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的认知——关于这本书的好与坏_一百种尾巴或一千张叶子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普 > 一百种尾巴或一千张叶子 > 多角度的认知——关于这本书的好与坏
圆刀刀 一百种尾巴或一千张叶子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0-04-28 17:04:58

多角度的认知——关于这本书的好与坏

注:此为本书试读书评

    自我们进入校门正儿八经开始学习,随着学习程度的深入,专业知识越来越多的同时,视野也在一定程度上被窄化。面对同一事物,文科生和理科生有着不同的认知角度,有时候甚至发现,彼此之间居然那样难以理解。

    记得有一次,一个学中文的好朋友说起她和男朋友间发生的趣事。她提起中国古代小说中反复出现的用来谋人性命的砒霜,学理科出身的男朋友立刻准确报出三氧化二砷的化学式和它的性状:纯白色结晶性粉末。我估计,他脑子里蹦出大堆化学符号的时候,她脑子里蹦出的准是武大郎惨死潘金莲手中的画面……

    我也是个文科生,与理科绝缘多年,总觉得自然科学大概跟我沾不上边,一想数理化之类的东西就头疼。文理之间的界限在多数人之间都清晰可见,但有时也会有某种契合的可能,毕竟都是对世界的认知,只是方法不同、角度不同。

    书中《一桩血案的生物学分析》一文,讲的本是一个社会事件,一个12岁的小女孩被父亲曾经的情人残忍杀害。通常这样的事件我们会从社会学、心理学、法理等多种角度去认知。但作者却给出了一个新的角度,即从生物学角度来看这是典型的“杀婴行为”,指成年动物杀死同种未成年个体的行为,这种行为,在长尾叶猴、狮子、鼠等多种动物中都存在。

    我们或许都记得蒲松龄的《狼》中屠户的机智勇敢和狼的贪婪狡猾,这些都被我们在语文课上深入浅出地分析过了,得出的结论总而言之是“人太强了,狼太笨了”。书中另一文《蒲松龄<狼>的分析报告》中,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似乎我们和蒲松龄笔下的屠夫一样误解了狼的行为。据研究,狼常尾随人却很少主动攻击人,而且人类其实并不在狼的“菜单”上,故事里,狼瞄准的很可能只是那担骨头,骨头扔光了,可是狼并不知道筐里没了骨头,才锲而不舍尾随,“如果屠户此时用刀或树枝在自己走过的路上划几下,警戒之心就足以让生性多疑的狼止步不前”。看,语文课上我们都盯着蒲松龄的文本分析来分析去,却把文中主角的原始生活习性置之不理,有多少文章是人家怎么写我们就怎么想,甚至他没写的,也被我们绞尽脑汁地给“分析”出来了……

    当然,文中并非每篇文章都能提供文理相融的视角,只是这样的文章让我印象更深,起码它提供给我一个新的认知视角,提醒我当我过多过深地盯着一处看,其它的视角就被自己过滤了,但认知世界无疑需要更宽阔、更多角度的视野。

    另外,从书的装潢来看,无疑是三本书中最精心设计的一本。封面很抢眼。多了彩色的插图,却并不实用,对于科普类图书,插图的作用绝不仅是用来装饰,更应该成为辅助读者阅读的方式,纵观插图,几乎没有带来什么信息量——猩猩、狮子、老树、猴子、蝙蝠、雪豹大家幼年时期就见了又见,增添它们的插图其实并无意义,何况还在书的最后几页重复出现——是没的印了么?其实书中有大量读者第一次听说的动植物,如果能给这些配上插图,其辅助阅读的意义绝对比装饰性的意义远大的多。

    另,书中文字印刷太靠里了,书边却留白太多,看书的时候感觉要“扒着”看,不太方便。

    再有,书中有和《当彩色的声音唱起来是甜的》重复的内容,是一大败笔,毕竟松鼠会所出的书已经是博客精华内容的节选,对很多松鼠会的粉丝来讲,已经是一次重复,如果再重复上一本书的内容,就成了重复的重复……这肯定是很多读者不愿意看到的。

展开全文
有用 2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多角度的认知——关于这本书的好与坏”的回应

unshower 2012-08-19 19:14:03

“语文课上我们都盯着蒲松龄的文本分析来分析去,却把文中主角的原始生活习性置之不理,有多少文章是人家怎么写我们就怎么想,甚至他没写的,也被我们绞尽脑汁地给“分析”出来了…… ”

这让我想起由荷塘月色那篇狗日的文章中弄出来的那些问题。

方枪枪小盆友 2010-04-28 22:19:08

你看的是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