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我做的的所有读书笔记,比较杂,有8500多字,我会按照不同的主题慢慢整理成一篇成型的读书笔记。有兴趣的可以看分页的读书笔记。
本书的框架分为三部分,未来、现在和过去,其中未来是以图书电子化、谷歌图书搜索计划和网络为主题,阅读的现在是方兴未艾的学术期刊电子化为主题的,而阅读的过去是基于文献学研究的关于阅读载体和图书馆的历史价值为主题。
引言
我一方面对巨型数字图书馆的前景惊讶不已,一方面也对哈佛珍藏的图书成为商业炒作的一部分而心存疑虑,这些书是1638年以来人们付出了巨大心血和代价收集而来的。越了解谷歌,我就感觉他们的计划似乎意在垄断,是为了征服市场,而不是与图书馆结成天然的同盟,后者的唯一目的是保存和传播知识。
另一个让我大费周折的问题是被称为“开放获取”的大趋势如何与地方实际情况相结合。哈佛的图书馆提供了处理知识世界某些普遍问题的理想场所,这些问题包括支付昂贵的费用购买期刊、保存纯电子文本、给学生分配文献资料时保证材料的公平使用以及将网站和电子邮件录入为未来研究做准备的资料库中。
我相信,任何试图展望未来的人如果正努力解决现在的问题,就应该从历史中学习应对之策,这就是我编著本书的原因。
本书分三部分,首先分析图书领域仍将存在5-10年的出版商投机阶段,然后是关于当前阶段的辩论,最后回顾过去的带有自身传播体系的各个信息时期。
纸——15-21世纪文献资料的基本载体;
文献学——评估文本的主要工具;
阅读——信息转播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神秘的部分
信息时代的阅读即期似乎赢得了一席之地,但最古老的工具实体书仍将主导阅读市场。1998年全世界出版了70万部新书,2003年为85.9万,2007年达到97.6万,在新的十年每年出版的新书将达到百万规模。
传统书的持久魅力揭示了信息传播史的一条普遍规律:一种媒介不会取代另一种媒介,至少短期来看是这样。
无论未来如何,数字化都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真在见证我们熟悉的事物的消失,打字机、明信片、手写书信、日报、本地书店……
图书馆似乎是最古老的机构,它的过去恰好预示了它的未来,因为图书馆从来就不是图书仓库。它一直是学习中心,今后仍将如此。
不论是印在纸上还是存储在服务器中,书籍都装载着知识,它们的权威绝不仅仅来源于其赖以形成的技术。
出版商的判断来自长期经营的市场理念的经验,直接决定读者能看到什么样的书。在这个信息称霸的时代,读者对此的依赖程度甚于过去。
第一部分 未来
第1章 谷歌图书搜索计划:一场垄断的噩梦
P3 研究性图书馆的负责人有着明确的共同目标:希望开放图书馆的收藏,让任何地方的读者都可以看到馆里的书。
P4 公民身份有两个主要属性——写和读,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做这两件事而成为其中一员,作者创造理念,读者来评判。
P6 皮埃尔•布尔迪厄的文学概念:由各种互相对立的观念组成的权力场遵守某种游戏规则,而游戏本身基本上由社会的统治者决定。
“人人享有”这个短语被刻在波士顿公共图书馆的主大门上。纽约公共图书馆董事会办公室的墙上用金字雕刻着托马斯•杰斐逊的一段话:“我关注光明的传播和教育的普及,愿其成为最值得依赖的资源,改善物质条件以净化人类心灵,并为人类创造幸福。”
P7 18世纪文人共和国的核心原则:传播光明。这一信念被写入美国宪法,宪法第一条第八款确定了著作权和专利权只存在“一定期限”,要服从于更高目标,即推动“科学和实用艺术的进步”。
“著作权”是英国在1710年的《安妮法》提出的,目的是限制伦敦文具公司的垄断经营,同时正如其标题宣称的那样,“为了鼓励求知行为”。
