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重生的感悟_把时间当作朋友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成长 > 把时间当作朋友 > 有了重生的感悟
申龙斌 把时间当作朋友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02-27 13:02:24

有了重生的感悟

http://www.cnblogs.com/speeding/archive/2012/02/23/2364166.html

初次看到这本书名时,想当然的认为是一本市面上铺天盖地的苦口婆心的教导大家如何珍惜时间的书,毕竟国内作者写出来的有思想有深度的书实在是太少了。没想到我细细看下去之后,发现正如作者所说的一样,“相信我,你并不孤独”,里面的一些例子我也感同身受,但自己一直没有领悟到这一点,甚至也不知道原来还可以这样思考问题!一些观点有使我顿悟的感觉,特别是“重生”这个词(看这本书又学了一个英文单词Reborn),没有想到一生中会经历大大小小的重生,当你阅读一本书后,用了个词概括了全书的核心思想时,是一种重生;当你掌握了某项技能时,是一种重生;当你写出一篇有思想的论文时,可以算一种重生;当你思想上产生一种新的感悟从而能够有力地控制你的行动,是一种更高境界的重生。没想到一位教英语的老师能够写出如此有深度的一本书,从文推算,我应该比他长几岁,如果能早两年阅读此书,可能会减少两年的碌碌无为,不过现在也不算晚,今年对我来说也算是一个“重生”之年吧。感谢李笑来奉献出这本精彩之作!

第0章 所有人的困境
培根的话:“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 阅读、讨论和写作看来能够对问题了解得越来越深入。

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确实不假,一方面教他人时,自己会努力深入理解一些要点,另一方面通过答疑或讨论,能尝过更多的东西。

懒惰是所有人共有的弱点。想起来很多发明就是让人越来越懒,看来长久下去人将进化为最懒的一种动物。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境界。

第1章 心智的力量
不管什么方法,都需要通过实践才能获得效果。与其不停地追问老师,这个方法是否有效?不如马上行动吧。

应该学点统计学。从数学专业出来的我只是粗略地学了点概率论,没有仔细看过这方面的书。

说到学电脑,我也是在1987年左右第一次接触电脑,就是APPLE II,当时我那不起眼的学校竟然引进了几十台苹果电脑,现在想起来真是不可思议!上课还不用花钱!当时的BASIC教程感觉就是天书,但随着一点一点的学习,竟然深迷于此不能自拨,可惜一周好像只能上一次机。时代轮回,没想到20多年后,又入手了APPLE的iPhone,还要在这上面开发程序!看来早期的学习还是比较盲目的,只是感觉好玩,只是想编出一个小游戏能在上面运行,没想到将来会离不开计算机。

兴趣真的很重要吗?我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还是让其首先感觉到兴趣,特别是在对数学的初期教育方面,我还是尽量找出数学在生活中有趣的应用问题,让她体会到通过慢慢地思考、分析来找到答案的快乐,兴趣确实是学习的动力,这种动力会让她数学成绩更好,从而进入良性循环。而枯燥的教学会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失去兴趣而进入恶性循环。所以说,优秀的老师就是要把某项内容讲得生动、有趣,这让我想起大学时学泛函分析时的情景,枯燥抽象的理论让绝大数同学无法支持下去。

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这点相当认同,坚持就是重复、再重复。

盲打是否值得学会?上班时,看着一位计算机本科毕业的同事落指如飞,从来没想着值不值学,马上动手练,没有机器就画一张键盘,学会基本指法后,就是不断地重复、重复。学习五笔输入法的过程更是没有多想,某年大学暑假闲来无事,大学课程是不想看的,正好姐夫那里有一套王码五笔教材,就拿过来学学吧。当时上机的机会相当少,唯一练习的办法就是背口诀、记键盘位置,然后就是将常用汉字不停地拆成编码,错了的记下来再拆,但一上机时比拼音输入法还慢,但工作以后一直坚持使用,虽然口诀已经基本不记得,但一见到某个汉字,手指头好像已经不用经过大脑就按下了几个相应的键。回想这段过程,如果放在10年前估计我也没有坚持下来的毅力。

“吾日三省吾身”,不敢做到每日“反省”,能够每周回顾我就感觉到相当有收获了。

第2章 开启我们的心智
我以前都把Mind翻译为思想,这本书里称为心智,指的是各种思维能力的总和。心智包括三方面的能力:获得知识,应用知识,抽象推理。心智与智商是两个概念。

本章听到的最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是“我们竟然可以用我们的大脑控制我们的大脑”。以前曾经也有过“拖延症”,对一件自己不太喜欢的事情把时间拖到最后一刻才动手,分析起来有几个原因,一是自己的目标性不强,如果能够及时完成这些不喜欢但还不得不做的事情,还可以腾出时间来做自己为实现自己目标的更有意义的事;二是对事情有畏难情绪,没有找到“下一步行动”,实际上换个想法,找到一点点细节让自己开始动手起来,很快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进入状态后很快就能完成了;三是总把做这件事情当成一种痛苦,而不是从中享受每一个细微的感受,学了大师的"Be Present”境界后,感觉抛开一切杂念,心中只留自己和事情在一起,果然感受不同,做起事来也远没有最初的那么痛苦。可能克服拖延症就是“大脑控制大脑”的最好例子吧。

