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书评,只是读后感_我去!拉萨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旅行 > 我去!拉萨 > 这不是书评,只是读后感
壶碟会上探花郎 我去!拉萨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08-02 01:08:38

这不是书评,只是读后感

http://gcd0318.wordpress.com/2012/08/02/%E8%BF%99%E4%B8%8D%E6%98%AF%E4%B9%A6%E8%AF%84%EF%BC%8C%E5%8F%AA%E6%98%AF%E8%AF%BB%E5%90%8E%E6%84%9F/

2012年08月2日
这不是书评,只是读后感
Filed under: 感悟 — gcd0318 @ 01:47 编辑此文

首先不得不说的是,连我都很纳闷,我怎么用了这么一个俗套的到了莫名其妙的地步的标题,完全是小学生式的。不过也确实,我实在是不知道应该从何说起。我想了很多题目,但是发现每个题目之外,我都有点其他的话想说。想来想去,算了,基本的,同时也是极笨的,往往也就最有效,一个什么都没说的标题,其实也就是什么都说了
源起
得到这本书是很偶然的,就是编辑推荐,于是我就恬不知耻的要了一本。其实一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为什么编辑会向我推荐这本书,我已经不玩户外很多年了,而且我又不是骑士,而是驴,并且还是孤驴,我驴的那个年代,驴还很少,而且那时候做个驴也很简单,只要能背能走就可以了,不像现在的驴,还都很能叫能宣传。并且我曾是过驴这件事,也只有熟悉的人才知道,陌生人不得而知,同时我还是个对西藏没什么兴趣的人。确实,我也骑车,玩过车队,也爱出去走走,但是我骑车只骑城市跑公路,我旅行只看人文看历史再加上大吃大喝暴饮暴食。总之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我都不太可能和骑行西藏拉上关系。也许就是一次群发,而我只是众多收到推荐的随机读者之一?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看了这本书,而且很喜欢
标题
其实这个标题我就看了半天,还琢磨着,这是怎么个意思呢?这个“我去”后面的叹号该怎么理解?“我去”是主谓语的关系呢,还是“我了个去”的缩写。其实这个问题到现在还一直存在着,不过都没所谓了,汉语的特点就在于模糊,也恰是因为这种说不清楚,才有了汉语的双关现象,让它魅力更大
坚持和专注
世上只有一种失败,就是半途而废。人只有两个状态:成功,正在努力
忘了这是谁说的了,总之说的不错。坚持的理由很多,比如固执偏执,比如别无选择,比如虚荣好胜,总之只要正在坚持,就有理由。同样的,放弃的理由也有很多,比如没兴趣,比如不在乎,比如恐惧怯懦,比如前途未卜,总之只要想放弃,就有借口
没错,这一路前途未卜,凶险艰难,有风雪山崩,有坑洼陡坡,有劫匪山贼,天时地利人和都充满了不利的因素,处处有坎步步生雷,就算过了这一关,下一关依然是一场恶战苦战甚至死战,甚至只要还没走到最后一站,就都不知道会遭遇什么困难,今天走出这一步,不知下一步在哪。想想这些,所以在路上,有的人退却了,选择了搭车,还有的人干脆放弃
曾有人说起,每当想起即使去做也未必能成,就失去了努力的欲望,大概说的就是此类吧
但是,难道人活着不是每天都在面对这样不确定的局面吗?念过的书不一定会,会了也不一定考,考上大学不一定能毕业,毕业了不一定有工作,有工作不一定赚钱多,赚钱多不一定长寿,交朋友不一定不翻脸,结了婚不一定不变心,但是除了少数看破一切跳出轮回的超世高人,身在俗流的我们依然还是乐此不疲的追求和尝试,而那些超世的高人,更是在做着看不到希望和未来的事情,因此他们才特别值得尊敬。人活着本来就是图个悬念,正因为彼岸是未知的,所以才值得我们走在这样一条前途未卜的路上去追求,如果一切都能提前看的清楚,反倒没意思了
是的,这就是人生
其实那些艰难有那么可怕么?很多时候我向别人说起我和大亏的秦岭之行,总是会引来一阵的唏嘘,觉得不可思议,两个人在没有干粮的情况下,靠吃树叶熬过了四天,才找到人烟,两个人都丢在山里几十斤的体重,很可怕。但是我怎么就没有那么惊心动魄呢,不是我故作镇定,我当时确实没想那么多,只是坚信着最基本的一些野外求生原则,比如沿着水流,就一定能找到人,机械的重复着几个动作:用刀砍开面前的杂草,向前走,再砍,再走。就像作者过急弯烂路的时候那样,机械的重复着捏闸,放开,转弯,再捏闸,再放开,再转弯,精神高度集中,什么别的事都无暇顾及,这时候的人,是不可能有心思害怕的,脑子忙不过来。等过了这段时期,也许有的人“回首向来萧瑟处”,会后怕的惊出一身的冷汗,继而一股骄傲和自豪油然而生
但是当时,我们只是想着,要走好这一步,如此而已