1790年,美国的第一步著作权法案同样也是“为了古流求知行为”,它仿效英国,著作权在14年的期限上可以再延长14年。
今天的著作权期限是多长?根据1998年《桑尼•博诺著作权期限延长法案》(Sonny Bono Copyright Term Extension Act),这个期限是作者的寿命再加上70年。现实生活中,正常情况下这意味着要超过1个世纪。20世纪出版的大多数图书还没有开放著作权。之余数字化,可获取的文化遗产一般限于1923年1月1日之前,之后的大量书籍收到著作权保护——1998年著作权期限延长发放有追溯效力地给1923年1月1日后受著作权保护的书籍延长了20年保护期。不幸的是,20世纪出版的图书的著作权地位由于过去50年来法律11吃延长著作权期限而变得复杂。
P10 商业出版商发现,它们可以通过让大众订阅刊物来牟利。一旦有大学图书馆订阅,学生和教授就会期望能够不间断地看到每一期刊物。出版商可以提价而不会造成需求方取消订阅,因为是图书馆付钱,而不是教授。最有利的是,教授提供了免费的或近乎免费的劳动力。他们撰写文章,审阅稿件,为编辑部服务,这么做部分是为了按启蒙运动的方式传播知识,但主要是为了提高专业水平。
结果是所有研究型图书馆的采购预算大的惊人。图书馆过去用50%的预算采购专题论文,由于期刊价格飞涨,现在只能为其留出25%甚至更少的预算。
学术期刊的购买和受益人的不对等导致了期刊价格的不正常上升,其水平远远超过的同期的通货膨胀。在下文这个问题又会引申出优质论文的分享渠道,那些博士论文的出版途径两个其他领域的问题。
P11 图书馆仍矗立在中心位置,将知识的养料输送到大学的每个角落,并且经常借助电子网络直达网络空间的最远端。
开放性的作用无处不在,这要归功于可以免费使用的电子文章的“开放获取”库,还有开放内容联盟、开放知识共同体、开放课件和互联网档案馆等组织以及像维基百科这样的开放性非盈利企业。
P12 当谷歌这样的企业将眼光投向图书馆时,它们不只视之为共人们学习的庙堂。他们看见的是等待挖掘的潜在财富,或者说是他们所谓的“内在价值”。
图书馆的存在时为了促进公共利益:“鼓励求知行为”,使“人人享有”知识。但如果允许将图书馆馆藏商业化,我们就无法避开一个矛盾。将藏书数字化并出售其电子文本,却不能保证它的良好的开放性,就是在重复过去出版商剥削学术刊物市场的错误,但前者的规模要大得多,因为它会以互联网为工具将那些属于公共领域的知识私有化。
P16 所有美国人(也许最终包括全世界的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美国各大研究性图书馆几乎所有的藏书,由谁不会对这样的前景感到欢欣鼓舞呢?谷歌的技术能力不仅让读者有书可读,而且还能为研究者创造非同寻常的机会——为其提供从直接的文字搜索到复杂文本查询的整套服务。某些情况下,当图书出现破损时,参与的图书馆可以用电子版代替。
谷歌的过去表明它不会滥用财力和法律的双重壁垒武器,但如果谷歌现任领导人出售公司或退休,会出现什么情况?大众将从未来谷歌的要价(特别是机构订阅许可证的价格)中找到答案。
美国自由派知识分子,或者说本书作者作为哈佛大学图书馆长,在谷歌的问题上看到的角度和我国的作者是不同的,我国作者看到的是对他们版权和收入的忧虑。而作者害怕的是未来google“不作恶”的信条变质。
学生、大学教师和公共图书馆赞助人不用为订阅电子书付费。这笔收益来自图书馆,如果图书馆未能筹集到足够的资金用于续订,可能会激起那些已经习惯谷歌服务的读者的强烈抗议。面对抗议,图书馆很可能缩减其他服务的支出,例如减少图书采购。
第2章 电子媒介的变革:信息结构大颠覆
P21 身处新图景中,我们该如何自我定位?譬如,面对谷歌这样的科技奇葩,研究性图书馆的出路在哪里?
