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_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生活 >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杨晓兰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5-21 13:05:07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很早之前看的是作者韩梅梅那套书籍,按主题分类,一个主题一本书,当时很喜欢这套书,但很多事没做过也没法写书评,最近又看到这本书,准确的说是本名字一样,但换了些东西的合集,没有作者只写着李原主编,几乎是把那套书都融合在了一起,但仔细看内容和插图,只能说大同小异,但具体又不太一样,挺奇怪的事,但也不用纠结,个人还是推荐韩梅梅那套,内容和图片都更好。

如今算是做过书中的一些事,所以花一个上午在书中找了一些记录下。



1.一个人去电影院,看一场深刻的电影:

去电影院似乎没看过什么深刻的电影,那些经典排行榜里的老电影大部分都在大学对着电脑看完。

毕业后工作稳定下来,因为公司产品只在秋冬销售,春天和夏天一般都在放假。

所以有阵子早上去图书馆,上午看书,旁边是个大剧院,里面有电影院,中午在附近吃饭,路过时会走进去看排片,有想看的就进去看,正好消耗掉下午,坐车回家赶晚饭。

多半是工作日过去,电影院里几乎没人,很安静,没有打扰的好处就是特别容易沉浸,把自己带入到故事里,烂片也能看出深刻的错觉。

这种一个人去电影院的感觉算不上多么特别,但值得一试。

“烂大街”的电影就不推荐,个人最喜欢《二手狮王》中长辈们的传奇故事,《壁花少年》里在深夜开着车迎着风穿越隧道的青春、《爆裂鼓手》中比赛临近,给自己一个有限的时间,然后关在房间里疯魔般训练自己的技艺的场面,还有《四根羽毛》的故事结构和其中一句箴言:

“上帝会把我们心中最珍贵的东西拿走,以提醒我们有太多东西我们没懂得珍惜。”
2.听一首打动过你的老歌:

有阵子工作压力算是比较大,想来想去最自由的就是耳朵,于是迷上hifi,泡论坛取经,花了快一个月的工资买hifi播放器和耳机,用不同的器材听同样地歌曲的确可以有不同的感觉,甚至完全是不同的两首歌。

马克吐温说过如果你有一双好鞋,最大的问题就是看别人时会先看鞋。

但有套好器材不会这样,你只会不太好意思思听太烂的歌,跟着烧友听一些老歌和一些经典的纯音乐。

那些少年时听过的旋律没理解的歌词,成年后有所经历,然后在某个深夜里被音乐所包围…

曾经在论坛里看到有人说听某首歌听到流泪,当时不信,觉得矫情,等自己有过体会,才发现这种经历的珍贵,有时候也许听着听着某些事就放下。

人在某一段时间也许会特别喜欢一首歌,我倾向于认为人生每个阶段都有个主题,喜欢那首歌大概是因为符合那个主题,成了主题曲。

个人推荐阿强版本《如果云知道》,“人声低音炮”赵鹏版《月亮代表我的心》,苏曼的《美丽心情》。

3.躺在床上,听落地窗外的雨声。

关于听雨,感觉宋词里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已经说透,没必要在多说。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时代的车轮虽然疯狂流转,古今已经不同,但关于内心的感悟倒是没有多少区别。

雨声也被人称作白噪音的一种,无印良品有一款手机应用,其中有很多种大自然的声音;也有类似的网页,没有任何花俏的功能,打开页面就是一张雨水打在玻璃上的图片,然后听雨;苹果电脑里则推荐“Noizio”这款小软件,和无印良品功能类似。

如果喜欢听雨,或者深夜工作时不想听音乐分神,用这些东西模拟一下效果倒是不错。

4.整理老相片,回忆过往生活的剪影。

小时候的一个下午,我独自一人无所事事,于是跑到放杂物的房间翻东西,最后从一个角落里翻出一个蛇皮袋,那似乎是我最大的一次发现。

里面是一堆书、杂志和几台用皮套包裹完整的海鸥牌相机以及一些胶卷。

自己折腾了半天,等父亲回来后缠着他问东问西,最后知道还有洗照片这么麻烦还要花钱的事就放弃了。

关于摄影父亲并没有多说,后来听其他人说起父亲年轻时喜欢这个,几乎所有亲戚家中的照片都是他拍的,可惜似乎在我上学后就放弃了这个当时来看也是“单反穷三代,摄影毁一生”的爱好。