这就是实践中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炫耀
作者自称是个刚入社会的小孩,需要一些事情证明自己的强大,需要一些茶余饭后供人景仰膜拜的谈资,于是萌生了骑行川藏的念头,这其实很正常,不只是没有任何背景的小孩需要这样的虚荣,就算是久历江湖的老鸟也往往有此心态。其实人的行为不过几个目的,比如被生计所迫,比如满足虚荣心,比如被人推动,又比如发自内心的想要做到
其实很多人做的很多事,都不是发自内心,而是为了做给别人看,为了让别人满意,从而获取物质的或者精神的奖励。换句话说,动力在外,而不是内心,也就是虚荣,是为了别人的眼球而做事,是活在别人的舌尖上
当然了,做到了,这就是炫耀的资本,就如作者这一路上,虽然自称是来拜访而不是征服,但是在用行动和自然对话的较量中,作者坚持到了终点,所以毫无疑问是强者,是胜利者。而那些放弃了的人,毫无疑问是这场天人对话中的失败者,就如作者所说,它们回去之后,一定会极力的夸大一路上所遇到的困难,以此来为自己的懦弱遮羞。当然了,有些成功者也会夸大这些困难,来彰显自己的伟大。不过其实说实话,这种轻描淡写的“其实并不难”,也是另一种对自己的炫耀
后两种炫耀,我都很喜欢,因为其实很多伟大的成就,原本都是来自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而已,但是做的久了,也许就真的成了自己的信念,就像篮球飞人里的樱木花道,原本是为了追女生而接触篮球,但是最后,真的喜欢上了篮球
如果这样还不算说清楚了的话,那么不妨看个更简单的例子:所谓的一见钟情,往往是起源于一些很不理智的印象,但是最终两个人能站在一起共同走下去,难道还会是仅仅因为冲动吗
爱、恐惧和责任
最后再来说说作者的出发吧
可以说,从作者的第一步开始,就是跌宕起伏的。果然不出我所料,每个要开始走这样一条路的人,在出发之前都会遇到这样的阻力,作者也不例外。亲人的担心和不理解都在考验着作者的决心
回想起我小时候,每当我要做点什么决定而去征求大人们的意见,老妈的回答永远都是简单干脆有力而且让我欣喜的三个字,“问你爸”,而父亲则每次只问我有多少把握,有什么计划,然后或许会有些建议,最后总是要提醒我,做事之前要考虑清楚,就放我去了,无论什么事,哪怕我真的惹祸了,父亲也只是告诉我应该怎么弥补,怎么承担后果。这让我从小就知道一个道理,自己的屁股早晚要自己擦
其实我很早就知道,每次父亲这么放任我,老妈都会怪他,觉得不能这么由着我,而我后来也知道,父亲经常在放我转身的瞬间,心底紧紧的纠结成一团,每次都想把我拉回来再嘱咐几句,甚至让我改变想法。但是父亲每次都没这么做,从来没有过一次,无论多大多严重的事情。可以说,我从小都还勉强算是能为自己做主的
作者显然没有我这么幸运,母亲绞尽脑汁的阻挠,动员整个家族都来劝说,这让作者很感慨,原来要做一件只是稍微和世俗观念有些差异的事情,竟然这么难
呵呵,是啊,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局面,想要做自己,真的是很难,来自外界的误会尚且还都是小事,最可怕的就是亲人们的不理解,以爱的名义来阻止,从出门要多穿衣服,每天要吃什么东西,到上学读什么专业,找个什么样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都要啰嗦几句,叮咛再三,甚至越俎代庖,而且几乎毫无例外的,每句话的背后,都有个“我这是为你好”的水印。作者也和很多人一样,幼稚的把这种行为定义为“道德绑架”,认为自己其实可以打理一切,根本不要这些叮咛和嘱托,不需要别人来为自己谋划未来,自己完全可以选择好前进的路线,无论工作学习生活还是情感
也许有些人觉得这不一样,其实这都是同样的一件事的不同程度而已
曾经我也如此幼稚过,每次开学离家,老妈都恨不得把整个冰箱倒进我的行李,然后不断的嘱咐我,吃好饭,按时休息,冬天多穿衣服,夏天不要贪凉,注意这个,注意那个的。我也很烦,所以每次开学离家之前,都会有一股剑拔弩张的火药味
一直到,我有了女朋友,后来这个女人成了我的妻
我也经常嘱咐妻很多事,锁好门,出门走路注意安全什么的,甚至恨不得她没事就不要出门,乖乖的宅在家里,要出门也要跟着我在一起。其实想想看,她都二十多岁了,这些小事根本都不需要我再说,她自己在人世间闯荡了二十多年,也算是经验丰富,难道还不会过马路吗?我不说她也会注意安全。但我还是会说。我很纳闷,我怎么也变的这么啰嗦了,就像……就像我妈对我一样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关心,就是,如果对方不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就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心,仿佛只有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想法亦步亦趋才是安全的
