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酒不只趁年华_我去!拉萨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旅行 > 我去!拉萨 > 诗酒不只趁年华
熊阿姨 我去!拉萨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07-05 13:07:39

诗酒不只趁年华

      大四毕业的那年夏天,由于学校特殊的地理位置,从6月份开始,校内网上就整日整日地被川藏一线的景色刷屏,西藏就像一场迷梦,所有人都深陷其中,在四川大学尤为如此,它是三流文青口口声声呼唤的纯洁天堂,也是政治迷禁书文件夹中最常出现的标题,摄影协会最喜欢跑藏区,快门一按就是张成品,而对于出行爱好者来讲,没有什么比川藏线更合适的毕业旅行了。

    我自己也走了趟北线,可惜同伴发烧,差一只脚迈进西藏的时候,从德格悻悻折返,回来之后,再看到川藏线相关的资讯总会多加注意,不过看得多了,渐渐发现,人们为这条线路所赋予的意义,有时太简单粗暴了。

    有太多的游记空洞无趣,除了风光和感叹词别无他物,却一定要为自己安上“青春热血梦想”等等的大帽子,说实话,我并不欣赏现在一些广泛传播的旅行哲学,比如“不去会死”、“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一生中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次为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些心灵鸡汤有太多的怂恿意味,之所以流行,背景在于这个社会大多数人必须停留在正常的生活轨道中,花绝大多数的时间养家糊口、陪伴父母家人。生活的惯性如此强大,只能在电脑前动动鼠标,转发下旅行达人的微博,用羡慕的口气贴上一些诸如此类的话。

    然而无论是传奇的旅行者,还是困在办公室里的深夜加班员工,每个人的生活都值得尊重,并非所有人都有同样含量的热血荷尔蒙,前者用光鲜的经历来实现人生价值,后者的兢兢业业也是这个社会正常运转的必然动力,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去Gap year、去跨洋搭车旅行,出发本身是件好事情,但与推崇“冲动”相比,依然要考虑到自己相关的家庭和责任。

    拿到《我去!拉萨》这本书时,看到糟糕的宣传文案,多少有点担心它也落入俗套,还好,一口气读完,发现与内容简介里成堆的“!!!”相比,真正的内容反而很踏实平和,书里的这群大男孩都是我同一级的校友,读完后很后悔没有早一点结识这群人,与其他热血的旅行者形象相比,他们在每天嘻嘻哈哈讲段子、骂脏话的同时,体现出更多的责任感和技术能力——他们会提前认真跟父母商讨旅行的可行性,会因为信守与父母的承诺,而自己忍痛中途退出;他们帮落单的骑友上坡,也把路上产生的所有垃圾都带到城镇里集中处理。更重要的是,这群大男孩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在骑行前做足够的体能训练,做详细的路书,带上一切有备无患的维修设备,队员之间设定好规定时间和团队合作的约法三章,有时会忍不住小出格,但更多的时间是尊重纪律。

    真正的牛人,不是只有一腔上脑的热血,而是认真学习、踏实准备,带着比其他人更丰富的知识技能,稳扎稳打地将一件事做完美。

    去年的这个时候,从川藏线回来,唐龙开始在校内网上发表日志,看了头几篇的编号,当时的我其实很怀疑,这会不会又是一个巨大的坑?川藏线是条神奇的天路,我自认为情绪稳重,但短短一周里,情绪也跟过山车一样经历了大起大落,可惜回来之后一直没有付诸笔端,故事最后仅仅流于饭局上的闲谈,很多细节讲着讲着就变得模糊,也许再过几年,自己也会忘得一干二净。没想到的是,一年之后,不声不响的唐龙突然变出了一本书,骑行川藏线的人很多,真正忠实记录完整的人却很少,不沦落于流水账,也毫无吹嘘和自我感动的文字,更是凤毛麟角,和骑行全程相比,写作的完成更让我由衷敬佩,中文系的学生,对文字都有本质上的敬畏,我的表现是被讲述的结构、风格所束缚,最终因为找不好角度而浪费了故事,而唐龙选择去辛勤记录,用文字的方式把年轻的经历定格,这本书必然不会成为经典,作者的年龄、心智、经验、知识背景决定了这本书的深度,但相信时隔多少年,我还会再拿出来翻一翻,因为那些关于中国和美国、新加坡、台湾的比较,关于是考公务员还是选择自由职业,关于对藏地社会生态有限的思考和不解,几乎完全与我在川藏线的话题相同,那些讨论浅尝辄止,而且最终无解,但这就是当下大学生最真实的眼界,我们还有漫长的人生可以去读书、去调查、去丰富阅历来解答,但在大学毕业的夏天,那些乐观、热切又迷糊的状态,何尝不是最应该记录的纪念。