“即使在极端恶劣的环境里,也拥有一种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的自由”

原来心理学告诉我们“我们的大脑有一种自我保护功能----遗忘痛苦”。面临尴尬时,要尽量弱化自己的痛苦,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被自己的大脑的直接反应所左右。时刻想着“你并不孤独”,你比41页里那个倒霉的甚至是规律性倒霉的男孩还不幸吗?把抽象的目标赋予实际的意义,可以把痛苦转化为动力!

“推迟满足感”就是指先苦后甜,平静地认识到自己的天性,适度地控制这种天性,推迟满足感就是要有惊心的耐心,耐心有着神奇的力量。

第3章 提高心智,和时间做朋友
《奇特的一生》中柳比歇夫精确感知时间的做法获得了惊心的成就,从2011年10月8日开始在iPhone上用Momento软件来记录些一件事件,远没有记得这么细,但比以前什么也不记感觉有收获多了。试用用柳比歇夫记了一天,果然给人以时间的紧迫感,当你在网上乱逛了半小时以后,你的内心会把你从这种状态中喊回来,去做些有意义的事吧。

养成习惯需要5年时间,而不是21天,看来我的背单词习惯正好5年多,应该是真正的习惯了。

原来还可以给自己的大脑安装一个"Reset”按钮,看来在Momento里应该把一些有启发的句子记录下来,标签就是"Reset”。

记录的方式无所谓,只要你确实每天都记录。

这一章后来的内容讲了计划、列表和行动,不如GTD更有条理,可以忽略。

第4章 开拓我们的心智
获取更多的知识几乎是我们开拓自身心智的唯一手段,“体验”、“试错”、“观察”和“阅读”是几种主要方式。“思考”或者说“正确的思考”才是获取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主要手段。经验主义在一定层面上是适用的,但必须认清其根本局限,所谓的“经验”可能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自学能力中阅读理解、写作和实践非常重要,还要有“反刍”能力,来避免“选择性输入”,学习过程不是直线上升的,是有起伏的。

不能过分依赖老师,“教得最好”与“做得最好”不是一回事,老师也会出错,老师讲的是否精彩与学生本身也有极大关系。

通过改变态度来改变自己的世界。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只有记笔记成为长期习惯后,才会真正体会到这么做的好处。

第5章 小心所谓“成功学”
成功也符合正态分布?关键是没有弄清楚什么是成功?这方面还是造成《一生的计划》里的Balance说法,人在一生中获得各方面的平衡,就是幸福和快乐,这种幸福和快乐是不需要与其它人相比较的,自己才会无怨无悔的生活,尽情的欢乐,平静的痛苦。

小心市面上的“成功学”书籍,看来买一本书之前最好去看看豆瓣上的评分和评语,千万别被所谓的成功人士忽悠。

努力是应该的,无须强调。在学习过程上,时间与进步程度是一条对数曲线,最终的困难远比想象的困难。

独一无二没有用,可能就是多了一只井底之蛙。

不要人家说什么,你就信什么。

相信运气其实就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所谓的幸运就是当你准备好了的时候机会来了。

专心打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比什么都重要。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你的独立赢得尊重。除非有特殊原因,应该尽量回避那些连在物质生活上都不能独善其身的人;那些在精神生活上不能独善其身的,就更应该回避了。真正关心一个朋友的意思是说,你情愿在他身上花费甚至浪费更多的时间。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决于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脱离对外部世界的依附。

第6章 更多思考
每次掌握了一门新的技能,就感觉重生了一次。除了工作、学习之外,一定要保证自己有足够的其它活动。罗列一下无趣但非常重要的事情,试着每天专注2小时。效率低下的根源就是回避困难。克服拖拉的好办法,我只从中选了一条,养成记录的习惯,以便自己随时监督自己。把生活节奏调得慢一点,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做----做很久很久。不要迟到,也不要因为别人迟到而责怪他们。不要盲目减少睡眠时间、不要减少与亲人交流的时间、不要放弃社交时间、主动帮助别人。不要浪费时间去证明自己。审视“愿望中的自己”、“真实的自己”、“感觉中的自己”,停止嘲弄他人、忘记自己的优点、把优点和缺点都称为特点,适当放纵一下自己。

知道了大脑的局限,想办法挣扎着反过来控制你的大脑,做大脑的主人,不被它所左右。

第7章 从此时此刻改变
万事皆可提前准备。成功的核心素质是耐心,就是甘于把时间投入到简单、枯燥但最终意义非凡的重复当中去。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