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花事》的来历-写在后面_南开花事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普 > 南开花事 > 《南开花事》的来历-写在后面
nknemo 南开花事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1-13 13:01:34

《南开花事》的来历-写在后面


                                          (之一)
************************************************************************************
        我小时很喜欢养花,以致成痴。关于小时候养花的经历,我曾经写了一个简单的回顾,叫做《花生》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1b8a48010088ay.html

        那时候养花,但是其实认识的东西并不多。这个缺憾到现在也还没有弥补过来,并且一直让我惭愧不已:作为一个广西人,对广西的植物却知之甚少!所以最近几年开始狂补,没到寒暑假都在家乡那边跑,看花、看鸟、认知生境。

        在南开求学期间,我最早开始密集接触植物是因为我所在的协会要给校园的植物挂牌,而这个任务不幸落到了我的头上,没想到这个“不幸”后来成全了很多东西。我这人做事较真,接到任务后就开始学习关于校园植物的一切,后来事情也还完成得可以吧。
        这个阶段接触了我观鸟的导入人博物咖啡馆的老板@杨晔 和北京观鸟会的@李明 ,也认识了后来成为我硕博导师的李洪远教授。

        硕博期间,我开始对一个事情感兴趣,那就是都市里的野花,包括它们的种类、数量、分布……很想追究一下它们在都市里的生存空间现状和未来的走向,这个兴趣最终让我把研究方向定在了植被恢复,尤其是都市环境下乡土物种的恢复,其实换一句话来说就是,把荒野引入都市。

        这个阶段,我在绿色营接触到台湾荒野协会的自然观察和自然记录的课程,对观察和记录发生了极大的兴趣。除了学习、科研之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观察和记录方面。由于还是学生,毕竟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所以我干脆就把观察和记录的地方放在了校园及周边。

        我还有一个恶习,就是喜欢写记录,见到的东西都喜欢记下来。这个恶习后来还会说到。

        上面这四个因素:A喜欢花、B都市野花和“荒野引入都市”的研究方向、C荒野协会灌输的自然观察和记录、D喜欢写记录的恶习,现在想起来中间似乎有很多巧合;但应该就是这些巧合凑在了一起,成为了《南开花事》的主要促因。


                                           (之二)
*************************************************************************************
        那时候可用的图鉴少得可怜,汪劲武老师的《常见野花》和《常见树木》,王辰老师的《华北野花》是我的入门指导书。大规模的出图鉴类应该是最近几年的事情。

        另一个学习的途径就是网站。那个年代里,“山花论坛”里面真是高手云集,如普洱、雉隐天冬等,光是看他们的回帖评论就够过瘾的。我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看精华版,有美图和鉴定。然后就是PPBC(中国植物图像库),这是一个让我为之痴狂的网站,发现之初如获至宝。为之疯狂我干过一个什么事情呢?我按照分类树,从头到尾把图片都看了一遍。头一天看到哪里,做一个书签,第二天接着翻。现在想来那时候挺二的,但是没办法,那时候对于植物认知、尤其是种类鉴定就是那么痴迷。

        对于分类学尤其是物种鉴定,我的看法是,在现阶段,不知道叫什么是正常的,知道叫什么则是锦上添花;但是这不能成为我们总是拒绝去学习的借口。
        当然这个做法效果并未立竿见影,不过倒是让我从PPBC链接到CVH(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到FRPS(中国在线植物志)、到CFH(中国自然标本馆)。现在我个人管理图片用得比较多的是CFH,但是再也没有像当年那样”彪”了——想起来,挺怀念的。http://www.cfh.ac.cn/Album/UserAlbums.aspx?Username=nknemo

        第三个学习方面,就是“行万里路”。研究生阶段时间稍微自由点了,只要有机会出门必定不会放过。这段时间有机会到了一些地方,并且很幸运都是保护区为主。在野外看植物,回到屋里就查。这段时间是进步最快的。

