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荒者的血统:寻找静谧!_一平方英寸的寂静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普 >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 > 拓荒者的血统:寻找静谧!
杨胜芝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5-08 10:05:04

拓荒者的血统:寻找静谧!

在美国要寻找到连续十五分钟以上的寂静,极度困难,在欧洲更是早己绝迹。尽管地球很大,世界上安静的地方却愈来愈少。


美国声音生态学者戈登.汉普顿、约翰.葛洛斯曼《一平方英寸的寂静》一书带给人我们重新认知世界寂静生态观念。静谧:是一种国家资源。人类终有一天必须极力对抗噪音,如同对抗霍乱与瘟疫一样,宁静就像濒临绝灭的物种。

今天的世界,安静时刻很罕见,噪音事实上己经成为一种现代化疫病,几乎到处都有,而且经常超过安全量。噪音太过普遍,甚至己经到被视为理所当然的程度,虽然噪音经常遭到忽视,缺乏系统化的论述,但是关注噪音对人类与自然物种侵害却日益显得重要。因此声音生态学家戈登.汉普顿,他们在全美三百九十座国家公园中,选择了奥林匹克公园霍河雨林作为“一平方英寸的寂静”的地方,决定建立美国第一个静谧庇护地,保护它不受噪音侵害。他们相信只要能使一平方英寸土地完全不受人类噪音的干扰,就可以使国家公园获得一千平方英里的静谧。我们现在比以往更需要爱护大地,而寂静正是我们与大地交流的重要管道。

他们的目的就是,将寂静视为一种自然资源的观念重新介绍给民众,另外一方面就是在民众还不了解噪音对健康的重大危害状态下,提出了保护安静与静谧之地,就如人们保护一些遭受肮脏的空气或水污染一样。现在的自然静谧问题跟二十五年前的空气质量问题很像。

自然静谧不仅和人类有关,静谧对生物很重要,失去静谧的环境对它们有害,如同今日己不再宁静,对生物具有深远影响,由于缺乏夜空,蝾螈的繁殖习惯告中断,海龟的迁移模式也发生改变。对人性改变最大的,莫过于失去寂静。原本应该跟我们头顶的天空或呼吸的空气一样自然的寂静,己经不再存在。失去寂静不仅意味着丧失人的项特质,而是连人的整体构造也跟着改变。寂静赋予我们为地球好公民的力量,正如戈登所说:我知道拯救寂静是正确的事,我不知道是否真能拯救寂静,因为拯救寂静要许多人的声音。


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都有相应保护静谧之地组织,美国噪音污染信息中心、无噪音美国协会、噪音减量协会、温哥华的静谧权利协会、英格兰噪音地图等不胜枚举。

自然声境指的是不存在人为声响的状态。戈登.汉普顿是一名声音追踪者,他在全世界各大洲寻找静谧之地,录制没有人为噪音的美妙自然之声音,他在六大洲录制一千次鸟鸣,它们像是一首漫长的地球之歌。出版了六十多张环境声音唱片,构思了黎明大合唱,获得艾美奖。他是环境音乐和地景音乐创始者。他希望能保存自然声境那一时刻的体验,气候、日夜、四季。还有动物迁徙的循环。可是世界被噪音充满,己经难以寻找到绝对静谧之地,他到世界各地收集自然声响,年复一年寻找静谧的地点,却日愈困难。因此他觉得在美国建立静谧最后庇护地己刻不容缓。

戈登.汉普顿横穿美国,沿着道路走了一万英里,在空气稳定的时候,寻找最佳聆听环境,在他看来,唯有在静水中,万物的倒影才会扭曲。唯有平静的心,才能充分感知世界。他追随着缪尔的脚步,尝试他在荒野里吃的素食,学习他如何聆听自然之声音。他视缪尔为自己精神导师,只要活着,我就可以聆听瀑布、鸟与风歌唱。我会诠释岩石,学习洪水、暴雨和雪崩的语言,我会熟悉冰川与野生花园,尽可能接近这世界的心。他说:我来这里是为了获得新生,回想起身而为人的意义,来这里是为了寻找到自我,记起自我,然后带着这份感悟回到现实世界——如果无法了解我们不是什么,又怎么能真正了解我们是什么?他横穿美国证明,在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地区己经寻找不到自然静谧,而在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地区,无噪音间隔期,也就是两次噪音事件之间的间隔时间,通常不到一分钟。霍河河谷是目前他寻找到唯一一个无噪音间隔期能以小时来计算的地方,所以它真的很值得保护。