但是回头看看我自己,我也能想象妻那时的感受,她一定是希望可以有些自己做主的机会,也一定不喜欢被啰嗦。但是我忍不住,也许只能希望她会理解,也许某一天,她就自然的理解了吧,比如,当我们有了孩子
其实临行前的作者也是恐惧和紧张的,前前后后的想了很久,想了很多,诸如万一路上遇到不测,爹妈怎么办,之类之类的问题也都考虑到了。这种恐惧,当然不是来自胆怯,而是责任和担当,就像那些半截回家的同路人,他们有的是勇气,也不缺乏能力,但是最终还是回去了,因为有太多的牵挂,让他们走不出这一步,所以他们有各自的承诺和羁绊,只能把满心的梦想压了又压,默默的转身离去。不过我相信,一旦有机会,不论早晚,他们还是会回来
作者一定也会这么想
所以说,作者和他们一样,也都是成熟的小孩
我大学前一直是走读,没有住过校,一直到大学离开家,一下踏入了彻底没人管的世界里,我也是在大学开始驴的,那时候从来没有告诉过家里,无论是南京周边,还是远涉川陕,甚至最凶险的那次秦岭之行。现在想想,还是没说得好,免得被担心。回望当年,我驴的时候,比作者当时也小不了多少,但我就是一转身一跺脚就走了,不是因为不害怕,而是因为我不知道什么叫害怕,因为我不懂,那种担心,其实是一种关怀,一种爱。所谓的无知者无畏,大概就是我当时的那个状态。倘若再晚几年,我定然没那么义无反顾
当然,最终,还是作者坚定的信念让亲人们妥协了,所有的牵挂,瞬间全都转变成了全力的支持。这是家族的爱,也因此我们才有机会看到这样的一本书
作者说的没错,只要走出了第一步,就是走完了一半的路,开始比到达重要
其他
看着这本书,和随书附送的川藏攻略(攻略的作者就是被作者一路上多次誉为傻逼的同时也是给作者作序的川藏达人波尔),想想各种所谓的驴友论坛,不由得感叹,现在不论是徒步还是骑行,信息收集的难度似乎是越来越低了,信息源比我驴的那个年代要丰富的多,有网络上的攻略和论坛,有专门的书籍和讨论组,哪像我那个时候,只有通过图书馆里的地图去了解一些可能早已过时了的地图去了解个大致的情况,然后向跑长途的司机、野外工作的考古、生物考察、地质勘探行业的人(通常都是学校里的同学,偶尔也会有老师)去讨教,收集来的都是些虽然真实可靠但是残缺纷乱零七碎八,要自己去整理,因为毕竟,那些有组织有保障的人旅行中的见闻,和我们这些驴的需求,还是两码事的,仅作参考而已
信息收集变得容易,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户外活动,而越来越多的人的参与,也让信息更加的丰富,这本来是件鸡而蛋蛋而鸡的好事,但是就如作者在书里所说的,川藏骑行本来是件中等难度的事,任何身体条件良好的人只要意志坚定,就都可以完成,而那些因为意志薄弱而中途放弃的人,却必然要把这条路的难度夸张再夸张,来遮掩自己的无能和懦弱,此外还有一些人,需要一件事证明自己,比如骑行川藏线,所以也需要刻意的渲染难度,来彰显自己的伟大。种种因素汇集起来,都让这条原本难度没那么高的318国道,在人们的脑海里的印象,渐渐的变得扑朔迷离波诡云谲,其实都是“歪画的脸谱”,之所以要把脸谱歪画,都是有些个人的目的的,至于这张脸谱本来应该是什么样,倒是没人在乎了。所谓三人成虎,所谓人多嘴杂,大抵就是如此
其实无论是成功者在给自己的脸上贴金,还是失败者在遮羞,为自己的懦弱找借口,拨开这些迷雾仔细的看看,川藏骑行真的很难吗?还是作者的回答一语中的:这就像小马过河,亲自尝试一下最好
这世上的所有事,本来也都不过如此
妻也读了这本书,直看的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就去买辆自行车。但是不过几分钟,她就冷静下来了,幽幽的冒出一句“我已不再年轻”,于是合上书,一切都平静如常
是啊,那我岂不更老。但我心里,依然有个梦想的地方,早晚我要去,用一种不寻常的方式
一气呵成,信马游缰,文不加点,不是我懒,更不是我自信,而是我实在想不好到底应该说什么。只不过,说了这么多,再回头看看,我觉得我这个标题虽然莫名其妙的俗套,但是却也恰如其分,这不是什么书评,而只是一个曾经驴过年轻过的人的读后感罢了
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展开全文
有用 7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这不是书评,只是读后感”的回应

壶碟会上探花郎 2012-08-02 10:18:46

作者辛苦,那句话也是古人的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叶梦得的点绛唇,小时候就很喜欢,呵呵

功夫查理 2012-08-02 09:42:20

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1 这个收尾有力!早看到这句,就写到封面文案上去了。^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