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尽在脑中_惊人的假说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普 > 惊人的假说 > 一切尽在脑中
Starling 惊人的假说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12-23 15:12:35

一切尽在脑中

高中时代就读过这本书,近年来才发现二元论思想依然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所以觉得有必要做一番介绍。作者弗朗西斯·克里克,曾经和詹姆斯·沃森共同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掀起一场分子生物学领域的革命。获得诺奖后克里克又投入了脑科学的研究,他掀起了另一场革命:一场志在弥合所谓“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革命。
  
心物二元论是一种被人们长期接受的、建立在直觉之上的顽固信念:我们相信有两个世界,它们分别叫做“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我们所闻所见的一切物体均属于“物质世界”,而内心的思想、意识则属于“精神世界”。我们还相信,精神世界不能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去解释。二元论思想以近代著名学者勒内·笛卡尔的阐述最为著名。笛卡尔认为人类的大脑存在于物质世界,它的的作用仅仅相当于一台机器,而我们的精神像一个神秘的幽灵或“小矮人”,他正在利用这台机器操纵我们的整个身体。我们通常俗称其为“灵魂”、“心灵”或“自由意志”。
  
而《惊人的假说》所针锋相对的,正是笛卡尔式幽灵驾驭机器的认识。克里克的观点是,你的大脑里并没有什么幽灵般存在的“小矮人”,“你”,你的喜悦、悲伤、记忆和抱负,你的本体感觉和自由意志,实际上都只不过是一大群神经细胞及其相关分子的集体行为。
  
克里克作为科学家,凭借的是大规模严谨的详实的科学实验。因此这本《惊人的假说》充斥着不少的专业词汇,并不够那么“科普”,读起来需要相当神经科学基础知识,它更像是近年来脑科学研究的成功综述,而不像某些散文哲思作品那样可以随手翻阅。从视觉形成的生理机理、注意力产生过程中的神经活动,最后到最神秘的部分——意识或自由意志,同样是神经元大规模协同作用的“涌现”现象,甚至还可以指出它的核心区域——大脑额叶前扣带回。这一区域若被损毁,意味着这个人将如同行尸走肉。一切科学结论都在有力的支持这一论点:一切尽在脑中。
  
当年拉普拉斯对拿破仑说过“我不需要上帝这一假设”,无疑是奥卡姆剃刀原则的一次成功运用,在不断崛起的物理学面前,上帝已经成为一个多余的概念,将伴随基督教神学一起倒塌。而如今克里克也在暗示:我不需要诸如“心灵”、“自由意志”之类多余的概念,它们在不断兴起神经科学面前,同样将被奥卡姆剃刀无情剃掉。所有建立在二元论基础上的道德哲学和社会科学,同样也应该被推翻并重建。
  
克里克的心脑一元论观点挑战了我们的直觉,因此还不能被人们所普遍接受。就像著名的动画《攻壳机动队》认为大脑不过只是shell,可以被复制和重建,而真正的ghost无法被复制,这一观念所体现的正是笛卡尔的二元论思想。在学术领域内,心脑二元论的现代版——“心脑交互作用论”依然得到了几位重量级人物的坚持——如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神经心理学家约翰·埃克尔斯,理论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尽管二元论在神经科学领域已经越来越难以找到立足之地。彭罗斯认为,精神世界的活动属于“量子过程”,在大脑内某个部位(被彭罗斯称为“量子微管”)完成了交互作用,实现精神世界对物理世界的操纵,同样是笛卡尔“小矮人假说”的翻版。
  
我个人认为二元论依然是一个残破的理论,理由如下:
  
二元论坚持存在一个“精神世界”,而科学实验已证明人的喜怒哀乐、理想愿望、本体意识皆存在于物质世界的大脑里,目前这个“精神世界”无法被实验所感知(当然“自我”的精神可能是例外),一个无法被感知的实体,正如卡尔·萨根“车库喷火龙”比喻,这种假设没有什么意义。
  
以彭罗斯为代表的观点,认为精神世界属于某种神秘的“量子过程”,但是量子理论的研究对象认可每一个原子都存在量子过程,绝非是人脑某特殊结构所独有的。那么这就等于承认:任何一个非人类,非生命都存在“灵魂”、“心灵”,我们的桌子、椅子都是有“自由意志”的,这种推论令人惊讶,更接近万物皆有灵的“泛心论”。如果承认万物皆有ghost,那么就不存在shell,因为泛心论认可一切shell都有一个对应的ghost,我们谈论shell就没有了任何意义。

总之,二元论若想存活下去,似乎只能将自己改造成泛心论,但泛心论在某种意义上,却比二元论更加接近一元论,因为泛心论认为“万物有灵”,这跟二元论认为只有人类才具有灵魂的想法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相比之下,一元论从物质角度平等的看待人类和非人类关系,两者从不同的方面对世间万物给出了相同的态度。结果是二元论依然无法立足。
  
对克里克《惊人的假说》也同样有一些批评,在此做一些辩护和澄清:
  
有人批评克里克的观点是“决定论”式的,这是一种误解。惊人的假说的核心观点只是“心脑一元论”,并没有流露出拉普拉斯式机械决定论的思维。这里需要澄清“一元论”的对手是“二元论”,“决定论”的对手是“非决定论”,完全两回事。神经科学承认随机性存在,就像物理学里承认布朗运动的不可预测一样,我们通常不会说布朗运动存在“心灵”和“自由意志”。同理我们承认大脑神经网络活动的随机性,不等于接受这种随机是受某种神秘的超自然力量所支配的。
  
还有人批评这种思维是“还原主义”的,用孤立的微观模型研究整体,这同样是一个错误的理解。克里克并不着眼于“孤立”的神经元,而更关注这些单独的神经元细胞之间是如何协调运作的。书中特意强调过:意识现象是大规模神经元协调活动的“涌现”现象,正是一种整体方法论的运用。其实对于科学而言,无论还原主义还是整体主义,都是研究复杂系统的方式,两者并无矛盾,需要相互结合使用。
  
有些人称这种观点是“唯物主义”的。其实我个人觉得,克里克的观点并不是那么“唯物主义”,它并非像marxism那样不厌其烦的强调“物质产生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克里克的观点倾向于心灵和物质的同一性,“心物一元论”是对克里克观点最合理的描述,或是“泛心论”也未尝不可,而不是“唯物主义”。

展开全文
有用 7 无用 2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