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么说呢,孤独,出行,在路上,每一个都已经太被概念化文艺化了,“心和身体,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这句话让我审美疲劳到想要当面爆粗口的地步。
对自己的生活很不满意,每天都想着逃跑,离开,怀着“难道我就要这样生活下去”的深切恐惧。但其实从来没有走出自己心理的安全领域,带着也许最顽固不化的心态,走上一条看似最自由自在的路。重复着一样的生活,带着不变的态度,交往不变的人群,在一个预先选定的世界里,循着习惯的路线,无论走出去了多远,都只是重复自己,只是过着离开前一样的生活,一样的疲倦和恐惧,一样对更远方的生活怀有近乎绝望的向往。 然后死了。
在路上的时候会抒发情怀,寂寞,痛苦,放荡不羁,自由自在,所有这些只要写出来都会一呼百应。然后绝望着,又骄傲着,回顾一生,走过很多路看过很多云,听过不同的故事睡过不同的人,但是灵魂还是一如既往,寂寞的像个歪脖子树,躁动的像台发电机。然后死了。
我毫不怀疑这种书的情真意切,并且被其中的悲凉浸的刺骨。我也很向往在路上的状态,恨不得立刻就出发到处去寻找(寻找什么?谁特么知道呢!)
世界是很立体的,有很多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命运,我想去经历每一种不一样的生活,在每个地方像当地人一样生活,我想了解当地开店的小贩,组团出游为着圆某种心愿的老年人,度蜜月的路上邂逅的外出偷情的情侣们,听他们的生活他们操心的事情他们出行的理由。向往改变,接受命运。
而不是在每一个地方寻找同样气场的组织,跟一样气场的“行走者”凑近乎,边睥睨着傻逼游客,觉得自己领悟了出行的真谛,边把酒言欢,歌颂青春,追忆过去。
what are u doing at home?drinking,fucking,boring as hell
what are u doing here?drinking ,fucking,boring as hell
isn't that great?
然后死了。
如果不能在心里面放下屏障,那终究还是个固步自封的胆小鬼,走多远都没有用。永远不会达到某种理想的精神状态,永远活在准备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