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的读书笔记--读情感化设计的6点笔记_Emotional Design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交互 > Emotional Design > 00的读书笔记--读情感化设计的6点笔记
Kidult Emotional Design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9-11-02 21:11:31

00的读书笔记--读情感化设计的6点笔记

      《情感化设计》是Norman的力作,对于我这种半路出家的且不做设计的民工,应该先去看看Norman的《设计心理学》。估计看完后者再看前者,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1. “美观的物品更好用”

     这是一句不那么好理解的大白话——一眼看过去好像没有办法反驳,但是一下子又想不清楚为什么。Norman用了一章来解读。

“正面的情绪对学习、好奇心和创造性思维都很关键。”

“人在焦虑时,思路变窄,仅集中于与问题直接相关的方面,甚至会重复操作。美观的物品使人更容易找到问题的答案。”

      人的情感、行为和认知是相互影响的,上面的两句话这应该是心理学领域一个很直白的观点吧,但对我来说却是一个新鲜的发现。 “负面情绪使人把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细节方面。正面情绪更容易让人注意整体而非局部。”这个结论很有用。不过,反之是否也成立?多注意整体而不是拘泥于细节是否更容易产生正面情绪?想起前几天看的一篇文章:幸运是一种很容易习得的技能,个性测验揭示不幸的人通常比幸运的人紧张,研究已经表明,焦虑会分散人们注意意外事情的能力,其实跟Norman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另一个角度想,容易紧张的人会不会更加喜欢美观的东西或更注重审美?因为这是他们减轻焦虑的一个好方法。喜欢美观的东西--减少焦虑--更富创造力--审美能力提高--喜欢美观的东西……这似乎是一个正循环。很多艺术家都有mental problem,是不是也跟这个有关?

 

     2. 对产品和设计的启发

      扯了半天,回到产品和设计上来。产品设计的易用、视觉设计的美观,肯定都是对用户的体验有很大帮助的。如果是一个复杂的界面,广告、文字链满天乱飞,导航入口到处都是,只能让人在注意力支离破碎之余,产生焦虑和负面情绪,让本来就不佳的体验雪上加霜。并不是说应该把功能和内容隐藏起来,而是在没有十足把握时,更应该考虑如何做减法,而不是加法,因为“过犹不及”,想一口塞成胖子的后果,很可能就是什么都没吃进去,活活饿死。

      从微观一点的层面来说,产品可利用负面情感例如适当的焦虑,令使用者注意眼前的任务。如何从正面情绪转换为负面情绪?我们常用的做法有红色、感叹号、对话框以外反白等等(新手上路,如遇山寨词语,请您避雷)。

 
 

    3. 大脑加工的三种水平

  本能的-visceral level,自动的预先设置层
  行为的-behavioral level,支配日常行为脑活动
  反思的-reflective level,脑思考的部分

      这是全书的核心观点的基础。从本能到反思是知觉驱动,从反思到本能是思维驱动。作者举了过山车的例子,坐过山车本身是会引起对害怕的本能感觉,但是过后又会因为是一种冒险刺激行为而感觉良好,还可以作为吹嘘的资本,这就是本能水平的焦虑 vs 反思水平的快乐。

 

4. 产品的功能、性能和可用性

      这几个概念很重要,了解它们的差别更重要。

  功能:能做什么
  性能:能多好的完成要实现的功能
  可用性:使用者理解它如何工作和如何使它完成工作的容易程度

     在平时的产品策划和设计中,我们其实对三个方面都很重视,但是常常混为一谈。一个好的功能可能因为可用性差而导致性能低。举个不知道恰不恰当的例子,在网易邮箱里面,邮箱搬家是一个好的功能,但是对很多用户来说,这是一个理解和使用门槛相对较高的功能,如果本身做不到“产品智能,界面傻瓜”(也就是可用性强)的话,是很难快速方便地完成"收取/管理其他邮箱"这个任务的,于是性能就不好。
     
