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挽歌:
城市:Plato-Aristotle-lewis mumford-Jane jacbos
传统城市模式 vs. 网络空间(Cyberspace)
并存?
管道供水取代了能聚齐一村人的水井(机械化);集中供热取代了能聚齐一家人的壁炉(电气化);信息化; —— 不分时间,不分空间,不断计算,不断联网的全球互联社会。
转自undersound:
在书中提到了一些社会学家定义的不同层次的社会关系,一共有四个层次。但是全书并没有将其作为重点,而且分散在不同章节,这里总结一下:
1. 主要社会关系:家人,父母,密友,在生活中与你分享房屋、床铺的人,经常需要面对面和直接地接触
2. 次要社会关系:经常碰面,但是交往却不如主要社会关系密切。如普通同事,熟人,生意伙伴等。我们只是和他们所扮演的特定角色相关联。我们通过远程和面对面等多种形式接触。
3. 第三社会关系:不是你能叫得出名字的人,而是社团和机构的代理人(例如你购物时,你不知道导购员的姓名,但却建立了间接的联系)。在这里,你对人的信息不是来自于他本人,而是来自于他所代表的系统的信任关系。
4. 第四社会关系:存在于电子媒体社会里,指信息观察者和信息被观察者之间的关系。例如你在Ebay和Amazon里的个人购买信息,被提交到后者的数据库由算法进行计算。这种关系是在电子监视中存在的,从现在看来仍然很大部分是想象。在这层关系中,信息从物理上个人脱离出来,而不再涉及人与人的关系。
我们可以从这个逻辑上看到,作为实体的人是随着社会关系不断弱化而与信息不断脱离的,这个过程最早开始于文字的出现,信息可以到处出现而没有必要口述耳闻,这个过程一直到互联网时代仍然一直在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不同的社会关系,基于所面临的问题的程度和特性,多种交流方式的有效性都是存在的。因此作者提到了在场经济(Economy of Presence)一词,指出同步和异步交流方式的同等重要性。
最后作者总结了未来城市的五个特点:
* 非物质化:利用数码节点构造社会和工作
* 减少机动:大量的交通和旅行将会由便捷的通讯代替
* 规模化定制生产:数字化的定制特征,将产品变为先购买,再生产
* 智能操作:传感设备和计算机算法将代替部分人脑的功能
* 柔性转变:数字革命将不再会涉及到大范围的城市外观和设施的变化,甚至只是软件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