所以一些老相片也就停留在那个时候,在接下来就是十多年的空白,我成年后碰上智能机烂大街,自己零碎开始拍。

过年走亲戚时,有些人把各种大小的照片全部放在一个大的玻璃相框中挂在墙上,其中偶尔还有几张黑白的寸照,很多是老人们年轻时的样子,有时候要长辈指着才能对照,而且很多照片上的人如今已经不再,沉眠在外面的土地中。

那个蛇皮袋中我还翻出过一本《记忆的神话》,一本很老的书,在书的背面有这一段话:

“普鲁斯特告诉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自己的囚徒,是自己的过去及记忆的囚徒。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什么东西能够囚禁我们。过去就是一个无形的囚笼,但它与有形的囚笼的区别在于,它使人自愿地沉湎其中,却又似乎无所伤害,因此人们很少对它警惕。而在所有美学中,记忆的美学无疑是最具蛊惑性的。”
5.给自己制作一个幸运符

最开始我的幸运符是一串佛珠,那是大学时在宿舍一个上门推销的聋哑人卖的,当时我觉得这妹子特别面善,我舍友也买了一串,因为他也觉得这个妹子特别面善,当时还是温室小花朵特单纯。

直到后来在车站之类的公共场所经常遇到类似的人....

后来就变成一个球友送的似乎是NBA的运动手环,这个来历也比较奇葩,有一阵打鸡血每天起得很早去球场打球,去久了总是碰到同一个人,当时大学里早起的人不多,经常球场里就我们两个人,一来二去就混了个脸熟,有点惺惺相惜的感觉。

后来在一起组队打球,算是彻底混熟,有一次我见他手里带的东西不错,便问在哪里有卖, 他说正好女朋友送了几个,自己用不完,于是....

戴在手上算个提醒,很多事靠佛没用,比如锻炼身体得自己坚持...

之后偶然看到个1991年的一块钱硬币,放在身上也当过幸运符,碰到二选一之类的情况就拿出来用....
觉得幸运符这东西就是个小玩意,时常戴在身上某种提醒的意义大过其幸运的意义。

现在我的幸运符应该算老罗的这锤子手机,有时候碰上些破事想着自己也是用情怀机的人,这么一提醒,可能就更倾向于做对的事,而非更有利的事。

6.随身携带一个本子,把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内容可以很随意,也可以是工作上的,记得以前上班跟着一个师傅学习,唯一一次被夸就是学习态度好,随身带了个小本子。

后来看笔记类相关的书,这种行为另一个意义上来说应该也算对人的一种尊重,想象下一个师傅带着徒弟,徒弟傻不拉几的听几句记一下,在怎么说也显得师傅很高大上,有水平,至少也说明在认真地听。

当然,并不局限,日本有种九宫格形式的晨间日志,简单来说就是一张纸分成九格,中间写上日期、天气之类的基本信息,然后每个格子代表一个分类,比如家庭、工作、爱好、总结等等。家庭格子里写今天为家庭做了些什么,工作上有什么需要做的,如何做的更好之类。

还有用记事本来辅助来实现自己梦想的写法,这个相对复杂,简单来说就是把梦想写在纸上,做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然后一步步执行、修正、回顾…如此循环。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晨间日记的奇迹》和《记事本圆梦计划》,另外台湾《经理人》杂志的几期笔记专题也可以看看,网上有PDF下载,内容概括的非常齐全。

另外《零秒思考》中提到的用A4纸的写法,或者说是逻辑思维的训练方法也可以试试。

老实说关于笔记这方面还真是佩服日本人,这档子事也能写出一堆书,市面上关于笔记的书基本都被日本包了,剩下的就是台湾...

