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恨晚。_Designing Social Interfaces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交互 > Designing Social Interfaces > 相见恨晚。
[已注销] Designing Social Interfaces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0-08-25 11:08:34

相见恨晚。

看到此书,心里一愣。
我正需要这样的图书呢。
仔细看过目录,哦,原来是界面里功能设计,不是界面布局美观设计。无论如何,此书我必须要看。
此书内容丰富,对各种功能进行探讨,如果你想搭建一个社交网站,这里面探讨的内容,你应该看看,如果你已经创建了社交网站,同样你应该看看,如何使其功能完善。如果你是一名社会化媒体专家(我不知道什么是专家),对社交网站类功能理解透彻,那就不用看了。
社交的核心是什么?不能为了社交而社交,必须有话题、主题,没有产品的社交网站是不可取的,如同很多企业营销做得很好,但是产品缺陷太多,而且不去完善,日子长不了的。所以我并不看好facebook,不看好的原因是它做着看,没有明确的目标,为了更好的赢得会员的关注不对添加功能,功能是越来越全了,但没有根。也许某一天,它能够找到。但在中国不要学习facebook,追捧它的投资公司很多,美国是需要神话的国家,但中国是人肉搜索,使神话破灭的国家。一个是神创论,一个是神灭论。虽然是社交网站,但八竿子打不着啊!
社交网站要故意设计的不够完善,可以给会员们机会,去完善它,并且能够在一段时期内见证社区的发展和成长,也许你会觉得已经和它在一起了,不愿轻易离开,而且还会把它介绍给你的朋友们。如果它的长大有你的汗水,是不是意义不一样啊!有人说柳传志先生不要把乐phone看得太重,实指第一版的销量,销量小有更多的改进机会,并且诚恳接受建议,特别是那些很有帮助的建议,试着和对方联系上,或许能够得到更多的帮助。但老柳希望乐phone能够在中国超过iphone,真不是一件现实的事情,一步一步来,是可以的,一下子爆发不可能。不会你手机推出来,大家都正好需要购买手机,或者你有足够的诱惑力,让他们放弃手里的手机,而购买乐phone,不可能的。
个人主页上的“你的与我的”,这个问题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一直认为个人主页上应该是“我的”,不可能是“你的”,如同豆瓣“我的豆瓣”,国内的目前我还没有看到“你的”。但Flickr用的是“你的”,我没有注意过。“我的”是把自己看成社区的创造者,社区是一个平台,它区分的是会员之间的关系,你我。而“你的”,更多的是会员与网站之间的关系,作为社区,当然你的主页是你的,不是别人的,也不是社区的,就是你的。我发现“你的”,可以让会员判断此社交网站态度公正,没有把内容据为己有,站在一个公正的立场上告诉你这块地儿是“你的”,你真正拥有它,心理上会觉得很惬意。这方面似乎比“我的”更加认真一些。
发现社交网站后,对社交网站而言,你是否注册成为关键。最简单的注册还是复杂的注册呢?简单注册可以让用户轻松注册,不浪费时间。复杂一些的注册,会员既然花费多一些的时间注册,一定是有些东西对他有利的。我个人觉得可以一步一步来,简单注册后,在慢慢完善信息,可以享有其它功能使用权。前提仍旧是进来的用户,喜欢上这里,才开始敞开心扉。
邀请注册,通过朋友间的邀请进行注册,成功获得用户率的确高一些。对于初建社区,可以考虑,但用户邀请用户也是有理由的,来了能够做什么?有好几个朋友邀请我加入开心网,我是注册了,但从来没有在里面发布过信息,登陆不超过三次,然后就注销了。我判断分析,没事儿做的人在那里玩儿,不喜欢动脑子的人在那里停留,没啥益处,现在开心网增长也许需要创始人花费点儿心思了。
密码的反模式,我第一看到,我落伍的厉害了,它能够很好的应对零状态启动,从零开始的用户,从零开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可能失去信心,不创建什么内容。你会发现一些朋友添加上万本书,是花费时间的,除非他会利用工具一次导入,这个我也不懂。我添加阅读过的图书347本,算上这本是348本,花费了我不少时间,我不能想起来我看过什么书,偶尔看看书架,偶尔搜索,根本凑不全,实际也没有意义,但是添加图书包括创造其它内容,是可以得到他人的关注,并且像朋友一样的交流机会。不论如何,你要在这块留下来,你总得做点事情,你什么都不做,你也很难停留。
注册了,你忘记了,下次就不再来了。社交网站想办法给你发邮件,如果邮件是一种提醒,大多数人都是可以接受的,谁给你发了短信,谁关注了你,谁想和你交朋友。如果没有邮件的提醒,或许这次无意识的注册行为就渐渐远去了,如果有哪位朋友与你聊天提起它,它会再一次激起你的记忆,也许你会前去。
社交网站的核心是人,离开了人,什么都不是了。用户能在这里做什么,他们想做什么?以什么样的身份?三重身份模式,账户ID,登陆ID,向公众显示的ID,这个不错,挺好。登陆方便,账户ID用户看不见,在网站数据库后台能够看到。向公众显示ID,这个好啊,可以创建一个新身份,也可以利用原来的身份。的确方便。未来社交网站可以在账户ID上花费心思,琢磨一下,会有收获的。
个人页面是否需要统一?布局不统一,还是背景颜色整体上都凸显个性呢?个人觉得,别搞得太乱了,看起来不舒服,一个地方保持一种文化氛围或许会慢慢散发力量。如果定位大学生及更年轻者,个性是不能缺少的,还是尊重用户吧!一个折衷的方法是在某个时刻,如过节,允许用户调整,过后是否恢复,自己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吧,或许会好一些。
级别是个敏感的话题,书里面探讨的很到位,为了级别和名次创建低质内容就得不偿失了。只要有级别,就存在竞争,没有级别何来的声誉?网络能给人什么?最多的不过就是声誉,有了它才会带来更多益处。这是一个头疼的问题。个人主张级别制,给贡献大者优越感。
我想创建一个比豆瓣实用,比facebook、twitter更有前景的网站,这仅仅是白日梦啊!但我还在花费时间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我联系了Fenng,他说他没有这个能力。我有点儿思路,但不懂程序,不知道该如何实现,所以想利用业余时间尝试一下。已经花费了我半年多的时间了,不想轻易放弃。
书里面的内容丰富,但有些内容信息价值不大。格式有些固定,是什么,什么时候使用,如何使用,为什么使用,相关模式,参加。阅读效果稍差一点儿。
如果此书能够早出版9个月,我就不用费那么大的心思考虑了,肯定可以借鉴一些。所以相见恨晚啊!
推荐阅读。

