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力量——奇点临近的前言_奇点临近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普 > 奇点临近 > 思想的力量——奇点临近的前言
咚咚咚 奇点临近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0-03-19 18:03:37

思想的力量——奇点临近的前言

思想的力量
“我认为任何一种对人类的心灵的冲击都比不过,一个发明家亲眼见证创造大脑变为现实”
                     ——Nikola Tesla, 1896, 交流电发明人
       在我5岁的时候便认为自己将成为一个发明家。我坚信发明可以改变世界,当其他孩子还在大声叫喊自己长大想成为什么人的时候,我已经很明确自己将来要做什么。那时我正在建造一个能够驶向月球的火箭(这几乎比肯尼迪总统与国会争论登月计划要早上10年),当然我的火箭没有完工。但在我8岁左右的时候,我的发明变得更加现实,比如能将布景和角色在场景中自动切换,由机械连接的机器剧场,虚拟的垒球游戏。
      我的父母都是艺术家,他们逃离了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所以希望对我的教育能够更具国际化,而不是狭隘的宗教式的教育。所以我的精神教育发生在一神论的教堂。我们可以花上半年的时间研究一门宗教——去宗教仪式的现场感受,阅读相关书籍,与宗教领袖对话——然后再去学习另一门宗教。这样的教育让我明晰“通往真理的道路有很多条”。当然,我注意到世界上很多宗教传统是和谐的,而另外一些相冲突的地方也具有指导意义。我已经越来越认识到:根本性的真理足够深刻,可以超越浮于表面的冲突。
      8岁的时候,我开始阅读Tom Swift 的系列图书。所有33本(1956年的时候我只阅读了已经出版的9本)都有相同的故事结构:Tom陷入了异常凶险的境地,Tom与他的朋友,甚至整个人类都命悬一线。这时,Tom回到自己的地下实验室,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该系列中的每一本书中最紧张的情节都是:Tom与他的朋友凭借什么样的天才想法才反败为胜,转危为安?这些虚构的小说揭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正确的思想有能力战胜貌似无比强大的困难。
      直到今天,我仍然相信这一基本的哲学道理:无论我们面对怎样的哲学困惑——商业问题,健康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还有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科学、社会以及文化的各方面挑战——都存在一种正确的思想可以引领我们走向成功,而且这种思想是可以被我们找到的。在我们找到这种思想的同时,也需要把它变为现实。这一戒条将规范我们的生活。思想的力量——这本身就是一种思想。
      就在我阅读Tom Swift系列作品的时候,外祖父自从带着我的母亲逃亡后,首次重返欧洲,这次旅行给予了他铭记一生的两个回忆。其中一个是奥地利人和德国人殷切地款待了他,而在1938年正是这些人迫使他逃亡异乡。另一个回忆是,在一次千载难逢的场合,外祖父亲手触摸了达芬奇的手稿。这两件事让我铭记于心,后者更是让我时常想起,外祖父带着无比敬仰的心情描述这段经历,仿佛他所触摸的便是上帝作品。这也唤起了我宗教般的信仰:对人类创造力的崇拜并坚信思想的力量。
       1960年在我12岁的时候,我发现了计算机,同时着迷于他模拟和重新创造世界的能力。我流连于曼哈顿电子元件店,收集可以组建我自己的计算设备的零件。那时我的同龄人正热衷于当代音乐,文化和政治运动,而我以同样的热情投身于当时一种极为模糊的趋势:即IBM在十年的时间里研制的一系列设备,从大型号的“7000”系列(7070,7074,7090,7094)到小型号的1620,那是一款高性能的迷你计算机。每年都有新的机型进入市场,每一个新的机型都比上一款更廉价而且性能更高,这个现象与今天一样。我购买了一台IBM 1620,开始在其上开发统计分析程序和作曲程序。
