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萨布兰卡的诱惑_哈里发的神殿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旅行 > 哈里发的神殿 > 卡萨布兰卡的诱惑
里亚朵夫 哈里发的神殿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2-20 16:02:27

卡萨布兰卡的诱惑

卡萨布兰卡,对于中国的文艺青年和知识分子,可能有一种神秘的诱惑力。不只是因为它是北非古国摩洛哥最大的城市,濒临大西洋的地理位置,使得西风东送,让古老的非洲文化与欧洲现代文明交汇于此。更主要的是,它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鲍嘉和英格丽•褒曼主演的一部同名好莱坞电影(该片的另一个中文译名为《北非谍影》)。这部以二战为背景、融合了侦探、爱情、战争与爱国主义等元素的好莱坞影片,使卡萨布兰卡名声大振,成为世人皆知的向往之地。因此,看到《哈里发的神殿》一书的副标题——“卡萨布兰卡的365天”,笔者的兴趣立刻被激发出来了,在春节长假中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
本书作者塔希尔•沙阿,是一位记者、纪录片制作人和作家,出身于阿富汗的名门望族,从小在摩洛哥长大,成年后在英国求学、工作。由于厌倦了伦敦阴沉沉的天气和单调乏味的生活,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并不顾亲人的反对,举家迁往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沙阿买下了一座位于当地一个大型贫民窟尽头的废弃的大宅作为其寓所。沐浴着北非灿烂的阳光,他开始装修这座名为“哈里发的神殿”的宏伟建筑,也开启了全家在卡萨布兰卡光怪陆离、五味杂陈的新生活。
在作者的笔下,影片中的卡萨步兰卡与他置身其间的这座城市截然不同。电影里,战乱中的卡萨布兰卡是个神秘的避难所,躲避战火、拥向美国的难民困在了此地。故事可能有一点现实基础,但华纳兄弟用外景地构想和搭建出的城市过多地糅合了阿拉伯风格,而当时的卡萨布兰卡实际上是法国殖民者苦心经营多年、完全欧化了的城市,即现在卡萨布兰卡的旧城。沙阿去参观时,依然为那些充满古典装饰艺术趣味的富丽堂皇的建筑赞叹不已,但它们已经破败凋零,因为当地人的精力和兴趣转移到了建造新区一座座摩天大厦,以及开设一家家散发着暴发户气味的奢侈品商店上。作者对此感到不解,为什么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漂亮的城市,却弃之如敝履,转而去建造千篇一律、味同嚼蜡的新城?还是他雇佣的管理员祖赫拉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在没有失去的时候,人们意识不到他们所拥有的。”道出了新兴国家在城市建设上普遍存在的喜新厌旧的毛病。
现实与联想总是相去甚远,但生活还得继续。沙阿在卡萨布兰卡的“冒险”并不如他想象中的那样神秘浪漫,围绕装修老宅产生的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碰撞与冲突,让他磕磕绊绊,时而目瞪口呆,无可奈何,时而恍然大悟,雀跃欢喜,尝尽了甜酸苦辣。为了“驱魔”,让那位子虚乌有的“精灵”甘迪沙保佑老宅,沙阿不得不听从留用的三位摩洛哥仆人的建议,每天让人煮一大盆鲜美的羊肉蔬菜饭,放在花园里,然而,第二天早晨他就发现这一大盆饭已经颗粒无剩;仆人坚决不让沙阿用抽水马桶,非得要他刺破手指、滴血入水,抚慰了老宅的“精灵”之后才能放心使用;沙阿为“哈里发的神殿”买了份防火保险,仆人奥斯曼嘲笑他做了“冤大头”,神秘兮兮地告诉他对付火灾的唯一办法是逮一只青蛙,杀掉,晒干,揉盐,然后挂在前门外,便可万事大吉;装修进入尾声,按照当地传统,要寻找“哈里发的神殿”的心,驱魔师命人宰了一头羊,场面的血腥令人不忍卒看,喜欢动物的沙阿的女儿阿丽亚娜更是蹲在羊头旁边痛苦万分,让父亲也忍不住热泪涟涟。