P24 过去几年中,超过100万个博客涌现出来,提供了大量关于人们传播虚假信息的趣闻轶事,其中有些听起来就像都市神话。我们从其他关于博客的故事中得出的结论殊途同归:博客制造新闻,将新闻以纪实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在我们鼻子底下捏造事实。今天,很多记者用于追踪博客的时间比核对传统资料的时间(例如公共管理机构发言人的发言)更多。
我认为,新闻总是人造物,从未完全符合事实。我们在报刊头版再现昨天发生的事,但这种再现是昨晚编排好的,确切的说,由“化妆师”——报社编辑完成。
当然,许多记者尽最大努力追求准确性,但他们必须遵守行业常规。他们的遣词造句总会和当事人亲身感受或他人所了解的事件真相有所出入。
1981年8月31日,当莱赫•瓦文萨同波兰政府签署协议、建立作为独立贸易协会的团结工会时,波兰人民起初拒绝相信这条新闻,不是因为没有看到,而是因为它是由波兰国家电视台播出的。
P27 学会编写新闻后,我现在不再信任报纸这种信息来源,也常惊讶于某些历史学家以报纸作为了解事实的主要来源的做法。人们从报刊中读取的应该是当代人如何理解事件的信息,而不是关于事件本身的可靠信息。
P29 信息从来就不是稳定的,但的确饱含思想。它可以修正这样一种观念,即技术变革的加速过程将我们一下子甩进了一个新时代,信息的形成完全不受控制。新信息技术应该破事我们重新思考信息本身的含义。我们不应该这样理解新闻,而应将其视为在传播过程中不断被重塑的信息。我们必须面对的不是内容固定不变的文献,而是多样化、易变的文本。通过在电脑上批判地研究新闻,我们可以学会如何更有效地阅读日常的报刊,甚至还能学会如何品读旧书。
P30 为什么书的副本要保存一本以上?为什么要花大价钱购买出版书?既然所有书都可以在网上找到,那么收藏珍本书不是注定要成为不合时宜的行为么?
文本的稳定性在网络时代前的确从未存在过,文本的稳定性引发了人们对研究型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担当何种角色的普遍疑问。
P34 尽管巨大的数字鸿沟将贫困阵营与数字化阵营分割开来,但是谷歌图书搜索计划的确让图书的获取上升到新的世界性规模。它还将为涉及海量信息的研究提供机会,如果没有数字化,这些信息根本不可能被掌握。
P36 如果谷歌错过一些书和其他类似的作品,依赖谷歌的研究人员将永远不能查找到重要作品。什么是重要,每一代人看法不一,因为我们无法知道后辈们重视那些东西。今天的人文学者和历史学家大量依赖研究历书、通俗读物和其他类型的大众文学展开研究,但是17世纪和18世纪的此类作品很少有流传至今的。它们的印刷纸张价格低廉,上市时封面单薄易损,在读者手里裂成碎片,收藏家和图书馆员工认为它们不属于“文学作品”,不予关注。
现在由谷歌进行数字化处理的图书中60%只保存了一本。没有研究性图书馆共有5.43亿册图书。它还不敢冒险处理特殊馆藏,最稀有的作品就潜伏于其中。世界文学作品(世界各语种的作品总和)总数远远超过谷歌的数字化能力。
P38 对开发新型媒介的执著制约了保留旧式媒介的努力。我们已失去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拍摄的80%默片和全部影片的一半。没有任何媒介比用于写字的纸(特别是19世纪以前制造的纸)能更好的保存文本,只有羊皮纸和石刻可与之媲美。至今最好的存储系统是前现代社会的旧书。
P39 大多数文本在印刷史上的大部分时期都是不稳定的。18世纪的畅销书没有任何一册可以在层出不穷的新版本面前被处理的恰当。严肃的学者必须研究和比较很多早期版本,而不是经过谷歌数字化的复制品,后者的筛选依据很可能与文献学没有任何关联。
最重要的是感受一本书——纸张材质、印刷质量和装订风格。书的物理属性揭示了它作为社会经济体系中的一种元素的存在。如果包含页边注释,它还可以揭示大量关于它在读者精神生活中的地位的信息。