最常见的写法其实还是随意,随便用什么随便怎么写。

感觉纸笔麻烦的可以用印象笔记或者为知笔记之类的电子笔记,录音、拍照也是笔记的一种,而且手机、电脑、网页全平台,资料云存储也不怕丢。

或者搭配着用也行,纸质写完拍照到电子笔记里存档。

另外,其实笔记这事也有发烧,掉坑一说,千万不要搜索moleskine,midori Traveler's notebook、手帐之类的词。

曾经听过有人用来形容摄影的话,有时候觉得用来形容笔记也不错:

“我曾渴望记录一切的美,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实现。”
7.读完一千本书:

说道这个觉得有必要提下庄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这个励志坑,当年老师从来不说有下半句。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还没成年的时候应该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体验感兴趣过,大学时代看到国外牛人的励志博客,也试过挑战大半年看两百本书之类的事。

算上杂志和从小到大的教科书、网络小说言情小说之类的一千本估计也有了,不算的话,按我现在的生活模式三十岁应该能勉强达到。

跟朋友喝酒聊天之类的我几乎从来不提读书这事,可能是没碰到什么知己,但更多的是这事没什么好谈,尤其是非专业、非实用类的闲书和幸福以及经济收入没多大关系,对大多数人来说跟对上司,做好选择以及有个好背景,去做几天兼职赚钱然后买点什么旅个游之类的也可能都比读书强。

这些都烦了或者没缘分,看电影听歌也没意思,然后在看看书倒是行。

最后,作为半个有经验的人,如果你确定要看很多书,那么买本《如何阅读一本书》放在身边,看不下去也放身边。

这本书的功能就相当于去山里砍柴,带的一块磨刀石,我没有逗你,真的有这本书,作者之一是《大英百科全书》编辑指导,也不逗比。

还有,kindle是把好刀,如果你没有纸质书强迫症的话。

8.列举自己做过的错事:

最初我是在看笔记高手们谈起笔记经验时听到过这个概念,就是专门建立一个犯错笔记,以防重蹈覆辙。相对应的,也有成功笔记这个概念,有点防微杜渐的意思。

看到这个概念后我并没有用,直到后来工作上一个错误犯了两次才想起这个事,于是在印象笔记的工作组里建立了这个分类,犯完错就记下来,有时候会看看,效果挺好的。

这种举措大概也就和吾日三省吾身差不多,实施起来多半是一些具体的事情和细节。

宏观上来说我特别喜欢纪伯伦的一首散文诗《我曾七次鄙视我的灵魂》:

“第一次,当它本可进取时,却故作谦卑;

第二次,当它在空虚时,用爱欲来填充;

第三次,在困难和容易之间,它选择了容易;

第四次,它犯了错,却借由别人也会犯错来宽慰自己;

第五次,它自由软弱,却把它认为是生命的坚韧;

第六次,当它鄙夷一张丑恶的嘴脸时,却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

第七次,它侧身于生活的污泥中,虽不甘心,却又畏首畏尾。”
9.开一份需要舍弃的清单:

也许是我的错觉,《断舍离》这本书应该烂大街了...

极简主义生活方式应该还好,《瓦尔登湖》也一直没从我视线里消失过太久,当现代社会的人们在丰富的商品、无比舒爽的物质世界里累了,总有这些东西靠一靠。

丢东西和整理都可以提升幸福感,日本人甚至为这些出过一堆书,也认为可以因此改变自己的人生。

我也这么认为,但是首先,对大多数人来说,你得先有,然后在扔,在这个过程中才更可能有某种幸福和感悟产生。

我一直很羡慕本来就清心寡欲的人,不用这个红尘颠倒的折腾过程浪费时间。

也难怪六祖慧能的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要比他师兄的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高了一个层次。

10.创一次业,无论成功与否。

严格来说这个事我没干过,但算是参与过一部分。

现在上班的这小公司是几个大学同学创办的,人不多,我去的时候几乎没有制度之类的东西,条件也不太好,属于屌丝模式。

租一个很小的居民房,客厅当办公室,仓库当卧室,几个人半年不放一天假,凌晨去睡觉、一天就早上和太阳打一次招呼,轮流做饭,不会做饭的洗碗倒垃圾,最多的娱乐活动就是一起玩一把《英雄联盟》,就这个游戏到旺季大家也得自觉的卸载明志。

如果说上班是某种意义上的消耗生命换取酬劳,那么创业应该就是燃烧生命。

这个比喻可以看成励志,也可以看成贬义,就像李开复得了癌症之后开始有点后悔当年太打鸡血…早知道应该平衡生活....

