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CSI故事_谋杀手段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普 > 谋杀手段 > 纸上CSI故事
王小刀 谋杀手段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7-25 10:07:15

纸上CSI故事

看《谋杀手段》这一类书,是不大需要太费心力的,一篇篇故事被作者马克·贝内克如数家珍地诉说着。他是刑侦科学行业的佼佼者,学富五车,见多识广,专业经验丰富。

每一篇凶杀案的故事,如同在看纸上CSI故事。如果我没记错的话,CSI的第一季第一集故事,便是因为研究人员发现了凶手卡在运动鞋里的指甲而成功破案。本书除了评述对于人情世故的分析,也不乏对于案件里的花粉、蚂蚁、木材的细微考察的记录,都因为其真实性而显得异常生动。就像作者在结语中说的那样:“现实总是比我们能想象出的任何虚构故事都更加激动人心。”除了激动人心之外,本书还不乏一丝惊恐。当我在阅读时,一方面对连环杀人凶手的异乎常人的心态和举动感到理解不能,另一方面也惊悚于令人发指的谋杀虐待行为。

如果仅仅是靠警察和侦探的拷问、巡查和推敲,案件的破解将变成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刑侦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推动了问题的解决和正义的践行。警察、侦探、法官和科学家们的工作总是不同的,前者要察言观色,要在社会中衡量问题,不免受到人心世态的干涉影响,而科学家则不尽然。他们只需要尊重事实的真相,找寻唯一的答案即可。作者数次提到的夏洛克·福尔摩斯的名言可以说明两者不同:当排除了所有其他的可能性,还剩下一个时,不管有多么的不可能,那边是真的。“

不管你信或者不信,真相只有一个。当科学技术手段破开所有的谜题后,再坚定地粉饰罪行,假装无辜的人也必须要承认自己的罪行。也许,福尔摩斯在小说和电视电影中表现的那种不近人情和超低情商,也说明了科学与社会之差别吧。

除了案件描述外,本书在各章节增加了许多轶事和知识解读专栏,都已”外一篇“的形式穿插在书中。特别值得读者去关注的,有”列宁的遗体“,此文详尽地介绍了列宁的遗体是怎么被保存下来直至今日的;”希特勒和基因进化“篇,从评价希特勒的基因和人种学观念入手,对于人种和基因知识做了一个普及。

看这本书,除了对于CSI的联想,在第二章中,所提到的“尸体农场”及其研究人员,总让我想起《识骨寻踪》的科学家团队,他们的工作与尸体农场的科学家有交叉的内容,包括对人面貌的修复,对于腐烂尸体上昆虫的分析。而在第四章,个个血腥残忍的杀人狂魔故事则和《犯罪心理》中的变态凶手们很相似,家庭不幸、性格偏激,手段残忍。最后再补充一下,个人认为第四、第五章的故事比前面都血腥残忍得多。

故事较重口,阅读需谨慎。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纸上CSI故事”的回应

王小刀 2015-11-18 09:02:44

谢谢楼上莫大的鼓励,愧不敢当。

噼里啪啦砰 2015-11-17 22:28:02

每次看到别人写自己看过的书的书评都会有一种“怎么会写得这么好!!”的感觉。明明就是写出了我内心所想,但我自己就是写不出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