P40 谈论“感受”和“气味”也许会削弱本文的观点。大多数读者关心的是文本,而不是承载它的物理媒介。沉迷于印刷技术和纸张,可能会被指责为不切实际或者行为老派。
第3章 未来图书馆:乌托邦式的幻想
P43 感觉被资讯淹没,在需要从稍纵即逝的浩繁信息中找寻实质性资料时的无能为力。
P52 所谓出版,牛津英语词典的定义是“为了被人接受或使用而广泛传播或分配”,也就是“大众化”,一种14世纪以来的被人们从广义上理解的综合行为。这个定义与谷歌的使命宣言有不可思议的相似之处:“整理世界信息,使其得以广泛传播和运用。”
P54 如果确定了未来的方向,研究型图书馆就可以专注于其影响力的传统来源:专题论文集。几个世纪以来,图书馆不断丰富自己的宝库,现在终于能够与世界其他地区分享这些珍宝。
第4章 网络空间与上帝意志
第二部分 现在
第5章 电子书,补充物还是替代品
P67 为什么人们对电子出版业的迷恋会持续不断呢?这种迷恋似乎经历了3个阶段:初期的乌托邦式的狂热、中间的梦想幻灭期以及务实主义的新趋势。起初,我们认为可以创造一个电子空间,将万事万物装入其中,让读者自行搜索。接着,我们发现没人愿意在电脑屏幕上阅读或者与一堆电脑打印文件纠缠。现在,我们意识到了用某些位特定目标和受众订制电子出版物补充传统图书的可行性。
电子书的最佳案例与学术出版物有关,但与电子书有关的不是所有学术领域,而主要是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
P68 电子书的最佳案例与学术出版物有关,但与电子书有关的不是所有学术领域,而主要是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
P69 出版社不再保证能像20年前那样出售图书馆无法抗拒的图书。出版于1959年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文集》第一卷售出8047本,1997年出版的第33卷售出753本。
他们集中精力制作受欢迎的本地话题、鸟类、烹饪和体育等门类的书,还有“中等销量”的图书,即商业出版社有意忽略的准商业化图书,其目的在于针对那些吸引大众的书进行投机:健身指南、人们读物和知名作者创作的有畅销潜力的书。
P70 大多数学者撰写专著时一直拒绝尝试那些危害性最大的变量,而且某些类别的学术作品意义重大,但是难免文笔晦涩。问题依然是:一位写出有价值的专著(有实质内容但缺乏魅力的一类书,20年前流行一时)的作者可以期望作品得到出版么》
任何领域都会有人涉及,尽管出版社已经放弃了很多学科的若干领域,但认为某领域完全独立的绝对观念看起来是很有问题的。知识世界如此复杂,难以清楚分割,但如果你视之为共享一个市场的整体,又会显得死气沉沉。
年轻学者的职业生涯,任何助理教授都知道一条绝对规则:出版还是毁灭。
P72 网络空间就想经济一样需要规范。学者们应该设定标准,保持对学术界成果的质量控制。他们可以在两个时间点着手缓解危机,实现质量控制:一是刚毕业的博士把论文扩展为专著时,二是在资深研究员尝试编撰学术作品时。
任何读过不成熟的论文的人都知道我的意思“论文不是书。要成为书,论文必须重新修改,这里减一点,哪里添一点,以满足外行读者的需要,甚至全文改写,最好是经验丰富的编辑的指导下改写论文。
编辑通常把这种改写工程称为“增加价值”,但只有部分增加的价值将进入最后的成书中。
电子出版业不仅没有简化这一流程,反而使之更加复杂,不过其结果可能是价值的大幅增加。
P73 就历史这个学术出版业危机尤为严重的领域而言,电子书的吸引力也特别大。任何长期致力于研究的历史学家都知道自己屋里表达档案难以理解、历史是无底深渊的那种沮丧。假如我能够表达主题有多么错综复杂,非我的叙事能力所及,远远超出我的书所涵盖的内容,该有多好~!
