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女人·青春·情爱_20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生活 > 20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 > 沉思·女人·青春·情爱
燕仰 20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9-01-28 11:01:58

沉思·女人·青春·情爱

这是一本有关于四本书的浅见。

沉思·女人·青春·情爱

这四个词是我用来概括最近读完的四本书的。blog好多天没有更新了,临近期末,杂七杂八的事情也很多,有时感觉写不出东西,也没有思考什么,成天惶惶不可终日地上课,吃饭,睡觉,玩,觉得这种状态下如果随便水点什么文字出来更新的话,也是挺不负责任的行为。好在最近多多少少还是读了四本书,就来写一下它们。

今天看了一下书单,这学期只读了七本书,除去最近看的四本,前三本就只有萧红的《呼兰河传》、杨沫的《青春之歌》和顾城的诗选,虽然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但都是与我们的文学专业课挂起钩来的,说明我这学期实在是很不主动。我至今无法回想起过去的大一一年我是抱着怎样的热情阅读了64本书,有卡尔维诺的《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帕洛马尔》,彼得·盖伊的《历史学家的三堂小说课》,毛姆的《在中国屏风上》,乔纳森·卡勒的《文学理论入门》,大道珠贵的《咸味兜风》,也有我最喜欢的拉美文学,如里卡尔·吉拉尔德斯的《堂塞贡多·松布拉》,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集,巴尔加斯·略萨的《胡利娅姨妈与作家》,并且重读了很多书,感觉获得的是全新的体验。重读的书里有各种经典,比如鲁迅的《呐喊》、《彷徨》、《朝花夕拾》、《故事新编》、《野草》、《热风》、《两地书》、《且介亭杂文》、《华盖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很大原因是因为大一的时候我们学中国现代文学史,所以就把鲁迅的各种书又找来看了一遍),郁达夫、朱自清和周作人的散文,王安忆的《长恨歌》,也有很多外国文学的甚至显得老生长谈的经典之作,但拿来重读也是常读常新,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斯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和《乞力马扎罗的雪》,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高尔基的《我的大学》,小仲马的《茶花女》,安东尼·吉伯斯的《发条橙》,甚至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仲夏夜之梦》和《第十二夜》。我花了很多时间来重读它们,因为儿时阅读的记忆都已经很模糊了,尽管名著经常似乎都很让人望而却步,但它们绝对是文学的基础,就像你吃饭的时候,不管点多少菜你都一定要吃碗米饭垫底那样。另外一方面,我也读了10本《岛》(郭敬明主编的、sure最爱的、那种华丽丽的、比《最小说》价格要贵些的青春文学杂志,我们学校图书馆还有呢……),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江户川乱步的一大把古老的侦探小说,安妮的《素年锦时》和卫慧的《上海宝贝》。我已经是第四次读《上海宝贝》了,不知为什么,卫慧早期的小说严重挑战了我的性观念底线,但她的文字中依然有一种吸引我的致命的张力,也许是那些迷离的夜色、精巧的叙述和颓靡的香气。我对她真是又爱又恨,相信她故事中的那些男人也是一样。我也读完了脂批的《红楼梦》和《哈7》,这两本书还真是最厚的,但读起来也是最开心的。

最近的阅读不是一个愉快的记忆。新近读的四本书是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南仁淑的《20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七堇年的《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和苏童的《妻妾成群》。花费时间读了一本不好的书的感觉真是不爽中的不爽,前些天我因为这不愉快的阅读体验始终感觉心里疙疙瘩瘩的,直到昨天晚上读完《妻妾成群》才觉得稍稍舒展开来。时间只有那么多,所以正确地选择一本好书来阅读非常重要,否则真会有悔不当初的感觉。