    “从川藏回归现实的那种失落,就像打完手枪后的空虚,就像观众散场灯光熄灭之后的冷清,就像卯足了劲夜以继日终于达到一个阶段性目标之后的茫然。”旅行的确会提高精彩的阙值,生活本身是枯燥的,父母支援的钱包也是在日日辛劳中攒起的。旅行作为点缀,应该启发的是我们对生活的好奇心和敬畏,当年的骑行党变成了读研党,现在又马上要被推入社会,就像这本书最后一章的题目——“当川藏成为新的原点”——助跑已足够精彩,愿不平凡的生活由此展开。

展开全文
有用 78 无用 7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诗酒不只趁年华”的回应

duax 2013-09-19 13:03:30

然而无论是传奇的旅行者,还是困在办公室里的深夜加班员工,每个人的生活都值得尊重,并非所有人都有同样含量的热血荷尔蒙,前者用光鲜的经历来实现人生价值,后者的兢兢业业也是这个社会正常运转的必然动力,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去Gap year、去跨洋搭车旅行,出发本身是件好事情,但与推崇“冲动”相比,依然要考虑到自己相关的家庭和责任。
------------------------------------------------------
无论生活还是旅行,都值得称赞.

木铭叶 2012-10-06 18:49:20

一不小心摁到了"有不适合内容"真心对不起。。。但是文章很好,很受用~

pobo 2012-08-11 09:40:51

对川大的来说,看到这书出版的时候觉得真的很一般~

美好时光 2012-08-10 11:00:09

心灵和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有些人听了激动澎湃,有些人只觉得纯属扯淡。

2012-07-24 12:49:10

如此,我总是怀疑自己旅行的目的。

向南找北 2012-07-22 17:11:11

三流文青笑哈哈

遇溺的鱼o0 2012-07-16 14:30:48

很同意你对于旅行的看法。
对于西藏,最吸引我的就是那句“最接近天堂的地方”,但是我心里面一直想要去的是新疆,那里的西域风情,辽阔,戈壁,草原,天山,薰衣草花海,向日葵田,还有各种美食。
大二就和朋友开始计划着暑假去,我最终选择了做暑假工,这个暑假我还是放弃了,她也对我说“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但我知道我现在最应该做的是什么,钱应该用在什么地方,我会一直把这个梦想积攒在心里,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会让它实现的,无论如何。

Dr_潘墨迹 2012-07-06 19:22:32

旅行其实是挺自虐的事儿,特别是骑行,徒步。感触也不是突然就顿悟的,可能过了很久以后,在一个平凡无眠的深夜里,脑袋里突然闪现那一年自己穿山越岭后见到的宁静小村庄。。。然后一些事就突然懂了,心不再混乱

熊贝贝瘦成闪电 2012-07-06 09:52:32

熊熊文笔好好~赞一个

莫陶客 2012-07-06 04:34:09

我操。这哥们儿是我的豆瓣好友!!!!

123 2012-07-05 16:54:07

欣赏作者的意识想法,敬佩你的付诸行动。多少人的多少梦想在时间金钱幻想中付诸东流......而现实与理想真的有差距在于自己!旅游不是游玩儿,是心境!

[已注销] 2012-07-05 15:28:06

认同这篇书评的旅行哲学,也是我毕业后一年到处无心晃荡后的心得。旅行没有那么伟大,也不是一件苦大仇深自我陶醉到迷失的活动。它关于的,就是在现实世界中,能达到的一种实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