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时空穿行 一次向现实宣战_告别香巴拉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旅行 > 告别香巴拉 > 一场时空穿行 一次向现实宣战
连城 告别香巴拉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5-15 15:05:13

一场时空穿行 一次向现实宣战

著名的归国经济学家在文革的疯狂时期不放弃思考,他凭借一己之力设计了中国经济的转型方案,提前预测了改革开放的来临。
然而可惜的是,他的方案提出太早,文革里,这个改革鼻祖不仅没有受到人们的崇敬,反而遭受迫害,含冤而死。
受迫害者的儿子逃亡二十年,在上世纪末回来时,却发现了更令人泣血的事实:除了他父母的惨死之外,改革开放后,曾经参与迫害的人并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剽窃了当年受迫害者的方案,变成了全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再摇身一变成了最著名的官商,掌握着一切资源,仿佛一个无法打倒的巨人在嘲笑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法则......
一个家庭彻底覆灭,另一个家庭在狂欢。这就是小说《告别香巴拉》描写的背景。
这部新出版的小说以罕见的大场面将人们正在经历的历史变成了传奇的一部分,它的时间跨度从文革持续到新世纪,故事发生的地点从青海偏远的农场,到西藏最后的无人区,从勾心斗角的帝都,到资本横行的华尔街,从贪官们躲避的澳大利亚,到资源遍布的非洲。用整个世界去讲述一个世外桃源、复仇、财富和漂泊的故事。人物也是三教九流,从被迫害的经济学家到世外桃源愤世嫉俗的隐士们,从北京街头的乞丐到灯红酒绿的官场,从资本大鳄到实业大亨......
然而,这部小说又并非仅仅是传奇,实际上,隐藏在传奇外表下的,是作者想表现的时代。在文学界犬儒盛行,避谈国是的当下,它以鲜明的时代背景、毫不掩饰的现实主义来推动的情节的发展,让读者在阅读快感的背后,更加了解现实的问题,并形成自己的思考。
本文介绍《告别香巴拉》的情节,并对作者的思考进行分析,试图把握小说的脉络。

传奇:一个独特的世外桃源

让我们从书中的那个世外桃源谈起。读者读完全书后,最难忘的莫过于书中创造的那个世外桃源。
作者曾经独自一人骑行过藏北,穿行在无人区的边缘地带。那是一个高寒、艰苦的地带,却又拥有着世人难以想象的美丽风景,仿佛只有在外星才能存在。那里拥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甚至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时代,就已经记载了藏域的黄金资源。
正是在这个无人区之中,却存在着一个小小的人类世界。这个世界由一群国内最顶尖的科学家组成,他们大都是留学归国人员,因为混乱世事和迫害,使得他们无法在外界生存,并阴差阳错来到了无人区之中。
在这儿,他们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无人区的丰富资源,将荒凉的无人区建设成了适宜居住的人间天堂,并在这里著书立说,逃避着外界的残酷。
而这个人间天堂最早的发现者,也可以追溯到西藏最有名的历史人物之一:第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从那时开始,这里一直作为一个人们逃避现实祸乱的所在。
由于作者对于藏北的了解,他笔下的这个世外桃源也显得格外吸引人,除了那旷世奇美的风景之外,藏北的每一草每一木、每一个动物都仿佛是真实的,营造了一个仿佛真实存在的“气场”,使得读者不由自主地陷入作者设计的“迷局”之中。
这个世外桃源除了这群科学家之外,其中的地质学家还利用自己的知识,发现了巨大的财富:这里拥有着世界上储量最丰富的天然金块,以及大颗粒的钻石。这一切,使得这里成为了人们觊觎的对象,并预示着故事的发展。
小说的情节也是步步深入,从一位青年方以民经历千辛万苦进入无人区开始,他躲过了狼群的袭击,又遭受到饥饿的威胁,在一头狼的紧逼下来到了这里。然而,他虽然得到了桃源中人的救助,这些人却避而不见,甚至暗中提示请他离开。
但方以民一步步发现这里的秘密,读者也被迫用方以民的眼睛去观察这个世界,并一步步接近秘密的核心。到秘密敞开时,读者却又被这里的生活、财富所吸引,继续跟随着主人公去历险。

