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无产阶级的形成:真实世界里的虚拟工作》读书笔记_高科技无产阶级的形成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互联网 > 高科技无产阶级的形成 > 《高科技无产阶级的形成:真实世界里的虚拟工作》读书笔记
桐剪秋风 高科技无产阶级的形成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1-13 12:01:32

《高科技无产阶级的形成:真实世界里的虚拟工作》读书笔记

《高科技无产阶级的形成:真实世界里的虚拟工作》是英国研究劳工与全球化问题的学者乌苏拉·胡斯的一本论文集。该书共收录了她的11篇论文。在这11篇论文中,胡斯主要从传播政治经济学和女性主义的研究视角,分析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新技术发展背景下的劳工和女性问题,即资本主义的发展、技术的革新,对劳工,尤其是女性劳工,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该书的11章并没有明确清晰的逻辑关系,各章重复的内容较多。经过总结,我认为该书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资本主义商品化对劳工和女性的影响,主要涉及第一、五、十一章;第二部分为新技术,尤其是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劳工和女性的影响,主要涉及第二、三、四、七、十章。另外,第七章讲女性工作健康,第八章是作者对其二十年来所做研究的反思,第九章是作者对“失重经济”和“物质世界”的论述。这几章与主题关联度低,内容较零散,故不做赘述。

第一部分关于“资本主义商品化”。作者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历史是渐进商品化的历史。一个活动起初是无偿的家务劳动(比如洗衣服),随后变成一种社会化服务(洗衣服务、干洗店等),之后随着技术进步,又进一步被商品化(洗衣机、干燥机、洗涤剂、柔顺剂等),新商品的出现又改变了大众的消费规律。

商品化的一个表现为家务劳动的社会化。作者认为,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并没有减少劳动时间,让女性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具体原因如下:第一,“消费工作”、“自助任务”增长,人作为消费者的负担增加。比如,消费者虽不需自己洗衣,但需要将要洗的衣服检查、分类,去洗衣店,与洗衣店讨价还价,后期还要分类、熨烫、折叠、储藏等。这是服务业将劳动外化给了消费者,用消费者的无偿时间取代了工人的有偿时间;第二,家庭劳动转变为对各种化学品、电器等商品的购买、服务和使用过程。女性在使用这些商品时,往往要听从男性、专家、说明书的意见,受到较大限制,对家务工作的主宰度小,也无法发挥其具有的家务劳动的技能;第三,来自意识形态的压力更大。广告、公关越来越强调卫生,这对女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还有女性作为护理员的角色、女性满足情感需求的义务越来越重等原因。总之,作者认为,家务劳动商品化、社会化并没有解放劳工,尤其是女性劳工,反而给他们增添了新的负担。

第二部分关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影响”。作者认为,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工作零散化。“远程办公”成为可能——工人可以在家中办公,可以在世界的另一端办公。但这种工作仍是高度受控制的。首先,这些工人更加紧密地与薪酬联系在一起。他们不仅要承担再生产资料的成本,还要承担生产资料的成本,比如电费、暖气费、休假福利等。其次,“劳动的原子化”强化了控制。先进的技术使监视变得更加容易,工作也往往更加高强度、高压力、非人性,工人之间的隔离也使他们很难一起捍卫自身权利。

作者还指出,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产生了一些新的劳工群体,比如“办公室工人”、“远程工作者”等。但这些群体的定位模糊、称谓不明、含义不断变化。对于那些处理远程信息的工人,我们应该如何称呼?“白领”?“非体力工作者”?“知识工人”?“信息处理员”?“电子工人”?“办公室工人”?……作者从其与资本的关系、职业、收入、地位等方面对这类群体进行解读,认为对这类群体定位十分困难,其含义和形象也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

总之,本书从传播政治经济学、女性主义的视角对资本主义商品化、新技术进行批判性分析,破除了技术的神话,具有启发意义。不足之处在于各章之间缺少逻辑,内容重复度高,也并非紧紧围绕一个主题。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