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是我两个月前(原来已经两个月了!Time flies~)过19岁生日的时候すな君送我的生日礼物。之前她自己都还没有读过这本书。《沉思录》最近火得很,走进大大小小的书店都能看到各种版本的《沉思录》,中文版,英文版,英文原版,双语典藏版……我看的是双语版。因了温总理的一句话“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克林顿也对此给出了仅次于《圣经》的极高评价,很多读者,包括我,也就是冲着这一点去读的,想看看这究竟是怎样一本伟大的书。但认真地一字一句读完之后我心里实在没有什么感觉,如果说要对我在豆瓣上给出它三星的评价做出一个解释的话,我只能说也许等我再长大一些,再经历一些人事,可能会更加欣赏到它的真谛所在。这本书不是读不懂,而是不能令人产生共鸣。《沉思录》寻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很多时候我感觉其字里行间隐含的出世思想和庄子有颇为相似之处。但是年轻人终究是不适合过早采取老庄的清静无为的。而且我常常感觉,相比于我的同龄人们,很多时候我的人生态度已经足够单纯、恬静而无欲无求了,再读下去我岂不是要遁入空门?书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讨论灵魂和死亡的问题,告诫人们不要惧怕死亡。我读的时候内心里偶尔在大吼:“我从来没有惧怕死亡,你整本书都在絮絮叨叨地说这个干什么?!”但我相信这只是年轻人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不负责任的blabla,因此我说也许再长大一些,经历一些人事,会更加体味到这本书背后的深刻。但书中有两句话,是我读后印象最为深刻而且非常激赏的:“人们相互蔑视,又相互奉承,人们各自希望自己高于别人,又各自匍匐在别人面前。”,“我常常觉得这是多么奇怪啊:每个人爱自己都超过爱所有其他人,但他重视别人关于他自己的意见,却更甚于重视自己关于自己的意见。”的确是让人看后叹息沉思的经典之语。封底上费迪曼在《一生的读书计划》中对这本书的评价令人为之怦然心动,“《沉思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甜美、忧郁而高贵。这部黄金之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

《20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是最近身边的很多mm都在看的书,我也好奇地找来读。读完以后大呼上当,这本书带给我的被骗的感觉简直让我有点怒,我看的是电子书,我想如果我拿的是一本实体书的话我肯定会忍不住把它当飞碟抛了。这绝对是我看过的所有人生成功类或者职场励志类等等无聊实用书籍里的最扯的一本,关键就在于即使一本再没用的书,里面也至少能挑出来一两句有用的话,而尽管我在阅读的时候已经多加留心了,还是觉得这本书没有一句话是有什么用的。这样的措辞可能太过偏激了。后来我在网上看过一些评论,众mm心情激动地说:这本书里好多话都和我心里想的一样!!!其实我觉得这正是这本书的缺陷所在,它不过是复述了一些所有人都明白的浅显的道理,什么要幸福,要感恩,要爱自己,要努力奋斗,要拥有梦想,要善于理财,很多空洞的美好图景的勾勒,而且言语并不是那么精辟,有点像一个脸上涂了厚厚的脂粉来遮盖眼袋和色斑的老女人对年轻女孩子喋喋不休大讲心灵美的感觉。很多批评认为,这本书说白了就是讲“如何钓得一个金龟婿”,这个评价倒是很精辟。这也是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但令人无奈的事情又出现了,就是这本书虽然抱着这样一个本质宗旨,但它最终也没有讲明白到底如何去钓一个金龟婿!实在是让人很沮丧。但这让我想起我们高中的时候就曾经深入地探讨过这个话题。有一次我们班主任说:“我将来就不想逼我女儿必须得考多好多好,一个女孩子嘛~一个女人不管有多强,终究是要嫁人的~”全班mm当即都说:“那你还逼着我们每天背书干嘛?”当时我在下面奋笔疾书一道数学题,听到这里我转着笔想:对啊,我干嘛非要考北大,反正将来都要嫁人的。然后听到我们老班说,你们自己多优秀,决定你们能嫁给多优秀的人~你上了优秀的大学,才能认识优秀的男人。要是你们不好好学习,现在就每天去街上晃荡,烫个爆炸头画个非主流妆,勾搭个小混混,兜里揣着十块钱,八块钱上网两块钱买烟。你自己不行,还想嫁个优秀的人,人家凭啥要你?当时大家集体喷饭,觉得太发指了,居然以这个来利诱我们好好学习……但后来上大学以后放假回家同学聚会的时候,大家说起这个事情,还都觉得其实不无道理。