11.破费一次,为自己买一件喜欢的礼物

这个事常干,而且理由丧心病狂,比如光棍节,纪念光棍x周年,买一个吧,情人节,寂寞空虚冷,安慰下自己吧.....但是总结下,买礼物这事最幸福的是给别人挑礼物的过程,其次是给别人买礼物,最后才是给自己买礼物。

而在给自己买的礼物中,我最满意的是Kindle和MacBook。

12.周末去逛宜家家居,为设计你的私密空间找灵感。

宜家没有去过,但是很喜欢去无印良品,也曾经在网上建立过一个相册,专门存放一些喜欢的房间摆设图片,试图现在脑海里拼凑个理想的家的样子。

世界这么大,自己能做主和常待的也就是这么一处地方,所以倒是值得花费时间、钱和精力。

关于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我很喜欢安藤忠雄的一句话:

“问题是在这里生活,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是关系到人们对居住真谛的理解的问题。对此,我的答案是:让生活融合在自然中才是住宅的本质。”
13.读一本让内心平静的书。

有朋友读三毛平静,有的读《瓦尔登湖》平静,还有读诗集的。

我个人喜欢读哲学类的,看不懂会平静,看懂了就更平静。

尤其是叔本华著,韦启昌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的那套红、绿、蓝、紫封面的四本书。

其中《人生的智慧》读的最多,不仅仅是内心平静,甚至有种人生也似乎平静了的错觉。

另外,明朝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也不错,推荐燕山出版社的版本,仿古线装书的设计,从外观上也让人平静。

14.去下手表,关掉手机,“消失”一天。

曾经,非智能机时代,我的室友们都拒绝叫我的手机为手机,认为那压根就是个座机,侮辱了手机这个称呼。

不是手机烂,而是我几乎不带在身上,尤其是去图书馆,一般也就晚上回去看有没有电话回拨过去。

记得曾在杂志上看过有人建立过一个联盟,大意就是拒绝智能机,拒绝让科技过多的干预正常生活。

觉得这个挺有意思的,现代科技有利有弊,手机和电脑这玩意增加工作效率,但一方面让公司和私人生活没了明显的界限,手机如镣铐,老板能随时把你牵回去,电脑能让你把工作带回家,碎片时间本来可以看看花,看个蓝天白云,也可以刷刷朋友圈...

关掉手机尝试另一种自己和世界虚度时光的模式绝对值得一试,而且多数人来说周末关一天机绝对没事....

15.制定一个没有目的地的旅行,期待一次美丽的邂逅。

今年去了一趟厦门,之前和朋友也做过计划,比如书店之旅,甚至手绘了一张中国地图,然后把特色书店在图上一一标注,比如看海,比如爬上。

但我们都是随便的人,临行前就忘了这事,先去厦门看个海再说。

然后,到了厦门发现可以顺便把这些事都给干了。

尤其是书店这事,地方不太好找,下车后走错了两次路才找到,算是藏在城市中的一处桃源,在一小片老别墅区里。

独门独院,院子里有很多老树,花草也不少,路上还有很多拍婚纱照的人。

转悠了一圈才找到书店,藏在绿色植被中的招牌上写着“不在书店”。

离开后说起书店和那片别墅区,和朋友说的最多的词是逼格爆表,并表示不用在去其他城市的书店,中国最美书店这个称号基本靠谱。

其中另一个有印象的房子是透过围栏看到里面种了不少花,门上有一块牌子写着房子的故事,大意是住着一对华侨老夫妇,回国后住在这,并种了一些花,吸引了一只鸟在这里安家,这对夫妇和所有这些美好的东西一起幸福的住在这里。

16.以自己的名义种一棵树,并看着它渐渐长大。

上次和朋友聊天,问起我们曾经一起植的那颗樱花树怎么样了 。

我很久没有回学校,也不知道情况,当时学校植树节活动,我和朋友分到这棵树,因为当时还有个漂亮的女孩,估计那时候光顾着看妹子对树没怎么留意。

现在那妹子已经忘记,倒是记起这棵树,觉得下次去学校得看看。

朋友表示以后生了孩子也给他种棵树,树长大了孩子也长大。

我觉得可以找一个女朋友种棵树,分手了就...结婚了就...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