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意耳为何能赢?《利维坦与空气泵》缺漏的一个面向_利维坦与空气泵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普 > 利维坦与空气泵 > 波意耳为何能赢?《利维坦与空气泵》缺漏的一个面向
HungChing1982 利维坦与空气泵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11-20 10:11:10

波意耳为何能赢?《利维坦与空气泵》缺漏的一个面向

在科哲名家库恩那里,一个新的学说或理论,要能够产生长期的影响力以及稳定性,首要条件便是该学说或理论必须进入「常态科学」(normal science)的范畴。何谓常态科学?根据库恩的定义,常态科学指的是「以过去的科学成就为基础所从事的研究,这些科学成就是某一科学社群的成员在某一段期间内所公认的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但一门新的学说或理论,如何能够取得其「独断」或「权威」的地位?这也是《利维坦与空气泵》一书企图回答的问题:为何「实验」变成具有权威的科学方法?在过去,科哲学者或是科学史家都认为,那是因为这些创见或方法能够合乎「逻辑方法」的要求,因此在证明上站得住脚,能够取得「道德上」的权威。然而,如果从《利维坦与空气泵》一书的内容看来,波意耳使用气泵的实验方式其实漏洞百出,有许多令人质疑与诟病的地方。波意耳之所以能够取得大家的信任,并非因为其实验在逻辑上毫无差错,而是因为波意耳掌握了「说服」的过程,波意耳善用了三个技术:物质技术、书面技术、社会技术。

深究波意耳的例子,他的实验哲学之所以能够被接受,除了《空气泵》该书作者所持之观点——与王政时期的政治氛围有关——之外,我认为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当时科学界的氛围。波意耳实验哲学的基础在于「眼见为凭」(Seeing is believing),恰好符合当时科学界的风潮。

根据科学史研究,同时代的霍克(Robert Hooke)、列文虎克(Antoni van Leeuwenhoek)、哈维(William Harvey)等人,都极为重视眼睛所见之物。哈维利用解剖,看清楚当时人体内的器官,而不断改良并善用显微镜的虎克与列文虎克,则热衷于把他们所见之微小生物巨细靡遗的描绘下来,他们书中的插图至今看来仍属艺术之作。在这样试图完整呈现眼睛所见之事物的时代氛围下,「眼见为凭」自然容易成为被多数人所接受的概念,也无怪乎霍布斯无法力挽狂澜。顺道一提,因为当时这些「自然观察家」极力要求他们所出版的书必须能够完整详细地呈现他们所绘制的插图,因此相当程度促进了铸版技术。此一追求插图细致精美的习惯,我们亦可于波意耳的身上看到

如同媒体一般,科学家能够藉由实验来决定「观众」能够看见什么、看不见什么。但科学实验和其他再现技术不同的是,科学实验是科学家才有的再现技术,其他人如需学习,则必须进入科学的场域之中,从教科书的练习慢慢开始,学会典范的思考方式。正因为科学家拥有「科学实验再现技术」,他们才有所谓的「权威」可言。

正因为科学实验室科学家才拥有的「独门绝活」,因而进行科学实验的场域——实验室,才会成为重要的场所之一。一间良好的实验室或研究室,被科学家视为及其重要,它不止关系到实验过程与结果,它同时关系是权力、身分、地位的象征。我在猜,如果实验室并非再现技术的运作场域,则它绝不会被视为一个教授应该要有的「基本配备」。它就像是武士的刀一样,没配刀就不算武士,没有实验室的科学家,也不会被视做科学家。

当然,再次强调,实验室最重要的特性就在于它有再现的能力。我之所以说它最重要,是因为,比其他功能(例如:翻转力量大小…等),再现能力是所有步骤的起点,如果没办法利用再现技术搭起通往典范的桥梁,则后面的所有实验步骤都是空谈。

(原文写於 2007-09-15)

展开全文
有用 2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