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本书的时候,是豆瓣九点的推荐。一直纠缠在一些事情上,看到这样斩钉截铁的三个字,还是有点震动
断·舍·离
其实好多难以名状的痛苦,莫不过于断不了、舍不得、离不开
而本书是关于收拾屋子,也有标题里面写着灵修。如果有意识地清理环境,进而荡涤心灵。这自然是一种修行
前阵看的正见,提醒我们应该去除心灵的无明,断舍离提倡人们清理杂物(作者称为破烂- -),通过外在环境,影响我们的占全部意识4%-15%的外显意识,带动我们整个精神力,调整到更健康的心态,从而迎接更多挑战。其实是将心灵与一种具体的方式联系起来了,也是一个普通人都可以马上着手去做的一项活动。接地气,也实用。
被物质层层包裹的我们,在杂乱中横躺着的我们,其实正被物品所奴役,被压力所笼罩。而本书提出的方法,就是,扔!
记住这名言吧,“收拾屋子就是驱邪,打扫就是进化”。因为杂乱在无时不刻地给身处其中的我们巨大的压迫感,也不时的暗示着我们的生活也跟屋子一样荒唐,更可怕地是,我们居然没有能力着手整理自己的人生。挫败感、屈辱感、自弃感,就像发霉屋子里攀爬的绿色霉菌,令人恶心
有几个观点,出于自己的体会,觉得需要击节赞叹一下
其实我们使用的东西,反应了对自己的看法。根据“You're what you eat”改编下,“You're what you use”.如果常常把高档品藏起来,使用的尽是廉价货,其实是出于低自尊,认为自己不值得、配不上美好的事物
“一旦发现这种自我贬低的情况,就要有意识的允许自己使用更高级的东西,这是运用加分法的过程···每天都在用的东西非常容易作用于潜意识”
“人类很容易根据外界变化做出自我调节适应的···到了日常使用它(高级物品)也不感到别扭的时候,潜意识的自我形象也跟着提高了”
“在断舍离中,有那么一瞬间,会让自己十分客观——甚至客观到令人讨厌的地步——地看待,自己到底给了自己什么样的东西。这一过程让我们清楚自己当下的位置,了解这些以后,接下来就不免去思考,自己到底想要变成什么样呢?有了这种想法,就会开始使用和自己的目标形象相符的物品”
我们在清理旧物的过程中,同样在审视自己。如旧物,使用了很多年的现在已经不能继续服役的,看的见自己的成长,岁月的变迁。如饱情感的礼物已经不再喜欢了的,会记得当年收到的珍爱,或是那人那景的特殊,即便穿越迢迢时空,依然昭昭。或是廉价的衣服,在无数次冲动后堆积的衣服,其实是一路的不自信。
断舍离的最后是珍惜。“拥有的本质,就是自然地涌出想要珍惜物品的心情。”
“一切有形的东西都是虚幻的,我们的心也是不断变化的。尽情的享受与物品难能可贵的短暂相遇。这一定就是我们追求的幸福本身。当缘尽了,就潇洒地的放手,不仅对物品,对一切的一切都能做到这样,就是断舍离的愿望”。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