沙阿非常善于讲故事,他就像一个阿拉伯文化的说书人,借助他那支活灵活现的笔,使《哈里发的神殿》这部长篇纪实散文有了小说般高潮迭起的情节,生动传神的人物刻画。那位通晓英语,又笃信“精灵”,号称参与过《角斗士》、《特洛伊》、《黑鹰计划》剧组在摩洛哥外景地的拍摄工作,因而“爱上了布莱德•皮特”,却网恋失败的管理员祖赫拉,卷了主人一大笔钱逃了;闯荡过美利坚的卡迈勒来了,成为“哈里发的神殿”第二任管理员。他的行踪诡密、飘忽不定让沙阿恨得咬牙根,但他的精明强干又让主人离不开他。卡迈勒会不按常理出牌,雇一大帮乞丐去建筑师事务所大吃大喝,逼迫拖欠款项的建筑师乖乖地签下支票;他也会悄悄打通审查局的关节,把沙阿从英国运来、滞留码头多时的一集装箱书弄回主人新居的阅读室。卡迈勒与祖赫拉就像是两个象征,或者用文学理论表述,是两个“典型人物”,作者通过他们,将卡萨布兰卡这块土地上中世纪的信仰与后现代的物欲并存、西方文明与阿拉伯文化交织而闪烁出的五色斑斓、匪夷所思,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作者甚至“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将自己的祖父——一位阿拉伯酋长的儿子与摩洛哥的渊源做了一番梳理,考证出他的祖父表面上是因为相濡以沫的苏格兰妻子病逝而悲伤过度,独自一人前往摩洛哥旅行散心,深层的原因是为了兑现对一位共济会兄弟的诺言,去那里接济其后代,体现了基督教文明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作者还调查出了“哈里发的神殿”其实属于他祖上的家族,上世纪冷战的年代,前苏联间谍在此开过掩护其身份的公司。言之凿凿,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大呼神奇。
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并非你死我活,零和博弈,只要秉承包容之心,就能结出理解的果实。随着装修工程的推进,以及与当地人交往的增多,作者对阿拉伯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也逐渐融入到这个社会中。邮局的退休职员希沙姆和善睿智,与沙阿成了好朋友。希沙姆的儿子不幸去世后,他突然造访“哈里发的神殿”,希望抱一抱沙阿的儿子小帖木儿,“就像很多年前抱我的儿子一样”,随后,他语重心长地叮嘱沙阿:“你要珍惜每一分钟。” 希沙姆病故后,其妻遵照他的遗愿,将他珍藏的一本集邮册送给了作者,令沙阿感动不已。建材市场上,一位老板追上沙阿,退回了多要的一半价钱,问他为什么突然诚实了,回答:“现在是斋月,不能撒谎。”水果摊位前,一位乞讨的老妇一家家讨过去,所有的摊主挑给她的都是最好的水果,摊主的解释掷地有声:“因为人家乞讨,就给他们次品吗?在摩洛哥我们不那么做。”这些都说明了,人的种族与信仰各异,文明的呈现方式也不同,但人心深处的善,永远是我们联结彼此、对这个世界抱以希望的基石,是黑暗中闪亮的明灯。
“我坠入了爱河,与你一起看《卡萨布兰卡》时。”美国歌手希金斯原唱的这首向《卡萨布兰卡》致敬的插曲优美而忧伤。读完《哈里发的神殿》,你也许会和作者一样最终爱上这座城市,或者萌发出想去那里旅行一探究竟的冲动。就像书中那位带着一只猫和五百件土耳其长袍只身前往摩洛哥丹吉尔定居的美国女人帕米拉说的那样:“不管你是什么人,摩洛哥都接纳你。”
这,是一种古老而又开放包容的文化最有魅力的所在。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