幕后:直刺现实

然而,如果仅仅把《告别香巴拉》当做一部猎奇小说,又是远远不够的。实际上,这是一部紧扣现实,带着深刻批判精神的作品。
也正因为此,在出版时小说被大量删改,可即便删改之后,仍然散发着现实的光芒。本文后续的介绍出自删节前的版本。
小说的主角是方以民和方明觉父子。方以民之所以进入无人区,是因为受到了迫害。于是,故事的时代背景成了作者刺入现实的有力武器,他将我们带回了文革的荒唐岁月。
在故事开头的1973年,虽然仍处于文革时期,却因为邓小平的复出带上了希望的色彩。
人们对于1978年之后的改革已经非常熟悉,可是很少人了解,在1973年时,中国已经开始了小心翼翼的经济变革。邓小平成为中国副总理后,在他的主持下,低调的经济改革悄悄地开展,这次改革包括允许农民自留地,放松流通领域的管制,而最重要的一个成果就是乡镇企业,中国的第一批乡镇企业不是诞生于改革开放,而是诞生于1973,最早的企业家鲁冠球等人就是在这时开始出发的。
但邓的改革受到了极大的阻力,许多左倾的人士批评他开倒车,试图制止孱弱的改革尝试。由于邓的地位还比较稳固,他们决定拿邓的智囊开刀。
当时,邓的主要智囊之一是归国经济学者方叔夜,也就是小说主角方以民的父亲。方叔夜毕业于美国的芝加哥大学,在建国后为了建设新中国毅然回归。在文革期间,他写下了著名的《中国目前的社会结构如何向自由经济重新转型?》,这份书稿不仅预示了中国经济必将转型,也探讨了如何转型,可以说是1978年改革开放的纲领性文件。
但在文革期间,这份文件却显得大逆不道,其中提到私有化、自由经济等内容在当时都是禁区。在邓的敌人得到书稿后,立即借口逮捕了方叔夜,造成他的家破人亡,邓的主要智囊就这样被打掉了。
方叔夜的故事奠定了小说的复仇基调,但作者却并不满足于一个复仇的故事。他通过方叔夜儿子方以民的遭遇,以及三位害人者如何飞黄腾达,向读者描写了一个怎样的魍魉世界,这个世界的秩序与公平、正义的原则如此不同,却又显得那么真实。
当方叔夜在北京被逮捕时,他的儿子方以民正在青海下放。方以民被捕后,在去往监狱的路上逃走了。
读者的心无意跟随着主角的遭遇起起落落,在一个严加控制的社会里,一个逃犯又将如何生存?
但就在这时,作者文锋一转,让他奇迹般进入了无人区的世外桃源之中,在那儿躲过了文革的残酷。
在这样的背景下,读者才会明白作者的苦心:他是借一个世外桃源来控诉外面世界的荒唐。这些科学家都是第一流的人才,想报效祖国却遭受猜忌,只能在这个小小的世外桃源里辛苦度日。
回想起文革期间遭受迫害的文人学者,自杀者、迫害死者均不在少数,更多的人箕子佯狂、接舆避世以求自保,还有的人不惜出卖朋友。有能力的人无法工作,有思想的人佯装犯傻,相对于这些人而言,逃入这个世外桃源的科学家们无疑是幸福的。但他们不幸在于,他们的头脑已经不能再为社会服务了,只能满足于在这里静静地死去。
方以民在这儿安然度过文革的混乱,到1990年代从这个世外桃源出来后,历史已经进入了邓小平南巡之后。这时文革的平反工作早已经结束,中国大地已经恢复了正常。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方以民的观察却成了本书的第二个高潮。他看到的景象是:三位曾经迫害过他家庭的人并没有受到惩罚,他父亲也并没有沉冤昭雪。
三位害人者中,其中一位曾经告密说他父亲写反动书籍,而在文革之后,又把所谓“反动书籍”窃为己有,摇身一变,利用书里的思想成为了全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并娶了副总理的女儿成了全国最大的商人。另一位则已经官升副省长,第三位则成了一家矿业企业的恶霸经理。三人沆瀣一气继续享受着改革的盛宴。
而方以民曾经的恋人却已经进了精神病院,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继续在底层挣扎。改革后由于对文革遗风清理不彻底,使得官员仍然按照惯性统治着,有关系的人继续为非作歹,没有关系的继续遭受欺压。那古老的“善有善报”箴言看上去只是一句无力的空话。
方以民在现实的打击下,终于认识到,他已经不再属于这个现实中的世界了,适合他的,只有继续在西藏的无人区里度过余生。