   当我们反思一个不成功的产品/服务时,可能首先要想清楚,到底是功能并不是目标人群需要的呢,还是性能方面可以优化,还是因为存在可用性的瓶颈,使得它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等等。如果是功能问题,是不是用研、产品规划和策划没有做好;如果是可用性问题,是不是交互、视觉、文案没有做好;如果是性能差,是不是除了策划和设计外,技术和开发也有问题。Norman也总结道,“产品必须是吸引人的,令人快乐和有趣的,有效的可理解的”。



  5. 三种水平的设计与产品特点的对应关系
      本能水平的设计——外形
      行为水平的设计——使用的乐趣和效率
      反思水平的设计——自我形象、个人满意、记忆

□ 本能水平

      人是视觉动物,对外形的观察和理解是出自本能的。如果视觉设计越是符合本能水平的思维,就越可能让人接受并且喜欢。

□ 行为水平

      行为水平的设计可能是我们应该关注最多的,特别对功能性的产品来说,讲究效用,重要的是性能。使用产品是一连串的操作,美观界面带来的良好第一印象能否延续,关键就要看两点:是否能有效地完成任务,是否是一种有乐趣的操作体验,这是行为水平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优秀行为水平设计的4个方面:功能,易懂性,可用性和物理感觉。

产品形成良好理解的秘密是建立一个适当的概念模型,任何物品有三种不同的心理形象:“设计者模型”,“使用者模型”,“系统形象”(产品和书面材料表达的形象)。

□ 反思水平

     反思水平的设计与物品的意义有关,受到环境、文化、身份、认同等的影响,会比较复杂,变化也较快。这一层次,事实上与顾客长期感受有关,需要建立品牌或者产品长期的价值。只有在产品/服务和用户之间建立起情感的纽带,通过互动影响了自我形象、满意度、记忆等,才能形成对品牌的认知,培养对品牌的忠诚度,品牌成了情感的代表或者载体。

真正的问题与产品的内在价值无关,而在于联络产品和用户之间的情感纽带。

产品真正的价值是可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最重要的一个需要是建立其自我形象和其在社会中的地位需要。

当以物品的特殊品质使他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时,当它加深了我们的满意度时,爱就产生了。

   

  6.为谁设计?
      我们不断给产品增加新特征,但从没研究过用户从事什么样的活动,产品需要支持什么样的任务?设计者必须知道产品是为谁设计的。道理很简单,你想讨好一个人,必需先知道这个人的喜欢是什么。不要想着他会主动告诉你:I preferred Coke to Pepsi。更多时候,我们需要观察用户,看他买汽水时,到底有几次买了可口可乐,几次买了百事可乐。

产品开发有两种形式:改进和创新
▲产品设计的真正挑战是:“去理解终端用户未得到满足的和为表达出来的需求”。这些是不能通过询问、focus group、问卷等得到的。
▲发现需求需要在自然环境下认真观察。多数行为是潜意识的,人们真正做的与他们认为自己做的可能差异很大。

▲行为水平的设计理解用户的需求开始,在产品被使用的任何地方进行观察和研究。

      上面的观点已经有很多相关的讨论了,苹果的产品永远是最佳的例子。在自然环境下、在产品被使用的任何地方认真观察,这是最贴近用户、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了,但是往往我们最容易轻视,最懒得去执行。我们把用户请到访谈室、实验室,让他们在陌生环境下做一些片段式的操作,发表一些可能是迎合我们的看法,得到的东西真的可靠吗?不要说走到用户中去,就在我们前后左右的同事,我们是否观察过,他们是怎样使用自己的产品?

