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科学,善待科学_耶鲁科学小历史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普 > 耶鲁科学小历史 > 了解科学,善待科学
千江阅 耶鲁科学小历史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3-03 11:03:54

了解科学,善待科学

19世纪初,英国工人将自身贫困归罪于机器工业,展开大规模捣毁机器“卢德运动”。后来,人们用“新卢德分子”指代工业化、自动化、数字化或一切新科技的反对者。卢德分子恰从反面证明说明科技发展是如此迅猛,让人措手不及以至产生抵抗。科学如何一步步影响人类生活?威廉•拜伦姆的《耶鲁科学小历史》可以作答。

给中国人留下“李约瑟难题”的李约瑟博士,耗费毕生精力写成《中国科学技术史》,轰动全球却少有人问津。只因厚厚八大册,充满专业术语和图表,普通人只能望洋兴叹。科学不应只是尖端的专业知识,更应该成为普及大众的思想,这才是“科普”的题中之义。所以,《中国科学技术史》又推出简化的普及版,我等才能略见中国古代科技的伟大。而《耶鲁科学小历史》一开始就立足于“小”字,将全世界的科学发展浓缩在300多页的小书中,用一场快速的时光穿梭,追溯千百年的科学足迹。

“小”非少,而是精。科学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威廉•拜伦姆必须在漫长的科学历史中有所选择,他的用心体现在篇章安排中。威廉精选40个对人类影响最重大的科学发现,独立成篇而暗循历史秩序,彼此衔接,杂而不乱。从微生物到大宇宙,从亚里士多德到爱因斯坦,生物、物理、化学、地理无所不含。威廉是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医学史名誉教授,医学史是人类对生命的探索史,他如何选择医学发展的历史节点呢?

威廉首先介绍的是西方“医学之父”——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前460年~前370年),他最早建立“体液学说”,使人类走出疾病是神赐予的谬误。由于宗教束缚,解剖人体一直是医学的禁区,但是这阻止不了人类对自身的好奇心。古罗马的“御医”盖伦(129~199)通过解剖动物推测人体结构,写成《论人体各部分的功能》,虽然并不准确,却是人类科学了解自身构造的开始。直到1543年,比利时的安德雷亚斯•维萨里(1514~1564)才真正掌握人体内部构造,他的《人体结构图》被威廉称赞为“惊天动地的伟业”, 安德雷亚斯•维萨里也成为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创始人。两个世纪后,英国的哈维(1578~1657)发现血液循环和心脏功能,将生命科学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19世纪,法国人巴斯德(1822~1859)将医学带入微生物时代,人类从此战胜了狂犬病、霍乱和炭疽病等多种传染性疾病。而现在,我们处在基因时代,将人体密码掌握在自身手中。

从医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就可以看出科学越来越精微、越来越快速的发展趋势 。正如牛顿说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历史越长,巨人的肩膀越多,科学便以几何级数发展。古代几个世纪内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生活不会有太大差别。而今天科技的更新换代却是日新月异,即便是同时代同一个国家,落后的乡村也无法理解以科技为支撑的城市。科技让人类坐上了过山车,在享受速度带来的快感同时,也让人产生速度过快的担忧。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也让我们面临更多的风险。除了造成卢德运动的经济不平等,还有环境污染、人际隔膜、物质浪费、新型犯罪……这些都是双刃剑的另一面。警惕科技!不要让它毁了你的生活!这样的警语并非耸人听闻,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从对科技的迷恋中醒悟,反思人类应该如何返朴归真,掌控自己的生活。。

威廉在最后说,“科学和技术既可以轻易地为善,亦可以作恶,我们需要优秀的科学家,同时我们也需要有良知的人来确保这一点:科技为了使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让科学掌握在良知和法律手上造福人类,而不是如卢德分子那样抵制甚至破坏科学,这才是对科学应有的科学态度。

(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豆邮或QQ:175108258 请注明“书评”)

展开全文
有用 2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