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为什么难于理解_解码宇宙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普 > 解码宇宙 > 宇宙为什么难于理解
邱小石 解码宇宙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10-12 18:10:50

宇宙为什么难于理解

《解码宇宙》一书,从信息科学的角度,写了一遍宇宙的发现史。
和很多科普著作一样,尤其是书写科学历史的书籍,往往都是开始读得明白,越往后越迷糊。
这本书,呵呵,也不例外。
从信息科学解码宇宙,首先要解码信息是什么,头几章从图灵写到香农,密码机到计算机,读来特别的引人入胜。
可是最终不能避免的还是要回到相对论、量子力学、黑洞以及多元宇宙等离奇与违反直觉的领域,于是阅读又回到了没有答案只有猜想的状态。
“信息科学”的结论并不意外:宇宙可能就是一台庞大的计算机,这可能是作者能够想到的最容易理解的一个比方了。
可是你真的理解了吗?
 
周末去布衣书局参加活动,顺手淘了几本旧书,其中一本叫《科学与人》,最后一篇“人在宇宙中的位置”,总结了四点人类知识的局限,格外有意思。
第一点是个悖论:要看得见新的东西,就要建造新的东西,而人类的时间和资源都是有限的。
第二点是存在不可知的领域,用了一个比方:一条鱼,对水有多少认识呢?
第三点回答了本篇标题的疑问,宇宙为什么难于理解。
作者认为是因为赖以表述知识与理解的那种语言的最终匮乏:日常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对自然界的直观图像、形成的日常语言,无法胜任描述规模相去甚远的事物,只能借助有用的比方,但比方往往误导我们。比如面对原子和夸克,星云和黑洞,很难用可感的比方来描述这些距离我们遥远的尺度。
 
最好的比方还是存在于科幻小说,比如刘慈欣的《三体》,看了真的对大尺度有了一种彻悟的感受。正好有机会观摩了星云奖科幻大会,刘慈欣聊到了他眼中的未来:
“未来有两种,一种是内向未来,一种是外向未来。”
“内向未来,某一天,地球已经没有了人类的任何痕迹,道路消失,建筑泯灭,大地复苏,灭绝了的动物重新生长在茂密的森林,地球一角,只有一个太阳能板,为一个小小的电脑提供着能源,没有屏幕,没有键盘,因为没有人类,毫无需要。电脑内储存着人类所有上传的意识,人类以极低的能耗,虚拟的生活其间,这是一个想什么有什么的极乐世界。”
“外向未来,其实就是人类不断重复发生的历史,征服与战争,在外太空,在外外太空,无休无止。”
“我更喜欢第二种未来,它更理想主义,充满生命本质。”
刘慈欣的这段话我特别的喜欢,浓缩了信息的特质,又充满了人文色彩。
 
以知识的局限第四点结束本篇跳跃式的推荐,它可能正好呼应了刘慈欣的表述方法,提供了突破局限、解码宇宙的途径:
人是存在偏见的物种;自然界可量度,但人有感觉,知识不可能单是建基于数字即已圆满。同情共感把人提升于自然界之上,人在描述自然界时不把这种力包括在内,从而贬抑了自然界,窒碍了人对自然界的最终认识。
解码宇宙,或许,要加入情感。科学一点表述是,要加入情感,这种力。

展开全文
有用 6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