样性的真正保护,让我想到德国心理治疗师舒比格的的一句话:“对火来说简单的事情,对于风来说却未必;对鱼来说简单的事情,对鸟来说却未必;对树根来说简单的事情,对树枝也未必。”
每个生物都有自身的价值和领域,人类这样的高级生物也是自然规则的执行者,更是生物进化的助推器,越俎代庖不应是也不能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这不是不为,而是选择不该做什么。5月22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生物多样性日”,保护生物多样性应该进一步成为一个多领域深度合作、各司其职的过程,也是让每个物种更好地以自己的方式生存。威尔逊在书中谈到,保护多样性的解决之道在于合作,不仅是理论和实践的合作,更是生物学、人类学、经济学、农艺学、政治、法律等领域的合作,并共同组成一个新的学科“生物多样性研究”。生物多样性是三个层次的概念: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因此它不但关乎生物体和族群,也关乎生物医学研究的细胞和分子。

书中深入讨论了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且利用生物的多样性:
首先,调查全球的动物群与植物群,英国皇家的植物园邱园从今年开始,将每年发布全球植物报告,今年5月份发布的首份年度植物报告里指出,2015年又有2034种新的植物物种被发现,同时21%的植物濒临灭绝,气候变化、生长地流失、疾病和物种入侵是四大罪魁祸首,但对生物多样性破坏最大的是物种入侵,每年它们造成的损失以及移除它们产生的费用,占到世界经济的5%。
其次是创造生物财富。要进行整个生态系统的经济潜能做综合评估,在此基础上实行土地管理政策,寻找新的医药和有用化学物质。
再次是推广永续发展。互利互惠永远是最长久的关系,人类的获利永远应建立在对物种原栖息地实行保护的基础上,让发展中国家的人民从一个土地上谋取像样生活而不破坏它。发达国家“提供绝大部分贷款与直接援助,并控制贫穷国家的科技转移”,把保护生物多样性纳入考量,同时达到建立贸易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第四是拯救尚存的生物财富。被生物学家誉为新诺亚方舟的超低温室,收藏现有活物种的组织样本,冻结在液态氮里,但这种方式能拯救的范围有限,并且成功率低。真正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科学、资本和政府的有效结合。科学是先驱者,资本提供永续的市场,政府起到平衡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作用。
最后是恢复自然野地。威尔逊指出,无约束地引进任何外来种,是危险的。我们不只是保护栖息地,还要加以扩大,直至让物种数量上升。更具有创意性的,是探寻生命合成的安全法则,最终达到复原多样新和环境稳定性的目的,变荒芜为自然野地。

《缤纷的生命》这一沓白纸黑字,并非只让你多识一两个生物理论,而是让人领悟到人类社会和自然社会的共同共通,它提出问题,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它阐释大自然的金贵铁律,也提醒人类社会不过是大自然金规铁律的一个产物,只是相对高级一点罢了。人类应多一份自识,对自然也多一份责任。

展开全文
有用 3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