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人是中国人中颇具传奇色彩的一个族群,本处于“国角省尾”的不起眼小地方,却因其聪明的才智、出众的经商能力和遍布世界的华侨,创造出很多带有传奇色彩的成就。但对于寻常潮州人来说,这座小城市所带来的,更多的是暖暖亲情以及闻名海内外的潮州菜。
呱呱坠地时,家族对我寄予了极大的期望,后来我才知道自己是长子长孙长曾孙。因此,我的地位飙升,从记事起, 一直得到全家人的悉心照顾。奶奶专门提前退休来照顾我,给我准备最好的房间、最好的食物,给了我最好的爱。
家里辈分最高的是曾祖父,我口中的“老爷爷”。老爷爷生于清末,家里曾有良田万顷,用他的话说:“看,过了韩江,那边的地以前都是我们家的。”老爷爷自然就是地主家的大少爷,吃穿都是上品,平时收藏古董,玩摄影。不过,老爷爷并不是坐吃山空的败家子,成年后他做起了药材生意,鼎盛时期,分号遍及整个潮汕地区。可惜,好景不长,社会的动荡,让华夏大地上无人能免受磨难。后来,老爷爷成为人民政府治下一个小学的教员,寄希望于下一代,无论是自己的,还是教室中的。
我的童年,恰好是在改革开放的早期阶段,物质还不太丰富,但老爷爷总是能把“吃”上升为一种精致的生活态度。记得我们在葡萄架下,慢悠悠地剥“地豆”(花生),花生会留下半边的壳,里面坐着两个花生仁,唤做“地豆船”。从《醉渔晚唱》到《火烧赤壁》,“地豆船”搭载着数不清的故事。而老爷爷推着“地豆船”,慢慢划进我当时幼小的心灵,贴于灵璧之上的,也包括了不糟蹋、不将就,要尊重和享受食物的奥义。
至于恐龙,我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时候迷上了这些史前怪兽。是小学时代的我,骑着自行车横穿潮州城,寻找一副总也收集不齐的恐龙贴纸?是妈妈讲过的《十万个为什么》里面的奇妙的马门溪龙?还是当年天天追着看的《恐龙特急克塞号》?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
当我有足够的能力外出闯荡时,我毫不犹豫地开展了在华夏大地寻龙的计划。慢慢地,我的足迹遍布祖国各地,紧接着又迈出了国门。此间多年,我参观了无数个恐龙博物馆、地质公园,也参加了不少次著名的恐龙挖掘。这其中的恐龙妙事自然无穷尽,而同样有意思的则是各地的美食。世界之大,食派之多,食材之奇,令人拍案叫绝。
两年前,当我漂在北京时,老友开玩笑说,你这么喜欢吃,不妨告诉我们恐龙能怎么吃。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确实不失为一个绝好的创意,于是我陆陆续续撰写了多篇以此为主题的文章。后来蒙科学松鼠会庄小哥厚爱,这位集美丽与智慧于一身的文艺女生多次悉心指导文稿修正,如今总算完成全稿。如果要说收获,那一定是在创作期间认识了一大票“吃货”,典型的有老在半夜问“哪儿有好吃的”的宁财神、被宝宝称为“霸王龙妈妈”的殳俏、对食物充满纯爱的Andy、常常在深夜追忆故乡小吃的小师妹李艾等,真是天下吃货是一家。
更令人忍俊不禁的是,当我纠结于书名之际在微博上提了一句,短短几十分钟内网友们便贡献了近千个书名,其中不乏一些神来之笔,他们上辈子恐怕都是伤不起的美食家、古生物学家加文学家吧!那些美妙的想象纷飞在眼前,令人感动不已,无奈无法一一采纳,从中选取了一些放在衬页上,充当这份史前大餐的奇幻调味品吧!
希望这本书能为大家带来一段混杂着恐龙新知旧识、科学史八卦、世界各地风味美食的休闲之旅。我在茫茫古生物中,苦心寻找最接近于现代食材的动植物,虚拟着“煮只恐龙做大餐”,希望让你真正体会到当古生物学与美食碰撞在一起时的那种奇妙。现在,请随我走进史前大厨房吧!
于埃德蒙顿,加拿大
2011/ 2/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