七堇年的《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其实已经出版好久了,记得当时一上市sure就迅速地买回去看了,而我晃晃荡荡直到现在才看。这本书依然有些不尽人意之处,尽管堇年已经深刻地意识到了80后写作中存在的单薄与无病呻吟的弊端,她在书中也曾旗帜鲜明地纠正过、解释过这样的文风,但依然遮掩不了大段大段忧伤残酷的独白里青春文笔的苍白与空虚。其实我是真没觉得青春有多惨烈多痛楚多残酷多忧伤,哪怕是我失败的初恋(我觉得这应该就是所有人青春里比较终极的挫折了,没准儿比高考失利还惨些),尽管现在想起来依然很难过,也都没有鲜血淋漓到让我笔下能源源不断地流泻出那么多阴郁的颓废的迷惘的失落的文字的程度。至于什么高考啊,黑色七月啊,炼狱啊,我觉得种种这些叙述都把还没有经历过高考的孩子吓晕了,我现在回想起高三的一年,都还是觉得轻松快乐,有目标,有压力,单纯,充实,有朋友们的陪伴,有老师的指点和呵护,有爸爸妈妈的温馨的爱,好像真没什么太痛苦的。尽管有月考失利后巨大的压力和难过沮丧,尽管每天要在教室里从早上7点坐到晚上10点不停地学习,也都没觉得有什么太难过的,就这样一路顺风地走过来了。有时甚至觉得,大学的很多时候,一个人在不属于自己的城市生活,一个人面对这么大的世界,一个人的时候,会陷入极深的寂寞和孤独,有时对未来感到迷惑而不愿多想,长久地非常非常害怕受骗和受伤害,这样相比之下,高三简直是无忧无虑的。所以有时再看到那些少年的所谓残酷青春的文字,便觉得他们依然是少不更事,为赋新词强说愁的。

但七堇年依然是80后的众多写手里我最喜欢的之一。七堇年的高中是成都外国语学校。一直以来,我对巴蜀之地的女孩子都有着发自内心的好感。读她的文字,很多时候都在想象,是来自那样一个我最喜欢的地方的女孩,笔下才会流溢出这样的南方所特有的、潮湿的、带着一场夏日暴雨过后的树叶味道的文字。初识七堇年,是在《岛》上读到她的《远镇》和《花朵之蓝》。《远镇》在高中的时光里,轻轻地挑拨了我内心深处远行的心绪和踏上一段陌生遥远的未知旅途的隐隐渴望。《花朵之蓝》的安静和哀伤,也让我在十禾的身上,恍惚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堇年的文字有着与年龄不相衬的冷静与成熟,而她对语言的如鱼得水的惊人的驾驭能力,也让我的确相信她是一个极有天分的作者,尽管有时我感觉,那些华丽而精致的文字,在讲述一些具体的少男少女的单薄故事时,就会突然显得无力,但她在慢慢成长,在这样的路途里,随手撒下那些花朵一般的、丝绸一样缠绕的、带有树的辛香的文字。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她这样说。

苏童的《妻妾成群》是那天上当代文学的时候,老师说:下周我们要看《大红灯笼高高挂》,在看电影之前你们最好把原著小说读一下。其实苏童的这一著名作品我早应该去读的,于是昨天才匆忙找来,只有短短三万字,平日亦可拿来一读。我从半夜两点开始,凌晨四点读完。在漆黑的深夜里,棉被里狭小逼仄的空间、摇曳的灯光和压抑的呼吸让我感到轻微的燥热和不适,我在这样的一种状态里阅读完了这篇小说,湿润而阴郁的文字,平静之下汹涌着疯狂暗流的演进,那些阴雨天里潜滋暗长的不可告人的情欲,清婉柔美的凄苦的箫声,紫藤蔓缠绕着的、长满了青苔的、陈年的没有声响的枯井,在空气稀薄的静夜里绞杀了我的呼吸,我觉得我的整个心都被攫住了。第一个用“冷艳”来形容苏童文字的评论家真是太贴切了。苏童,一个长相温和敦厚,笑容有些温暖,轮廓柔和的苏州男人,他的文字中似乎永远浸染着江南如水一般青绿的湿润而感伤的气息。他笔下的那些女人,优雅纯净,任性而薄命。《妻妾成群》出自先锋派的小说家苏童之手,却有着《红楼梦》和《金瓶梅》一般古雅而隽永的诗意韵致,清雅,细腻,文字之上,意象之下,是深深的悲剧意味。

原文出处:http://www.matrix67.com/yanyang/?p=133

展开全文
有用 3 无用 2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