                                         (之三)
**************************************************************************************
        那段时间里每天的行程就是:走路,记录,拍照,写记录。纸笔、望远镜、相机。从西区宿舍走到东区实验室,1.5km~2km,正常走20mins,春季要走34hs。经常的就是,早晨6点钟起来了就出门,快到中午才到实验室。看花开,看鸟来,记录,拍照。

        在这个阶段,我意识到应该把这些东西都记录下来。我平时喜欢把写的东西发在博客,但我的博客读者很少。有朋友建议我同步到人人网和我爱南开BBS,尤其在BBS上受到了欢迎,渐渐的有人开始追着读,更有人开始加入我的行程,于是线上活动变成了线下活动。

        那个阶段,我们经常在校园里组织赏花活动,后来发展成隔周周末的常规活动,叫做”南开花事“。这就是《南开花事》书名的由来,也是书的自序”走车(ju1)观花”内容的由来。

        巍 巍 南 开 , 青 葱 校 园 ; 草 木 繁 茂 , 花 香 鸟 语 ;
        四 相 参 合 , 季 节 替 更 ; 草 有 荣 枯 , 花 复 迭 替 ;
        物 候 变 幻 , 人 情 流 转 ; 人 随 事 迁 , 天 道 不 易 ;
        求 知 自 然 , 颐 养 天 性 ; 赏 花 观 月 , 文 人 道 理 ;
        春 看 桃 夭 , 夏 赏 荷 碧 ; 秋 观 红 叶 , 冬 有 雪 趣 ;
        逐 日 奔 月 , 累 沙 成 壶 ; 呼 唤 志 士 , 同 翻 日 历 ;
        隔 旬 相 约 , 共 踏 校 园 ; 记 录 花 历 , 制 定 花 期 ;
        笔 记 摄 影 , 畅 谈 花 事 ; 谈 笑 风 生 , 诗 词 歌赋 ;
        虽 曰 花 事 , 亦 非 花 事 ; 有 志 前 来 , 衔 草 为 志 。

        至于为啥叫”走车“,那是因为我老是整上午整上午的不见人影,怕导师不高兴了,所以有时候就骑着车来实验室,边骑车边看花看鸟,当然了,看到了好东西还是要停下来,但总归是快了不少。

        那个阶段是我最忙的时候,尤其是春季盛花期,每天要写好些。好几次手都写麻了,想放弃了,后来还是坚持了下来。
        再后来博客与微博链接起来了,人们也可以从微博上看到了。那个时候还没有微信朋友圈这种东西。到了2011年的夏季,我发现已经积累了一百多篇稿子,于是就收集了一下,集结成一个小集子,非常简单的word版本,也没有排版什么的。后来我一个学设计的朋友帮我拍了一下版,就成了初稿的样子。其实初稿里包括了很多现在成书里没有的东西,包括很多在”南开花事“里的事情。

        这期间开始给一些校友做校园物候观察的培训,并带着他们校园的物候观察。中间开始了几个定点观察,用摄影的方式记录物候。由于没法在群里播放动画,我把这几个稿子分享给大家。用相同的相机参数,在相同的地方从相同的角度拍摄相同的对象,但是时间不同。

我记得那个时候还在豆瓣上有过同城活动,比如:
“南开花事”第一期活动 http://www.douban.com/event/11706873/
“南开花事”第三期活动 http://www.douban.com/event/11813852/
等等。

这就是《南开花事》的前世今生,权当一个交代罢。

展开全文
有用 8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南开花事》的来历-写在后面”的回应

nknemo 2015-01-19 14:33:11

啊,都当妈了?恭喜恭喜,这个成就更值得庆贺~~~

lanna 2015-01-19 14:15:14

哦 我还参加过当年的南开花事,那时候还像鸭拓草那般懵懂无知的小丫头,现在都当妈了!小虫也当老师了。祝贺这本书的出版,一定要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