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好的一次晚餐_剑桥五重奏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普 > 剑桥五重奏 > 多好的一次晚餐
阿困 | 懒小孩 剑桥五重奏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8-12-07 14:12:45

多好的一次晚餐

不仅仅是一部关于人工智能的科普读物,其中最重要的是这些不同领域的高手对于思维本质的思考和辩论,而不仅仅是人工智能字面上的那些意义,书的副标题"机器能思考吗"或者说"如何用机器来模拟思考",只是对于思维探索过程的一种技术上的模拟。

本书适合计算机、数学、哲学、心理学、生命科学、甚至是物理学材料化学专业的人来阅读,最好的阅读方式是自己也加入到斯诺的这个晚餐中来,同书中人物进行辩论,试图感受他们的思考方式思维方式,这样一路读下来,定会大有裨益。这种阅读方式又有一种教育学上的意义,我们传统的学习都是模仿型和灌输型的,真正意义上有效果的学习应该是在这些大师周围,感受他们的思考方式,试图去角色置换,去学习他们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时的思想活动过程,这样的学习才是有用的学习,张五常也曾明确的提出过这样的说法。

除去阅读方式上教育学的意义外,就本书的内容而言,主要有理学/工学及哲学两方面值得思考的意义。理工学是技术层面的,哲学是研究方向层面的。

哲学方面,文中人物的对话主要探讨的是机器是否能模拟思维的问题,确切点说就是,探讨思维过程的问题,既是思维是如何进行的,另外还有一个隐性的论题没有提出来,思维和智能是否既是一回事。现代世界的计算机还是基于图灵和冯诺依曼的理论基础,用哲学的话来说就是,思维是可以用行为来体现的,即在AI领域中检验一个机器智能程度的标准就是书中图灵提出的"模拟对话"实验。维特根斯坦认为简单的规则进行复杂的组合,虽然在外在上看来是一种"模拟",但其本质与思维不同,所以机器是不能进行思维的,顶多是根据一定的制定好的规则进行运算。
这样就引起了哲学方面的思考,什么才是思维,思维的本质是什么,思维的过程是什么,是什么推动了思维的进行,等等。

而在理工学方面的意义就更多了,是否可以用数学上的体系来描述人类思维的过程(虽然这个问题有很强的哲学味道,但是还是需要实际的理学知识来解答);思维是否可跟语言学对应起来,即语言学描述的过程是否能代表思维的过程,再往下深究,又会回到哲学范畴内;以及我们对于人类大脑工作流程的认知,使用电子或物理材料来模拟大脑的结构,这样模拟的程度等,这些在技术上也存在问题。而对于人脑的物理工作原理方面的研究又会进一步的推动哲学层面的认识,哲学层面的认识反过来会对模拟思维这项工程的理论方面进行指导(哲学可以对思维进行定义,对思维的本质进行研究)。

这本书昨天借到手,目前刚读了一半,本来是在查人工智能方面的专业性的书籍,没想到找到了这么一本具有启发意义的书,让人不禁去反思我们现在的人工智能是否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毕竟现在的计算机是沿着图灵和冯诺依曼的路子在走,通过对几个实验的对比,让我对这种怀疑更把握不准了。这几个实验就是书中维特根斯坦提出的"象形文字屋子"和薛定谔提出的"光的屋子"以及前面图灵提出的"模拟对话"实验,"光的屋子"实验是确定无疑问的,电磁运动会产生电磁波即光波,但是这跟"象形文字屋子"实验有着小小的差别,正是这小小的差别带来了本质上的不同,电磁和光都是实际的存在,可以是数学意义上的非对既错,是就是不是就不是,"象形文字屋子"需要检验的思维(文中用智能这个字眼),从行为上来看"象形文字屋子"是有智能的,但是这杨的智能是不是就是实质上的思维呢?再深一层去追问,假设图灵和冯诺依曼走下去,技术上工程上理论上的难题我们都克服掉了,制造出了一个理想中功能达到极致的"象形文字屋子",这样的一个人造机器是否能发出"机器能思考嘛"这样的追问,是否能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探究,这样的智能体是否也会有制造模拟思维过程功能更强大的智能机器的愿望?等等……

晚餐吃的差不多了,有一个大概的轮廓出来,我们首先要对思维进行界定,才能界定按照逻辑语义学制造出来的智能机器能达到的思维程度,然后我们需要界定智能这个概念,究竟到达何种独立思维能力的机器可以称为人工智能。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1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多好的一次晚餐”的回应

阿困 | 懒小孩 2009-12-04 13:55:03

机器不需要学习人,只是造计算机的原因就是为了模拟人类思维,虽然计算机成了现在这般模样,是很成功,但对于当初的目的来说,只是“手术很成功,但病人却死了”。

sproblvem 2009-11-23 01:12:29

其实,机器为什么要学习人的方式?
机器天生没有人的许多限制,我们不应该强求它向人类学习。现在机器之所以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式运作,应该说机器还只处在它的婴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