P74 所谓的超连接可能只是使用脚注的复杂姓氏。书不是越厚越好,而应该采用金字塔的层级结构。
(1) 最高层:主题的简要概括,也许可以以小册子的形式问世。
(2) 第二层:详细分析论点的不同方面,成为独立单元,最最高层提供原始资料。
(3) 第三层:由说明文档组成,可能包含不同的类型。
(4) 第四层:理论文章或史学资料,包括已有学术作品的摘录和论述。
(5) 第五层:提出教学方面的主张,由课堂讨论的建议、教学大纲模式和课程设计组成。
(6) 第六层:收录读者调查报告、作者与编辑的交流、读者来信。
感:我的感觉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未来的电子书版业,电子书应该是立体的,而不是现在简单的一本书,作者可以把写书是因篇幅所限没有放进去的原始资料和延伸扩展在不同的层级填充进去,而电子书本身可以把大学教学成果、读者的书评和评价、甚至网络博客和网站的书评、报纸书评等相关信息都整合进去,给读者一个在不断update的动态的电子书体验。那样读者在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复读的时候会有新的收获。
试想有一天,豆瓣的笔记功能整合到amazon的kindle中,我在阅读电子书籍的同时,已经将豆瓣读书笔记和书评等同步到手持设备中,读到某一页的时候我就可以看友邻分享的笔记,甚至于划线重点。还有将书中参考文献和书籍超链接化,方便扩展阅读。这是多美好的事情~~
甚至包括名家对名著的校本也完全可以通过这个方式实现。
第六章 博士论文与在线发行
P77 历史学科因对待专业资料的保守态度而名声狼藉,但如果我们能够掌握一种工具来选择真正的最好的博士论文,然后将他们制作成标准出版物,那么它们绝对上乘的质量将让怀疑论者闭嘴。历史学电子书的成功将为各类网络学术出版物设定标准。通过打破抑制纸质出版业的障碍,它将开辟一条新的学术事业之路。
类似为学术论文找了一条新的出路,否则很多真正优秀的论文永远只能躺在某一本学术期刊的合集里,这个世界上往往只有几十个人阅读过他,再也没机会被改写成一本高质量的历史书出版。这是作者也是读者的悲哀。
P84 电子出版试验还算不上违背世间定论的历史现象,即毛泽东在被问及法国大革命意义时的著名回复(也许是杜撰的)所指的那类现象:“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尽管纸质书继续主导市场,但它不会再作为书的唯一可实现的形式来树立权威性。人们任然在试验各种电子形式和混合形式的书。
第三部分 过去
第8章 纸张,市民的信息膳食
P107 本文讲述了一个离我们远去的世界,在那个世界中,新闻以纸张为载体,报纸为市民提供基本的信息食粮。自那以后,报纸开始消失。因为它们依赖广告生存,而广告又向互联网转移,所以它们经常入不敷出。
今天我们依赖数字化,但数字副本比微缩胶片更加容易过时。纸依然是最好的存储媒介,图书馆依然需要用印有文字的纸填满书架。新闻为历史提供了真实,但大多数新闻会被人遗忘。假如报纸从图书馆消失了,历史会从人们的共同记忆中消失么?
