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芳玲与《书店风景》_书店风景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旅行 > 书店风景 > 钟芳玲与《书店风景》
静亦 书店风景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9-12-21 21:12:49

钟芳玲与《书店风景》


记得在以前写过的一篇文章里,曾经借用过这样一句话:“走过上千家书店,每一家书店都像一幅幅的风景画”原本就出自钟芳玲的《书店风景》。
    对于很多喜欢藏书的书虫们来说,“钟芳玲”这个名字是绝不会陌生的,因为她写的两本书都是书虫人手一册的必藏品。一本关于书店的书叫做《书店风景》,而另一本《书天堂》则是关于书的书。1997年当《书店风景》在台湾首次出版时,曾引起过不小的骚动。如今,这本书已经三次再版发行了,在大陆也有了简体字的版本。最近我就通过当当网将中央编译版《书店风景》买到手。精装,大开本,封面、内页版式设计简直精美极了。里面除了收录几次再版序言,又添了不少寻访中新发现的趣事。尤其是被钟小姐誉为“地标书店”的那几家店,单从她对寻访过程的回忆表述来看,就足以明白,喜欢到书店里看风景的人,得看到什么程度才真正算得上是“书痴”,而我,充其量也只能勉强算个“书虫”罢了。
    被钟芳玲视为地标书店,显然都是些“有非常丰厚的历史背景的,对一个城市或社会能足够造成某种程度的影响力的,以至于读者甚至一般的人都会知道这家书店,甚至于本来不是本地人,他从外地到这个地方的时候,都把它当成一个必到的目的地,当成朝圣一般。”就比如她在书中用了很大篇幅文字图片所介绍的“莎士比亚书店”。作为巴黎最富有标志性的一家书店,从它开张的那天起就注定要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不仅仅因为它出版过当时一般人不敢出版的尤利西斯,以及像海鸣威、皮卡索等等在那个年代保有争议性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在历经近一个多世纪的战争磨难和几代经营主更迭,“莎士比亚书店”所奉行和倡导的人文精神却始终未有改变。
而位于美国旧金山的另一家全球性的地标书店----城市之光,则更是因为曾经引发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社会和文学的运动,而让所有热爱藏书的书虫们牢牢地记住了它的名字。钟芳玲在书中谈起她在寻访中结识了那位既是诗人又是画家的书店创办者后,感慨地写道:对于一个居民来讲,觉得有这样一个书店是非常荣幸跟骄傲的事情,经常可以参与很多的盛会。我在旧金山有时候也会参加城市之光的活动,甚至有时候可以看到将近要90岁的书店主人还在书店里面进进出出,有时候还把摆乱的书一本一本的归类,让你觉得这个书店非常的有生命力,跟你的生活是结合在一起的。
其实,西方人对书的迷恋到底有多么稀奇古怪,确非我等普通中国人所能想象得出的,尤其有一种被称作“书痴”的人,要知道他们在寻书、买书的过程中,除了在乎书中的内容外,心里最记挂的恐怕是书的设计或版本、书与藏书家之间的故事,甚至连书架书梯的来历等犄角旮旯里的琐碎也要搞个清爽。更有意思的是,店家通常是把卖书当成是一种“绅士的行业”来经营,而至于读书人买书则认为格调上的价值要比学术上的意义重要的多。
让人感到惋惜的是,整本书介绍了那么多大大小小,风格迥异的书店,却没有一家属于中国内地的。这或许是因为国人对于书及书店文化,与西方人有着迥然不同的看法有关。难道不是么?现如今在国内不少的城市,买书还不是只能像买白菜一样去书刊批发市场么?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仅存的那些纯粹一点的人文书店,也正苦于无法摆脱经营困境上的无奈而逐步地放弃。即便是想读书的人却又太讲求实际,总是要先考虑读书为了什么之类的问题,或者干脆就是为了买回去装装门面而已,哪里肯留意欣赏书及书店呢。
以前因为工作关系去外地出差地,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地,也偶尔发现过几处氛围不错的书店,我甚至还在广州的一家店里买到过钟芳玲亲笔签名出售的《书天堂》。通常这些书店不是开在老城区,就是位于大学区附近,若非有熟人指点,一般很难找寻得到。《书店风景》简体中文版正式发行后,钟芳玲曾在一次接受媒体专访时,谈起过位于清华园附近的万圣书园,她觉得那个地方非常有意思:“也许因为是在北大、清华的教学区,经常有非常多的学者们在这个地方聚集,它的氛围也相当的好。一进去就可以感受得到。”她说,因为在拍照的过程中,遇到一位腿部打着石膏、拄着双拐的先生,费力地爬楼梯到书店二楼看书,就可以想象这家书店对读者的吸引力是多少了。
或许再过多少年后,钟芳玲又要再版她的《书店风景》,我倒真希望能看到像万圣书园、光合作用、季风书店、单向街等诸多国内的地标书店被收录其中。

展开全文
有用 2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