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主舒国治眼里的台湾_臺灣重遊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旅行 > 臺灣重遊 > 玩主舒国治眼里的台湾
林小熏 臺灣重遊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7-31 15:07:15

玩主舒国治眼里的台湾

舒国治,一个终生文艺的男人,已从文艺青年——文艺中年向文艺老年奔去。文艺人生的要缔是永远止步于生活表面,这原不难,但其实不易。第一,大多数人会被命运打入生活深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不由你不接招,有那份福气走马观花到死的,其实是命运的宠儿。第二,大多俗人不管有没有深刻的能力,其实都不甘心于表面,非要挖空心思做个"槛内人",而舒国治就有那份做"槛外人"的自觉——就像他的《门外汉的京都》,咂摸的就是那份门外汉看不真切、不乏美丽"误读"和"YY"的况味。如果说做京都的门外汉还有不得已的缘由,那做台湾的门外汉就更显得他有意为之的意趣了,跟自己生兹长兹之地,他也不纠缠不肉搏,两袖清风,保持距离,保持着"旁观者清"的犀利和刻薄。是的,他其实很简单很清淡,看就是看他那份刻薄:

“手表,要戴劳力士的,而且是‘满天星’型。不知怎么,他们爱极了这个字,满—天—星,于是有一段时间,理发店也叫‘满天星’,槟榔摊也叫‘满天星’。。。

我愈来愈发现,台湾,是逐渐演变发展出来的,而不是规范定制出来的。人们用车如此,人们建屋、开山、挖田、拦车位、摆地摊皆如此。穿上拖鞋,拎个小包,握支大哥大,然后开部车,停在夜市摊前,吃点东西,他就是如此,而所有在南在北的台湾人皆自然于如此。”

刻薄吧?其实他不愿深究的,你可以很容易分析出来:台湾移民原本的闽南乡土文化,接受了舶来的西洋文化之后,加以融合,形成了不中不西的台湾式审美。但无论多么科学地分析,为何台湾男人会热爱“满天星”这件事,仍然是个谜,不是吗?舒国治的聪明就在于他敏锐,但不深究。他知道保持寻常事物的神秘,而他永远不缺发现和感叹神秘的那份兴致,这是他永远文艺的秘笈。

因为台湾是他生兹长兹之地,所以他的眼里也满是时代的变迁:联考结束时的第一次旅行、三十年前的电影院、骑摩托车跟女生停留的海岸,但这些时代变迁在他眼里全都变成了西洋镜里的审美对象,因此只有玩味和把玩,没有血汗和眼泪,逝去的岁月也变成了黑白相片,可以就着酒或茶,慢慢品。没有什么是不堪回首的,因为没有那么深、那么痛。可堪玩味的“沧桑“感,来自心理的距离。生活他不当生活去过,而是当电影来看。不粘滞,所以行到哪里也带出”在路上”的旅人感。舒国治的“电影”,全是背景、全是空镜,全是故事发生之前或之后的景象,可以有无限遐想,而没有离合悲欢。

还有一点,他有一句说一句,只有一句也厚着脸皮只说一句,不怕读者骂“骗钱”,比如对埔里这个地方,他就只有一句可说:“埔里四近,有极多的寺庙及精舍,和尚们喝着鲜好的茶,也开始懂得吃杂粮馒头全麦面包。有的墙上还挂有范曾的画。”也就是说,他从不打算全面、不打算负责,而你要看的就是他的“偏”见,因为是偏见,所以新鲜、有趣。跟着他按图索骥,去埔里看和尚吃什么,你就傻了,舒国治不打算做指南,他只带你神游,游的是他眼里的埔里,绝不是你的。

他是逍遥的,但他不出世,他刻薄所以他挑剔,真是会看、会玩、会吃,这号人在北京就是“玩主”,可他是台湾人,于是成了文艺的。据说他一生也没做什么正经事业,学电影专业但也只乐于当一个观众,几乎家徒四壁,也没老婆,真是天下少有的一个享尽清福的逍遥闲散人儿。

有一天我听哲学课,听到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突然想起舒国治说过一句:“做自己,这世界迟早会供养你。”恍然觉得他真是天才。

展开全文
有用 2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玩主舒国治眼里的台湾”的回应

0044 2014-01-24 10:28:53

我也为他高兴

林小熏 2014-01-19 18:40:48

哦,感谢楼上更新最新情况,那我要为他高兴了,终于可以接地气了~~

0044 2013-10-14 22:56:40

他已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