宣战:向现实复仇

如果说,方以民的故事只是对现实的批判。那么故事的主角之一、他的儿子方明觉则是在向现实宣战。
方明觉是方以民在无人区中与藏女达娃生下的儿子,他的知识来自于全国最优秀科学家、哲学家和经济学家的传授,没有受到任何机械式教育的污染。当父亲回归无人区之后,方明觉却带着桃源中人的期盼,来到了外界的乱世之中。
在小说的后半段,情节进入了更加现实的轨道上。如果说,前面作者要给读者创造一个世外桃源作为心理寄托的话,那么在后面,作者要告诉读者的却是现实世界是什么样子。对于朝九晚五的人来说,他们所谓的现实只是一个办公室、一个家,以及路上的交通,但作者却试图让人们认识更加复杂的后改革时代。
也许,最好的表现方式是书中的一个情节:经济学家兼经济大亨裴新利要过六十岁寿宴,邀请了一百位客人,这次寿宴在中国大饭店举行,他为了这一百人的一顿饭花费了上千万元。
各种官员和企业家已经充塞了大厅,几位西装革履的国有银行高管在激烈地讨论着银行的上市问题,在政府买单拿掉了大量的呆坏账之后,银行家们赚钱和发财的冲动一天比一天大。几位部长们在谈论着如何治理无处不在的私营企业,将权力牢牢攥在手中,偶尔几个经济学家也插进来,为部长们提供着建议。几位海外投行的黄头发高管聚在一起商讨着美国房地产的走势,以及如何利用地产抵押贷款继续赚钱,他们无不认为,这样的好时候还会持续几年。几位香港的巨型掮客们也在探讨着下一步如何继续在非洲发大财,这些掮客们负责为非洲政府和中国大陆国企之间搭设桥梁,并获取提成,他们的每一笔提成都是以亿美元为结算单位的。
对于这些官员和巨型的官商,反而是裴新利的夫人、副总理之女戴娜看得更清楚,她表示:我打赌,再过十年,这个大厅里的人,剩下来的可能不会超过一半,其余的人要么被抓了,要么已经逃走了。
这些巨型掮客代表了两极化社会中的一极,而在另一极则是另一番景象。在裴新利的寿宴中,他叛逆的女儿裴文菲突然间带来了一位新疆的街头流浪儿小胡达拜尔地,于是,在一群衣冠楚楚的官员和富人中间又出现了另一个观察视角。
们在酒杯里倒上名贵的波尔多葡萄酒频频举杯,抿一小口。真正馋酒的人是少数,大部分酒注定不会被喝掉,而是剩在酒瓶中被倒掉。第一道正菜是两斤多的龙虾,漂亮的服务员们托着盘子在每个人面前放了一只龙虾,在这儿,为了显示卫生,每一道菜都是装在单独的盘子里分别放到每一个人面前。除了小胡达拜尔地之外,其余的人大多只是略微品尝了一下龙虾的滋味,就被撤下换了下一道菜。一块切成了薄片的卤香鹿肉送了上来,又几乎原封不动地撤下去倒掉。
经历过类似宴会的人们知道,为了防止后面的菜吃不下,每一道菜都只需用筷子夹一小点尝一尝就够了,但小胡达拜尔地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他开心地边喝酒边大口吃着龙虾,那些穿着深色西装的白发人对他来讲是不存在的,他不知道什么是经济,也不知道什么是政治,他需要的是一顿可口的美味。这里,只有这个孩子是真实的存在。
穷人和官商在这里相会,却毫无共同之处。而方明觉要宣战的就是这样的官商集团,它几乎拥有着举国的力量,对不服从权威的任何人给予打击。那么,方明觉又该如何行动呢?
方明觉可以依靠的只有他的知识,以及在世外桃源里巨大的财富资源。以及官商之间的矛盾,他通过资本市场积累的巨额资金也在从市场中吸干官商的资本,他所建立的“还之于民”项目在把贪官们的巨额钱财重新回归人民......
于是,一个赤手空拳的人在向现实复仇,向整个社会的不公宣战。
当人们在体制内无法找到公平的时候,就只能寄希望于罗宾汉式的人来帮助他们,这是一个时代的无奈,也能勾起人们对于时代为什么会这样的深深思考。
可以说,作者在向现实宣战的同时,却无奈地回归中国的侠义传统,也是一种在现实制度中找不到解决方法的无奈宣战。

