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点她点的菜_窃言盗行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普 > 窃言盗行 > 我要点她点的菜
西闪 窃言盗行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6-03 20:06:59

我要点她点的菜


西闪/文
就一本科普性质的书籍而言,《窃言盗行》是一个略显惊悚的译名。其实原书标题更有意思,它来自电影《当哈利遇见莎莉》中的一段情节:一对青年男女在餐厅里见面。一方不经意炫耀了自己的男性魅力,女方为打击他的这种自以为是,遂当众演示了一场假高潮。旁边一位老妇见状,误以为高潮的奥秘来自餐厅的食物,于是向侍者提出:“I'll have what she's having”,大意是“我要点她点的菜” 。据说,这句台词被美国电影协会列入了百年百部电影的百句经典,位列第33位。而原书作者以此为题,是想点出这个句子背后人类普遍的行为模式之一——模仿。
模仿很重要,但它究竟有多重要,我们未必清楚。《窃言盗行》的作者们就是要撇开那些惯有的庸见,谈一谈模仿,特别是大规模社会模仿的重要性。
模仿之所以重要,奥秘首先来自于人脑。这是近三十年来蓬勃发展的认知科学为人类理解所做的最大贡献之一:人类的大脑无法嵌入启蒙思想家或古典经济学家假想的“理性人”模型,其特点与认知科学家的结论相符——注重效率、爱走捷径、惯用直觉推测。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行为的个体行为,即所谓模仿,恰好满足了大脑的以上“口味”。
神经科学家已经在大脑中找到了模仿的结构功能单位——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当生物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时,或观察到别的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时,这种神经元就会像照镜子那样发放冲动,同时通过内部模仿的方式辨识这个行为的潜在含义。比如说,当我注意到你拿起茶杯,镜像神经元不但能帮助我快速地了解你喝水的意图,还能帮助我对你所处的情境、所做的事情产生共鸣。不少科学家认为,正是因为有了镜像神经元,鸟类、哺乳类才能学习新知,与同类交往。与它们相比,只是因为人脑中的镜像神经元数量更多,种类更多,人类才成为最擅长理解的物种。
除了神经生理上的基础,从演化论的角度看,模仿也是一种具有高度适应性的生存策略——假如别人完成了某件值得你去做的事,你又何必绞尽脑汁地再想一遍呢?模仿成功者、模仿大多数、模仿领袖、朋友、亲属、长辈等等,尽管难免失误,总体上都是较容易成功的行事策略。
个体模仿的生物学意义重大,群体模仿的社会学意义同样不小。英国人类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提出过著名的150定律,又称“邓巴数” (Dunbar's number)。他认为,从大脑的生理结构看,人类只适合150人以下的群体生活。150人之内,人们相互知悉,群体稳定有凝聚力;超过这个数字,人际关系趋于陌生松散,群体凝聚力就会下降,变得不稳定。然而人类生活的事实是,我们多数时候都生活在远超这一规模的群体当中。群体的稳定与团结,要依靠更简洁的原则、更严格的规范和更抽象的认同来维系。可是,假如没有模仿作为传播手段,无论原则、规范还是认同,都难以起作用。
博弈论者托马斯•谢林(Thomas C. Schelling)有一段至理名言:人的大部分行为是为了回应其他人的行为,而其他人的行为又是为了回应另一些其他人的行为。在他所说的回应之中,模仿占了相当大的成分。如果说行为互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一种功能,那么模仿就是行为互动的主要工具之一。知识、发明、传统以及文化,这些对于人类社会至关重要的东西,它们的传播无不仰赖于模仿;观念、潮流、运动、革命,这些带给人类社会以创造、复杂和不确定的互动,也都离不开模仿。《窃言盗行》的作者们认为,更深入地理解模仿的诸多模式,我们就能像理解雪崩、流瀑和野火那样,理解大规模的、高度复杂的、具有突发间发性的社会互动。老实说,这很难,但是值得做。
简而言之,一本薄薄的《窃言盗行》以认知科学为笔,以模仿为墨,从生理到心理,从个体到社会,粗线条地绘制了一幅人类互动的层级动态图。不过要深刻理解人类行为,就不应在这幅简图前止步。相反,我们可以把《窃言盗行》当作一份简要的旅行指南,据此迈入人类理解研究的纵深之处。

展开全文
有用 9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