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的夜晚一人在家闲来无事,逛豆瓣时偶然看到这本书,由于先前对书中谈论的"斜杠青年"毫无概念,好奇心的驱动,买下了这本书。
目前为止正正好好看到五十页。便想整理一下这部分的内容。后面还未来得及看,所以我的理解很可能是暂时的,是不完整的。我的理解里,五十页之前主要有两个主体,一个是个人,另一个便是企业。毕竟这本书主要讲述的就是人与工作的关系的平衡。
首先,从人的角度观察,
先重复一遍这本书的题目"斜杠青年"
它指的是一类人,但更本质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展示了拥有多重身份多重人生多重体验从而获得的感受。书中写道:它不是为了获取更多的金钱,也不是为了可以更自由更主观的分配时间,而是为了看到更多元,更完整的自己。作者将"斜杠青年"分了五个类型:稳定收入搭配兴趣爱好,理性搭配艺术,脑力搭配体力,兴趣职业循环互相推动类型以及一项工作中的同时拥有多样能力。我承认其中存在很多成功案例,但也更能清楚的看出,这样的"斜杠青年"往往具备着一些成功的关键,首先能力绝对要足够,至少属于受过高等教育并且在个人从事的领域有些小成就的人。因为往往一无所有或者勉强谋生的人并不会有这样的思想高度以及心理需求。这样的人,经济上才有条件培养及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其次,个人思想高度独立,不从众,不轻易受外界干扰,对自己有着足够的信心及认可。而对于兴趣爱好来说,这项兴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逐渐转换为谋生手段,更甚者转换为事业。这不仅需要个人应有的天赋技能,更多的要适应这个社会大环境,适应大市场,适应消费者需求。
个人认为,以上的成功关键,不仅需要个人的能力,也同样需要所谓的条件,被社会接受的广泛性,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合理性。这往往不是一个人可以把握的,这更需要有一丝"运气"。成功案例必然存在,至于过程以及形态又各人各异。不过。这种思想,确是一种突破,一种努力的方向,一类自由者的追求。
再来谈谈企业,作者提出了:当交易成本小于管理成本时,现广泛存在的雇佣关系就会转变为合作关系。在我的认知里,管理少数优秀高端人才的成本往往更多于管理大多数员工的成本。所以这样的合作关系,目前也只能存在于高端人才行列,也就是很少数人的范围内适用。现如今,的确知识与科技成为了社会第一生产力,人才,可遇不可求,复合型人才更是拥有极大需求量。某种程度上,"斜杠青年"就是复合型人才,区别便是更加自由,更加以自我意愿作为求职的目的。现如今社会培养的复合型人才,目的多为适应社会生产的需求而产生的。不得不说,"斜杠青年"更为理想且快乐,同时也需要更复杂的条件去形成。
总体来说,"斜杠青年"是一部分人值得并且理想的生活形态,它不是空谈的理想主义,它是可以通过不断累积去实现的。不如,从现在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