自然静谧价值,最亲密的方式,它是真正接触到人类心灵最深处管道,因为我们生命演化出来聆听和嗅觉器官帮助了我们如此接近自然声音和地域。这种地方安静到你能听到自己耳内的声音,那种寂静会让你屏息,那是绝对的寂静。自然存在方式是透过感官平衡达成,每一种感觉能提供不可取代的必要知识,协助我们求生。全心感受一个地方苏醒时微妙变化。


无噪音的质量标准,至少连续十五分钟,没有听到一种人为声音入侵。职业噪音性听力损失是头号职业疾病,噪音它对健康的影响——丧失听力,失眠、可能伤害胎儿、罹患心脏病的风险增加,也可能因此缩短寿命,噪音对学习也有负面影响,会减少生产力,增加生病天数,还可能造成误解与沟通不良,显著的人为噪音是最近几百年的现象,美国政府估计全美在吵闹环境中工作人数大约在五百万到三千万之间,大约有一千万名美国人,两千只耳朵处于职业风险当中。当前滥用一般耳机和耳塞机会造成听力损失。在定期使用耳机的人当中,大约只有百分之零点五左右的人会有听力损失的情形,就苹果机全球销量一亿四千万台,百分之零点王就相当于七十万台。就是国际太空站的航天员和太空飞行员,一天二十四小时暴露在仪器产生噪音当中,工作区的噪音量高达七十五加权分贝,睡眠区也有五十加权分贝。具有讽刺的是,宇宙的寂静触手可及,却永远无法获得宁静。

减少噪音和保护静谧是不同的。光是减少噪音,并不能保护静谧,也没有办法去创造静谧的体验。从减少噪音到保护静谧是一个根本转变!我们己经习惯了盖过城市里普遍可闻的人为噪音而大声说话,所以在比较安静的地方时,无法立即调整交谈的音量,而会继续像在城市里一样说话。

自然的静谧不是奢侈品,而是人类必需品。我们所有人心中都有一份静谧,一份沉静,但我们需要倚靠自然的静谧,才找得内心和静谧。


噪音扰乱了自然宁静,使我们与自然世界隔离开来。我们会不会是最后一代还记得聆听真实静谧的人?

自然静谧本身即是一种价值或一项资源,必须受到保护,避免遭受重大危害。每年仍有九万架次的空中观光飞越大峡谷。受观光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噪音影响最大国家公园,每年大约八十万人搭飞机观光大峡谷,大约是九万班次。如果把它们平均分布在一年十二个月,意味每天有二百四十六架,或每小时有二十架班次的观光飞机飞越大峡谷。加之生态观光客送入风景区的机动的内燃机车,也会对自然声境造成很大的伤害。这对于国家公园管理局环境声境保护来说就是挑战,国家公园自然声音资源就是指存在于无人为噪音之时,因此国家公园管理局将尽力把己恶化的声境复原至其自然状态,并预防自然声境因人为噪音而恶化。

我们应该多花点时间到荒野,让我们的感官保持活力,引导我们拥有正确的道德观。因为只有少数人知道荒野接受什么感觉,知道被野生动物了解和信任,让它们愿意以自然的行为模式与你相处是什么感受。荒野可提供休闲,当然也可提供学习和聆听地球上最纯净、原始的声音。地球透过感官语言跟我们说话。把能否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列为城市噪音标准之一,我们居住的地方应该安静到足以听到自己(和他人)走路的声音。然而,在大多数城市,这是难以达成的目标,因为机器主导着今日的声响。今天,我们就像把地球的时间快转一样,在短短一个世代间,就造成相当先前一百万年的变化,我们贪婪地取走地球资源,但还回去的却无法弥补。应该保存一些没有噪音污染的特别地方,就像我们不会让它们遭受肮脏的空气或水污染一样。


拯救地球己经成为一些环保人士的口号,但是地球不需要被拯救。它己经好好生存了数十亿年,也演化出生命。需要拯救的是我们人类——我们要防止自己因为自身的作为而受到伤害,因为我们对资源无限丰富的迷思而受到伤害。人类不是世界的主宰,也与世界无所差别。如同石与水,我们的声响也塑造着世界,自然的寂静也拯救着人类!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