       我仍然记得在1968年,我获准进入国家安全局,在那个巨大的房间里,拥有新英格兰计算能力最强的计算机——当时最昂贵的IBM 360的91型计算机,由于主存达到了百万字节,其速度高达惊人的每秒钟一百万条指令,对应的租金是每小时1000美元。那时我开发了一款适用于从高中到大学学生使用的程序。当机器处理每个学生应用的时候,我产生了一种神奇的感觉,平板发出的光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跳动,尽管我对每一行代码都很熟悉,可是当每次运行的循环结束光线变暗的那几秒钟,我感觉计算机似乎陷入了沉思。事实上,计算机在10秒钟完成的工作,若换成人工完成,则需要花费10个小时,而且准确率远比不上前者。
      作为20世纪70年代的发明家,我开始认识到发明需要适应于当时的技术和市场,这有这样的发明才能使世界变得大不同。所以那时我开始发现那些与众不同的技术模式(电子,通信,计算机处理器,主存)是如何发展,潜移默化地影响市场并最终影响社会规则的。我发现大多数的发明之所以失败,并不是因为研发部门不能将发明的创意变为现实,而是因为发明出现的时机不对,发明创造与冲浪很像,必须熟悉并准确地捕捉那个时刻海上的波浪。
       20世纪80年代,我的对科技的趋势及其对生命的影响力产生了兴趣。我开始把自己的模式应用于项目中,并预测技术创新对于2000,2010,2020,甚至更远年代的影响。这也使得我能够应用未来的能力去设计创造发明。在20世纪80年代中晚期,我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本书“机器智能时代”。该书包含了对于20世纪后十年和21世纪初期的预测,那本书的最后讲到:在21世纪的前50年,机器智能的精灵将会接近人类的祖先的智能。这似乎是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结论,无论如何我个人认为希望看得更远以预期结果将是非常困难的。
在过去的二十年,我逐渐认识到一个重要的基本思想:思想的力量对于世界的改变本身正在加速。虽然人们认同他的表面含义,但却无法理解其对世界本身的深刻影响。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我们将有机会运用这种思想以解决很多固有的问题——同时也会有一些新的问题涌现。
       在19世纪90年代,我收集了很多关于信息相关技术加速发展的经验数据,并寻找、改进适合于以上数据的数学模型。我发明了一套被称为加速回归的理论,他能够解释为什么技术和进化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将以指数的速度增长。在我1998年完成的“灵魂机器时代”这本书中,我力图阐明人类生活的本质,这种本质存在于机器与人类认知变得极为相似的那个时刻。事实上,我认为这个特点即是我们的生物继承性与超越生物能力紧密结合的产物。
       随着“灵魂机器时代”这本书的出版,我开始反思人类文明的未来,以及文明与我们在宇宙中所处位置的关系。未来的文明将远胜于今天的文明,尽管我们很难预测未来的文明程度,但是我们有能力在头脑中创建现实模式,该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洞察到这样一种暗示:我们的生物智能必将与我们正在创造的非生物智能紧密结合。这便是我在书中希望讲述的故事,他的主题基于这样的思想:我们有能力理解自身的智能—通过访问我们自身的源码—并且能够重新审视和拓展我们的智能。
        一些观察家质疑人类是否有能力应用他们的思想去理解自身的思想。人工智能的研究者Douglas Hofstadter 经过深思熟虑认为:“人类的大脑没有能力理解本身的智能也许只是命运中的一个意外。试想相对低能的长颈鹿,它的大脑远低于自我认知的智能水平——但其构造与人类大脑的构造几乎完全相同”。毕竟我们已经能够成功地模拟出部分大脑的神经元和大量的神经组织,同时这种模拟的复杂程度正迅速增加。我们的研究进展反过来还可以改造大脑,我将在该书中详细的描述这个关键问题,这也表明我们有能力理解、模拟、甚至拓展自身的智能。这便是人类与众不同的一个方面:我们的智能刚好可以丈量自身的能力与无限高度创造力的差距,同时我们还拥有相对必要的工具去按照自身的意愿改造宇宙。