展开全文
有用 3 无用 3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相见恨晚。”的回应

lisaliyin 2010-09-07 01:16:28

买了这本书,还没好好翻,似乎蛮多是英文网站的翻译,感觉就是个社交网站的UI pattern集

oleBoy 2010-08-26 13:13:14

何艳艳同学还挺放不开的啊~~ :)
出版社为宣传好书,搭台让专业人士点评,可喜可贺的事情。
另:杨戈兄的书评也不是昧着心思写的软文,多了一份对本书的书外推荐而已。
我觉得网络“托”,跟在书中前衬页中写赞誉的Bill Scott、David Recordon、Joshua Porter、Abby Kirigin是一样的。都是在表达对本书的关注、肯定。
我也算“托”一个,不用谢了~~ 哈哈...

木槿 2010-08-26 09:25:46

oleboy同志是最有发言权的,哈哈

何艳 2010-08-25 22:28:33

oleBoy,您好,我是这本书的营销编辑。
非常感谢您对本书的关注,如果您对本书有任何意见或建议,也可随时与我联系。
谢谢^_^
——华章计算机市场部 何艳

[已注销] 2010-08-25 14:06:22

我这本书是获赠的,兄弟看这个页面http://t.sina.com.cn/1734875165/3f4eg5A9N4。猜封面是什么鸟,我是第一个猜中的。 昨天中午收到,订单号010035489614(中通快递)本来应该更早,但快递不往我们这儿送。20日到天津,21日就应该收到,24日才收到。没办法。
你的博客很棒,学习了。

oleBoy 2010-08-25 13:21:48

写的挺有感觉的,不太像出版社的托,哈哈...
但印出来样书仅几天的时间,不太相信能有人已经读完全书(除了译者&责编)
杨戈wworld兄弟,最后4个字"推荐阅读。"泄露了你的托身份,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