     但是我们很快又会发现,用户的需求是难以捉摸的,何况这些需求可能大部分是隐性的,用户不一定意识得到、不一定表达得出、不一定有动力去表达。Norman说:“最好的设计是那些为自己创作的东西”。顺着这个思路,在产品设计时是不是起码有两个选择:

A.把功能都做出来,提供足够多的选择,将产品高度可定制化,让用户自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

B.将自己变成超级BT用户,能够在每一个细节上让自己无法挑剔,产品才算合格。

      两个选择都是既不太靠谱,也不太可行。不过,如果能够真的朝这两个方向一路走到黑,是不是会有第二个google和第二个apple呢…………

 




这本书里还有一些观点值得进一步思考,先记下:

团体设计与个人设计:如果想要一个成功的产品,就测试和修改它;如果想要一个伟大的产品,就让它由某人的一个明确观点驱动吧。

任何物品有三种不同的心理形象:“设计者模型”,“使用者模型”,“系统形象” 。

产品设计里的一个重要维度:对情境的适宜性 。

设计的精髓是把许多东西放入一个小的空间而且保持一种美感。

产生高峰体验的条件:没有分心的事物,一个节奏恰好匹配技能的活动,并且略微在能力之上。

期待来自对积极结果的预期,焦虑来自对消极结果的预期

在人造设备中,信任意味着反复多次可靠的完成任务。信任必需由经验获得。缺乏信任是由缺乏理解引起的。产品需提供连续操作的反馈,若持续缺乏控制和理解,用户会愤怒。以人为中心的设计,让用户感到一切在控制之下,且得到了准许。


http://www.uegeek.com/reading/rn_emotional_design_1
http://www.uegeek.com/reading/rn_emotional_design_2

展开全文
有用 101 无用 2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00的读书笔记--读情感化设计的6点笔记”的回应

Kidult 2016-12-29 22:36:17

对,当时这几本的名字和顺序还比较混乱。设计心理学指的是现在这个系列的第一本,日常的设计。后来才把情感化设计也编入到一个系列中

李白克 2016-12-29 22:32:20

“《情感化设计》是Norman的力作,对于我这种半路出家的且不做设计的民工,应该先去看看Norman的《设计心理学》”

这个地方有点不理解,《情感化设计》不就是《设计心理学》的第三册吗?参考来源https://book.douban.com/series/30693

Kidult 2013-06-30 22:16:24

恩,这里的“上下”纯粹指页面位置的上下,会造成一定的误解~

请叫我小疯子 2013-06-30 21:40:45

看到了,楼主把本能放到最上面去了,一般是把本能排在下面更符合心理学的习惯,嘎嘎

请叫我小疯子 2013-06-30 21:35:59

从本能到行为到反思是知觉驱动,从反思到行为到本能是思维驱动。越上越是偏思维,越下越是偏知觉,没错的呀,嘿嘿。楼主好好理解下?

Kidult 2013-06-30 20:21:23

@请叫我小疯子 这里的“上”“下”是指那上面列的从本能到反思三个层次,更上面的偏直觉,更下面的偏思维。所以从上到下应该还是直觉驱动?

请叫我小疯子 2013-06-30 15:22:16

楼主,“从上至下是思维驱动,从下至上是知觉驱动”。你写反了呀,嘿嘿

设计师的咖啡馆 2013-06-14 22:31:17

筆者,你寫的真心好!深的Norman的精髓!喜歡你的總結

cutting 2011-12-30 17:23:55

有用!

小榕.大树 2011-07-21 18:49:36

看完你的评论,决定买这本书~~

哦来哦来 2011-05-28 23:05:00

你理解力很强的,你完全可以做设计了,虽然我也不是做设计的

王大狗 2011-03-19 23:01:30

对于我这种半路出家的且不做设计的民工。。。
0000

truojie 2010-04-26 14:55:20

对于我这种半路出家的且不做设计的民工。。。
楼主好幽默

Martin,真心热爱生活 2009-12-01 10:59:27

嗯嗯,看过之后,决定买下此书

dlh 2009-11-15 11:21:58

马克 回头仔细看看

青墨@妖孽样 2009-11-11 18:20:31

大概是这样

tony 2009-11-03 09:50:37

buc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