        关于魔术:当朗读Tom Swift 的系列丛书时,我仿佛成为了一个狂热的魔术师,我很享受听众在经历超越现实的体验时获得的愉悦。在青少年时代,我用科技代替魔术表演,我发现科技与戏法有很大的不同:科技不会因为其背后的秘密被揭示而失去其巨大的力量。我时常会想起Arthur C. Clarke的第三定律:“任何足够先进的技术绝不同与魔术”。
      从这个角度考虑J.K. 罗琳的哈利波特,其中传奇故事都充满了想象力,但它们都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合理反映,将在距今几十年后的未来变为现实。通过这本书对技术的介绍,波特的魔法将会被重新认识。通过使用纳米设备,故事中的“魁地奇”运动和将人或物体变成其他形式,在全浸入式的虚拟现实环境中将是可行的。更多的不确定性是时间倒流(像哈利波特与囚徒中描述的那样),为了完成这些目标,严肃的科研计划正在沿着这些主线进行当中(没有引起因果争论),至少对于我们构建的比特信息来说是这样的。
      哈里通过念正确的咒语来施展魔法。当然,发现并应用这些咒语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哈里和他的同学需要学习序列,程序,以及对于重点的改正。这个过程是精确的,正如我们经历的技术。技术的咒语便是蕴含于现代魔术之中的公式和算法。只需通过正确的序列,我们可以让电脑朗读书籍,理解人类的语言,检查并预防心脏病,甚至预测股市行情。如果咒语哪怕有一点的差错,魔法都会被消弱,甚至不起任何作用。
哈利波特中的Hogwartian咒语是简短的,其所包含的信息量远比不过现代程序语言的代码。但是现代技术的各种重要方法都有一个显著特点:简结。例如,几页公式就可以描述软件操作的基本原理(如语音识别)。通常科技上一个显著的进步便是源于对一个公式进行较小的改动。
      相同的经验和道理可以应用于生物进化的创造中:举例来说,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差异非常微小。虽然黑猩猩也具有一些智能的特征,但正是基因中的这些微小差别使得我们这个物种有能力创造出魔力般的技术。
      伟大的女诗人 Muriel Rukeyser曾经说过“宇宙是由故事,而非由原子构成的”。在本书的第七章,我把自身描述成一个“模式人”,一些人把信息模式视为一种最基本的现实。例如,基本粒子构成了我们的大脑和身体,并在数周内发生改变,同时这些粒子构成的模式具有连贯性。一个故事可以被视为有意义的信息模式,所以我们可以从以上的视角理解Muriel Rukeyser的格言。这本书讲述的便是人类—机器文明命运的故事,这个命运便是我们所说的奇点。

展开全文
有用 8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思想的力量——奇点临近的前言”的回应

H明宇 2013-08-13 18:48:16

嗯,有尽力的态度这是很好的……

咚咚咚 2011-10-29 23:09:47

@H明宇 在正式的翻译版图书中没有翻译将《The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翻译成中文。中文译稿已经反复修改多次,尽力做到真实可信。

咚咚咚 2011-10-27 18:50:08

@H明宇 改过来了

H明宇 2011-10-24 22:32:29

翻译得不是很好,《灵魂机器的时代》译成“机器精灵时代”,汗……个人觉得还是直接看原著多爽多了……

咚咚咚 2011-04-04 23:38:20

还在审稿阶段,时间不定,由华章出版社出版

候补现实主义 2011-04-04 13:48:59

请问楼主什么时候出版中译版?具体什么时间?出版社知道吗?

咚咚咚 2011-01-24 11:56:05

我买的电子版,中文版已经翻译好了,今年就会出版的

踏雪寻友 2011-01-24 09:45:34

你在哪里买的这本书啊?想看啊!但不知在哪里买呀?呜哇哇哇

咚咚咚 2010-09-23 23:29:55

gay fish 是在说本书吗?

松果 2010-03-19 20:04:43

有一点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