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的警钟为谁而鸣_假如海洋空荡荡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普 > 假如海洋空荡荡 > 海洋的警钟为谁而鸣
日照东渔 假如海洋空荡荡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7-17 08:07:31

海洋的警钟为谁而鸣

海洋的警钟为谁而鸣
                 ——读卡鲁姆·罗伯茨《假如海洋空荡荡》



人类开拓世界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残酷杀戮史。卡鲁姆·罗伯茨的著作《假如海洋空荡荡》充满了对此的反省和警示,以报告文学的形式,系统再现了渔业发展史,将伴随人类文明发展中的罪恶一面展示出来,预警人类保护海洋已是刻不容缓。

说是报告题材的文献,却又在第一章认识到作者善于运用的小说特色语言,从探险家白令、自然科学家斯特拉的传奇开始,跟随罗伯茨进入一个充满探险和杀戮的历史通道。探险家同时又是掠夺者,真正的事实是,他们为了捕捉鳕鱼、鲸鱼和海豹等大型海洋动物,获取更多的利益,同时也为了开拓新的大陆(新的大陆就是新的财富),不顾艰难险阻踏上了探险之路。他们捕捉杀戮海洋动物,海濑、海豹、特别是大海牛都在搜捕范围之内,将其残忍地杀害,取油脂、割皮毛,直至将它们赶尽杀绝,巨大的商业价值是他们一次次涉入罪恶深渊的动机,探险家的无所畏惧也是他们贪婪本性的外现。

由于欧洲本地过早的生态破坏,致使他们到处开辟殖民地,掠夺各类资源,其中渔业资源是一个重点,哪里有资源,哪里就有掠夺者。哥伦布开辟了美洲,随之而来的就是海盗猎人对海洋动物的捕杀,狂热的交易必然导致了显著的弊端,美洲海龟就这样惨遭屠戮。捕鲸业的猖獗,导致了鲸鱼数量迅速减少。每个时期都有参与者记录了当时的情形,可谓触目惊心。

书中呈现了许多当时的历史资料,披露海样生态即景,人为破坏是历史性罪恶。不受限制的渔业迅猛发展,渔业的工业化大大侵蚀了海洋神态,人们意识到过度捕捞将会造成海洋资源频临枯竭的事实,开始制定各种措施来挽救。拖网的限制从14世纪就开始了,英国人对此实施法律制裁,经历了几次大的变革,一直到现在,拖网都有严格规定(中国跟国际上有所差别,也在极力向着维护海洋生态的方向发展)。这些限制措施的变革过程,也是英国包括整个欧洲渔业发展史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假如海洋空荡荡》虽然是一部西方渔业史,也让我们回溯到中国的类似情形,曾有老渔民回忆过去的年代总是会鱼肥满仓,满载而归,现在却是物种贫乏,早已不似从前。而在国外捕捞业辉煌时期,加利福尼亚湾娱乐性钓手雷·坎农还捉到过81公斤重的海湾石斑鱼,并且合影留念,那幅画面让人联想到海明威的名著《老人与海》里的情景?但它更像是在为你敲响警钟,不是寓意美好的动力,而是盛景不复存在的警示。

卡鲁姆·罗伯茨提到,必须设立海洋保护区,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得工业化密集捕捞规范化。即便现在国际上(包括中国实施了符合自己国情的养海期)都有渔业调整期,供鱼类休养生息,最大利益化仍然是各地渔业的追求,那么,海洋枯竭的末路真的是不可避免的吗?而海洋生态恶化,也已成为世界渔业的常态,中国的情形更显得不容乐观。以史查今,必须重视起来,制定并遵循多项措施,使得海洋生态慢慢步入正规,才能谈到海洋的未来。所以,必须迎接挑战,必须敲响警钟。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