细节和知识的力量

小说令人感到惊叹的,除了细节的魅力,还有作者对于知识小说的追求,他往往在不经意间将情节引入另一个轨道。比如,当人们看完开头,以为这是一部以编制情节擅长的传奇式作品时,他却异峰突起,硬生生创造出一个逼真的世外桃源,对于桃源细节的描写让人感到热血沸腾,恨不能马上也去藏北那广阔的天地去寻找。
那关于仓央嘉措和准噶尔人的历史又为小说披上了历史的华丽外衣,使得环境更加真实。而作者对于经济和现实的了解,让读者领会到了一个别人没有写过的现实世界。如果说,现实中人们的生活属于第一级真实的话,隐藏在人们生活背后的经济和金融脉动则是第二级真实,是一般人观察不到的方面,作者却用浅显的语言将这个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小说的前半部里,令读者印象深刻的除了世外桃源的宁静,还有那巨大的财富。
关于西藏的巨额黄金宝藏自古以来就有传说。在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书里,记载了一个奇怪的故事,在东方有一个地方富产黄金,那儿有一种巨大的蚂蚁会把黄金从洞里运出来,有人乘黑夜再把黄金从洞口偷走,这些人如果被蚂蚁发现了,就会死于非命。
有人考证,希罗多德谈到的巨大金矿,就在西藏境内,而所谓的“蚂蚁搬金”,可能和当地人喜欢穿深色的衣服,已经弓着背挖金有关。
但不管怎样,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以充满了黄金的高原著称,这里至今仍然有着两个超大型的矿藏,甚至有人预言还有第三个规模更大的。
而到藏北无人区去偷偷采金的人们更是层出不穷,在高原上留下了斑驳的坑洞和遍地的遗物。
小说中的地质学家通过考证,发现了特大的金藏,以及巨型的钻石矿,使得主人公的复仇有了可以依赖的资本。

另外,在语言方面,作者时而让读者感动掉掉泪,时而让读者带上会意的微笑。
就算对那些在世外桃源里的科学家,作者有时也会采取揶揄的语调。比如,科学家们互相约定不管外面发生了什么,都不会再离开这里。但他们又对外面的变化充满了渴望去了解。他们等待着牧羊人阿旺顿珠一年一度把外界的消息带进来。1975年,阿旺顿珠告诉他们,邓小平去了一次美国,这被科学家们当做情况好转的迹象,纷纷兴高采烈地谈论着,有的人眼中已经含了泪花。
但只有一个人,哲学家隋立显得很镇定。
只有哲学家隋立冷冷地望着狂热的人们,他用手托着下巴沉思了一会儿,接着嘴角上翘,浮现出讽刺的色彩。
“你们以为,那个所谓的大同世界真的会到来?如果到来了,真的有你们的位置?”他用温文尔雅的法语问道。
他的话一出口,声音虽小,却起到了晴天霹雳的作用。地质学家的笑容一下子僵住了,他默默地望着同样表情物理学家和电气学家,刚才的喧嚣瞬间就平息了。
几句话将科学家们对于国家的热爱,却又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刻画得入木三分,也把哲学家隋立的冷静和心灰意冷表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全文
有用 19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一场时空穿行 一次向现实宣战”的回应

连城 2013-06-26 23:33:08

还有下册。耐心等待~~

小肉粽子 2013-06-26 21:48:44

求全本

M9 2013-06-26 20:50:31

为什么我买的书是个残本??只写到方明觉刚刚出山?楼主提到的“经济学家兼经济大亨裴新利要过六十岁寿宴”是从哪里看来的?

LifeMetal 2013-06-02 21:39:13

非常好的一部小说,虽然实体书比评论写的缩减了许多!

菠菜 2013-05-18 13:46:37

好想看这种题材的书。有历史,有思考,有追忆。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楼主的书评也写得很好。~O(∩_∩)O~

袁牧 2013-05-17 14:41:49

青海人怒顶

我为何 2013-05-15 18:13:41

很给力的一部小说,支持!

墨迹的秋千 2013-05-15 15:55:52

谈的不是人文,而是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