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行走在人生这条大道上,每迈出一步,就会遇见新的挑战,看到新的风景,有新的所得,以为那都是人生的意外之喜。但是,有人说,所有的遇见都是久别重逢。可见,每踏出一个步伐带来的改变——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原来都早已与我们今生有约很久了。
那么,让身体带着灵魂上路,去赴一场又一场与你今生有约的遇见吧,成长为当初你期望成为的那个自己。不然,该多么遗憾。
在《哪怕两手空空,也要看见生命的璀璨》中,美国医生摩根停掉自己的医务所,放弃湖滨别墅,离开熟悉的亲友,以为踏上的只是在澳洲举行的推展预防医学教育计划的旅程,却意外收到当地原住民“真人部落”的午宴邀请,在入乡随俗,只用一块破布裹身的情况下,参与了原住民们的徒步旷野漫游。
在我的认知里,旅行起码应该有背包和一双舒适的鞋子,但摩根却和一群原住民们赤手空拳地走进了沙漠。
第一天,每在沙漠中向前一步,就会有更多的芒刺扎进她的脚,疼痛令她只好一边用一只脚跳跃向前,一边拔除另一只脚上的芒刺。原住民们看见她古怪的行走姿势,都大笑起来,她的翻译乌达对她说“学会忍耐,把注意力放到别的地方”。那芒刺多么像我们人生总会遭遇到的挫折,当它令我们疼痛,不能拔除时,请忍耐,将注意力放到别的地方。摩根做到了,在不停的行走中,她的脚长起厚厚的茧,拥有了一双天然的鞋子,再也不怕被刺。人生哪有什么处处顺利的事?而最终的胜利常常属于有忍耐力的一方。
当行走到中午,终于要和原住民一起吃第一顿饭时,摩根被惊呆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看到一条一条大大的、白白的还在蠕动的虫子被用树叶包着扔进火里烤。她发誓,自己绝不会饿到去吃虫子。但很快,她学会的是永远不要说“绝不”。从这一天开始,她一路上还要吃到甲虫、蚂蚁、白蚁、青蛙、蛇、食蚁兽……任何他们在路上遇见的动物。简直就是一出简易配备版的《荒野求生》。当找不到食物吃时,她就看沿路的风景,在石头上、在天空中隐藏的图画,将这些当成飨宴,以此来忘记饥饿。很多事,不过在我们的一念之间罢了。
在和原住民们的徒步旅游中,她慢慢学会了如何靠近水源取水,而不使水源受到污染;如何用唱歌的方式来测量时间;学会了要感恩和懂得珍惜,凡事都不再认为是理所当然,一口水就可以纾解干渴,一次安眠就可以恢复疲劳。当她在美国时,她总是烦恼着如何保有工作、如何投资发财、如何储存养老金,但在澳洲沙漠,这一切都不存在了。唯一存在的,只有日出日落、永不休止的大自然循环。
这里的原住民和她家乡的原住民们一样相信,当大家围坐成一圈时,坐在自己正对面的人就是你自己的精神映像。你在那个人身上欣赏到的特质是你自身也有的,只是还未能随心所欲地发挥出来。而那个人身上你不喜欢的行为、表情和举止,也是你自身有待改进的缺点。你只有在某种程度上有与之相同的优点和缺点,才能看出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只是自我约束和自我表现的程度不同罢了。
这让我想起苏东坡与法印禅师的典故。
苏东坡与法印禅师素为友,常在一起谈论佛法,但苏东坡常输与法印禅师,心中颇不服气。
一日,二人又在一起谈论物相。
苏东坡忽然说:“我看大师像一堆狗屎。”
法印微然一笑:“我看学士好像一尊佛。”
苏东坡大喜,回到家里, 与苏小妹说道“今天我终于赢了法印禅师了。”
苏小妹听了事情经过后 ,笑道:“哥哥,你今天输惨了。” 苏东坡惊问其故,苏小妹说:“佛法上讲,物相心生。法印禅师心静如佛,所以看你好像一尊佛。而你心如狗屎,看到法印禅师,自然就看到一堆狗屎了。”
不同的时空,不同的民族,却有着相同的智慧,真有种“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时空交错感。而原来,我们看见的物相正是我们自己。
旅行的意义大概就在于,行走在路上,遇见更多的人,听见更多的故事,看到更多的风景,我们才能遇见更多的自己——毫无耐心的、忍耐的,娇气的、强壮的,怯懦的、勇敢的,悲观的、乐观的,无力的、能干的,慌乱的、镇静的……才能知道如何看待自己的优缺点,看待这世界的好与坏,有所领悟,有所改变。然后,我们才成长为了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