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测试的灰暗兴衰史_智商测试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普 > 智商测试 > 智商测试的灰暗兴衰史
静雅思听 智商测试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8-15 10:08:46

智商测试的灰暗兴衰史

       1963年6月25日,在柏林墙前,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言之凿凿,“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不准他们离开我们。”今年正值柏林墙被推倒后的二十周年,许多人翻出这句话来“项庄舞剑”……
       嗯,这事儿再说估计就彻底的“过”了,本文不准备深入探讨政治体制问题,但只需要肯尼迪的粉丝们先读《智商测试》这本书,然后来领会上面那句话,想清楚再回答,为什么二战时纳粹德国进行的种族实验,最先发源于美国?民主体制下的三权分立,为何会成为剥夺一部分自由民众受教育权、生育权的制度推手?
       伟大科学家查尔斯·达尔文有个浪荡的表兄弗朗西斯·高尔顿,后者在读过《物种起源》后开始宣传“血缘传承智力”的学说,这其中就埋藏着黑人等有色人种不如白人的潜台词,为当时欧洲大国殖民扩张、白人建立对有色人种的统治披上了“符合科学”的外衣。高尔顿还认为,人类社会的构成,是出于自然的选择,遗传稍好的人们智商较高、可以为国家和社会作出巨大的贡献,基于此,他建议,应只允许高智商的上等人保留生育的权利。为了佐证观点,高尔顿成为发明智商测试的鼻祖。其荒谬绝伦的血统论以及错漏百出的测试方法,不同程度的左右了此后一个多世纪乃至今天,人类社会教育、卫生、分配体制等领域的理论和实践。
       高尔顿的胡言乱语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没能产生多大的影响,这一定程度上要归结于当时欧洲阶层人群的相对固定,也就是说,所谓的上等人和精英不必借助触怒底层人士的方法,来保卫自己的地位。但对于同期仍处于移民大量涌入的美国、担心种族基因被其他民族移民“玷污”的盎格鲁-撒克逊白人而言就不同了,在他们看来,外来移民带来了贫困、卖淫和层出不穷的暴力犯罪,抢夺了原住民的就业机会,还让美国财政背上了越来越重的支出保障负担。
       社会达尔文主义基础上的种族歧视论、优生法由此赢得了美国(民主)体制和公众的双重赞许,鼓吹让“低素质”、“低智商”的人群接受绝育手术被看成保持人种纯洁性和国家竞争力的关键。而与之同时,移民大量涌入,促成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规模的提升,当时的人们认为可以按照工业化的思路,对学生进行排序和分类,而挑选的标准自然就是家庭出身(血缘)、种族和智商,后三者紧密相联。
       这也有了《智商测试》里一番翔实的记述:20世纪前半段的美国,无论是功利化的学术商人,还是敬业的科学家、社会工作者和教师,无不投身智商测试的研究和实验。移民入境、军队征兵、学校升学等环节无不采用这项测试,尽管其科学性根本得不到验证;而对不能通过智商测试的年轻女性采取国家强迫的绝育手术,还被当时的舆论评价为防止低能人代际传播的“绝佳”手段。事实上,以现在流传下来的文献资料和在世当事人(曾被施以绝育手术)为样本,也可以轻易的找出大量可以推翻智商测试理论及其目的的证据,但是这一切都被虔诚的科学爱好者们无视了……
       美国人的“研究成果”回馈到欧洲大陆,理所当然的受到了纳粹德国政权的欢迎,最终助推了丧心病狂的集中营大屠杀,以及遍及德国本土及占领区的绝育手术风潮。
       严肃的英国人终于在美、德之后接受了智商测试理论及其体系,对于政府和公众认为的低智商人,处置稍显“宽容”,只是隔离,而不做绝育手术。英国人开始关注的智商测试、优生学的正面效应:如何选拔出最有天赋和最聪明的人?二战后英国国际地位下降,全球范围内原殖民地体系土崩瓦解、民族独立运动勃发,英国人不得不面对现实,重新奋力竞争。但即便是相对严肃、严谨的“智商测试”,实质上也成了学识、阅历的考验,变相中带来了强烈的代际传递惯性:中上阶层的子女受家庭环境影响,更容易进入文法学院,继而在未来的职业选择中“继承”父辈;而工人阶层和农村地区的孩子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几率改变自己的前途命运,多数人只能一到中学毕业,便下到煤矿、田地和制造业工厂去干活。这也使英国不少中小学在家长强烈的应试要求下,彻头彻尾的变成了智商测试培训学校。
       那么,智商测试是怎样“盛极而衰”,并加速沦落到“政治不正确”和“不科学”的地步的呢?以美国为例,种族、妇女平权运动最终扭转了法律体系、行政制度和公众共识;大学,印度裔、华裔、日本裔、拉美裔师生的出色表现,使建立在种族歧视为基础的智商测试,彻底陷入无法自圆其说的尴尬;更精密的社会调查方法则证实了人的智商主要来源于后天培养、测定难度极大,并且智商不是事业成功、家庭与社会关系和谐、繁衍合格下一代的唯一保障。随着人权原则的深入人心,美国法律甚至从加重处罚“低能人”的立场,转变为优待和保护“民事行为能力受限制”的人群。
       斯蒂芬 默多克在《智商测试》一书的末尾有段意味深长的话,“学者们理应拥有广泛的行动自由,以表达观点,从事研究。人们不应当由于学者们言论张狂,从而将他们…五马分尸…(但)如果出现基于学者们的论调拟定政策的情况,社会最好对他们的立场保持高度警惕,同时也要有信心。(比如,)社会公认智力研究人员是科学家,并不意味着各个国家在制定切合实际的政策时,这些人的主意会比其他人高明。实际上,他们的主意可能更加不切合实际。”笔者以为,在专家频频“雷”语的当下中国,这段话,智商测试(及其派生的“情商”测试等)的兴衰史,这很值得我们思索。

智商测试的灰暗兴衰史1

展开全文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