越来越觉得电子化和网络化的保存方式时间一长就耗散掉了。早年用过几个不同的blog写东西,现在几乎都找不到了。去年MSN Space停止服务时下载的备份,也找不到了。所以如果可能,把需要留下的东西打印下来纸质塑封保留最好。
P110
1. 纸的耐久性强,即使是按照1850年后的制造流程用木浆制成的印着低俗小说的最便宜得纸也是如此。尽管纸被预言注定会遭厄运,但19世纪末生产的纸今天还没有分解,我们仍可以阅读由这些纸装订成的书,不会损坏它,而且我们也没有理由怀疑它还可以再保存100年。
2. 微缩胶片不能完全替代纸。它会慢慢褪色,变得难以辨认。它会出现裂痕、收缩、发霉、释出难闻的气味、在胶卷盘上与纤维素化合物的硬块融合在一起。曾经每天有100万人阅读普利策的《世界报》,现在一分原始报纸资料比莎士比亚的首部文集或者古登堡版的《圣经》还要稀有的多。
3. 对空间的困扰蜕化为一种“意识形态”。“对恶魔式的增长的恐惧”驱使着重要图书馆的馆长“妖魔化传统纸张”。根据所谓的最高级的图书馆管理学的解释,有些书很久以前就应该坏掉,但是现在它们仍安然无恙,而那些被管理员以保存文化名义破坏的书除外。
第9章 文献,有用文本的甄别
P130 拜互联网所赐,文档更容易获得,同时又更加不值一信。学生们通常不问出处就从网上下载文档,所以他们得到的常常是无用的材料。
P132 这类文献学通常被称为“描述型”或“分析型”文献学,以区别于推荐书目或“穷举型”文献学。原则上文献学可以运用到任何类型的文本和传播形式上。但强调物质性死所有文献学家都有吸引力,因为他们把书本作为有形物体来研究。
P143 书的历史:图书史学家与文献学家不同,图书史学家全方位研究印刷品行业的生产和流通,其中包括政治经济变迁对图书的发展发生的影响。
P145 对于1668年的图书总印刷量,英国1641年~1700年的印刷书的书量是491部。再版书几乎占了当时全部出版量的三分之一。
第10章 阅读,不可不说的秘密
本章关于读书札记,写的非常好。
P149 让我们回到读者保存读书札记的年代。无论何时,这些人读到一段简明扼要的文字后,就会将这段文字摘抄在笔记本里,配以合适的标题,并把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添加上去。
现代读者的阅读方式是从头到尾依照文字顺序读书,现代初期的英国人凭一时的兴致读书,他们换书的频率很快。他们将书的内容分成片段,按照新格式组合这些内容,并把它们抄录到笔记本的不同部分中。之后,他们会重读摘抄部分,重新编排内容的格式,加入更多的内容。因此读和写不可分割,它们都是为了理解事物而不断努力的行为,因为世界充满了符号:先是阅读世界,接着通过记录阅读的内容,你将拥有自己的书,一本隐藏着你的个性的书。
P150 读书札记风潮在文艺复兴后期大道稿酬,它在维多利亚时代仍然盛行,但到原声摘录技术出现时它已经消失很久了。
P155 读书札记并没有让人感到这本札记只是一些主题混乱的简记,而是传达出一种一以贯之的世界观,既带有强烈的个性,又散发出时代的气息。它代表了人们将传统文学题材用于梳理现代生活感受的方法。数个世纪以前,读书札记发挥的作用远胜于现在,那是它们是读书人的标准工具。
P174 马基雅维利式:并非受过教育的精英集团内部的所有人都接受同一种哲学,而是每个人都倾向于以同样不带偏见的方式阅读世界。
他们也将阅读转化为写作,因为札记让每个人都成为作者。他们不得不自己写自己的书,并以这种方式保持着仍然敏锐的自我认知。作者的认识不仅出现在伟大作家的作品中,也成形于普通人的读书札记中。
P177 所有札记的记录着以自己的方式解读生活,他们选取他人的经验片段,并按照某些模式将这些片段组合起来。将这些模式融合成整体的内在相似性表明他们试图掌控自己的生活,了解其中的意义,他们不是通过详尽阐述理论解释现实,而是以具体事物解释现实。读书札记就像缝被子上的图案。它们揭示了文化的样式,其差异包括文化的组成部分、衔接手段、离心元素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