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会自杀吗?_剑桥五重奏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普 > 剑桥五重奏 > 机器会自杀吗?
大梦难觉 剑桥五重奏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05-10 10:05:20

机器会自杀吗?

     《剑桥五重奏》这本书的副标题“机器能思考吗”是中译本添加的,不过统观全书,其主旨确乎是在讨论这个问题。不过无论是原著者卡斯蒂,还是中文译者和作序者,在行文立论中都带有比较明显的倾向性——他们相信终有一日机器,更准确的说是电脑,能够思考。
    现状如何呢?有一个说法很有代表性,叫做“手术成功了,但是病人却死了。”这就说明问题其实出在起点上,是整个思路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暴露在这场“虚构的经典对话”中。


    在回答机器能否思考前,我们必须给“思考”下个定义。在本书的正方代表图灵看来:“在思考过程中的不同时刻,大脑引起神经元不同模式的激发,进而产生所谓的‘思想’。我确信这个过程与计算机将磁带上的符号转换为新的符号时所经历的过程是一样的。”
    很明显,图灵把思想看成是一种大脑的生物电反应。这个结论从生物学角度判断,是不错的,但是也仅仅限于生物学范畴。图灵之所以强调这个结论,是因为图灵机的运算模式仅仅能与这个结论匹配。


    随后,正方的薛定谔做出了进一步的阐释:“通过把行为学家的由刺激和反应联系起来的因果网络替换成机械规则的网络,你就可以说在机械规则的框架下,我们能够得到意图、选择和学习的逻辑语法,而这样的机械规则是完全可以封装于计算机程序的指令之中。”
    请注意,这个结论必须满足两个前提,第一:刺激与反映的联系必须是“因果网络”;第二:能够封装于程序中的必须是“逻辑语法”。
    很遗憾,人类的思维并不完全符合这两个条件,尤其是后者。首先,关于因果网络,要知道人类思想的因果判断法并不是唯一的,行为的因果链也千变万化。这里我要举列维-布留尔的《原始思维》为例。布留尔将思维分成两种,原始思维和文明人的思维。两者区别何在呢?打个简单的比方:你骑自行车出门,结果路上有坑,你没把稳龙头,摔了一跤。那么你会怎么思考这件事?做工程建设的人太没责任感了,然后再想到这个社会,这个国家政府。那么这就是文明人的思维。但是思考也可能大相径庭地发展:真倒霉!不会是哪个王八蛋咒我吧?难道我做错事老天爷要惩罚我?难道是上帝给我的启示?这就是原始思维。原始思维重构了一条因果链,不以客观推理为基础。事实上,原始思维依然广泛地存在于现代文明人的头脑中,例子不胜枚举。有鉴于计算机的“思考”是一个线性演算的过程,我不敢相信在它们的程序中有一个“神”的存在,并向“神”祈求什么!
    其次,说“思想”是逻辑语法也站不住脚。精神病患者的思想是不是思想?毫无逻辑的臆想是不是思想的一种?当我们说,精神病人脑子里都是疯狂的想法时,我们并没有否认他们在“思考”的事实,只不过这是生病的思想,需要治疗。


    图灵关于“思考”的最后防线建立在“行为主义”的基础上,他说:“没有人能进入其他人的内部精神世界。我们所能做的仅仅是依据一个人的行为做出判断。”这句话是在本体论上赤裸裸地否定了思想的客观实在。因为思想不借助行为也是可感知的,行为不过是辅助的判断依据罢了。我知道我在思想!即使没有付诸行动,或利用笔口表达,我依然知道我思考过!也许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走得有点太远,但是没有行为就没有思想的结论,更是滑天下之大稽。至于随后那个思考屋子的例子,只是画蛇添足的诡辩。
    事实上之后各章的辩论,图灵一方的观点都建立在这个错误的出发点上,它们的价值是刺激人文类学者的反思。在结论部分,图灵说:“我关心的仅仅是能不能制造出拥有和我们人类同样智能水平的机器。”我不知道这个结论的表达是原著者的问题还是译者的问题,因为这个表达和之前的讨论根本不在一个范畴内。“智能”和“思想”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因为“智能”的问题是100%行为主义的问题,考试也好,智商测试也好,弈棋也好,智能只有通过行为表达才能被计算判断优劣。如果归根结底本书只是想证明这个结论,那么我将真诚地祝贺图灵,或者卡斯蒂。

   
     在我的定义中,“思想是大脑对符号的语义转译”。转译的过程很可能受主体性格、情感的影响;这个过程可能遵循着不同的因果链,可能在逻辑上混乱不堪;但是思想就是这个转译过程。
     当我们看见“红”这个色彩的符号能指时,我们给出了不同的所指答案:红象征着危险、热情、博爱、先烈的鲜血。这是情感或者环境影响的结果。计算机能给出随机的回答,但是这不是思想的结果。
    相同年龄段的孩子在面对一道几何题时,有的人轻松破解,有的人费力思考一番,有的人抓耳挠腮无从下手,有人满分,有人鸭蛋,但是我知道,无论怎样的结果,都是思考的结果。如果计算机会笑,它一定笑掉大牙,人类居然连这么简单的数学问题都解不好!但是就目前而言,再会计算的电脑除了证明自己的“智能”外,证明不了思想的存在。
    荣格说:“性格决定命运”。罗素说:“多样性是幸福的源泉”。人的价值就在于丰富的个性,和鲜明的性格。在我心目中,《银河系漫游指南》中的机器人马文算得上是“人”,不是因为他的计算能力(智能)最强,而是他令人忍俊不禁的忧郁性格,堪与叔本华媲美的悲观主义。马文能通过信息传递让其他计算机自杀了事,而图灵在被曝出柜后选择自杀了结,这都是人类情感做出的抉择。如果某一天机器会在没有尽头的劳役中选择自杀,我就会承认机器能够思考。

展开全文
有用 14 无用 2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