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自己好好聊聊(笔记)_把时间当作朋友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成长 > 把时间当作朋友 > 和自己好好聊聊(笔记)
直到不能 把时间当作朋友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4-17 22:04:14

和自己好好聊聊(笔记)

   越是勤奋的人越输不起,越是输不起的人越勤奋。

   有些成功靠运气,可是持续的成功却与运气无关。

    “管理时间”只不过是人们的一厢情愿而已。换言之,人类能做的事情顶多只不过是发明改进测量时间的工具而已,根本没有任何办法去左右时间。
      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人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却又各自生活在自己的那个版本之中。改变自己,就意味着属于自己的那个版本的世界随之改变,其中也包括时间的属性。

    提问都源于所有人共有的弱点:懒惰。

     很多人“既勤奋又懒惰”的怪异现象来自于他们的“时间压力”感受。“没有时间了”,或者“时间不够了”的感受和恐惧,使得他们超乎寻常地勤奋,哪怕是虚假的“勤奋”,恨不能废寝忘食。而同样的感受,也使得他们终日寻找捷径,美其名曰“提高效率”,而实际上却想着“最好不费吹灰之力”——无论哪一种都注定是不现实的,因为,已经“没有时间了”——这确是冷冰冰的现实。

     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坚持,其实就是重复;而重复,说到底就是时间的投入,大量的时间投入。
     与其不停地寻找更好的方法,还不如马上开始行动,省得浪费更多时间,因为相对于坚持,方法根本不重要。

     一事无成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放弃。放弃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换一个更好的方向”。如果确实是一个更好的方向倒也罢了,但是,好像“更好的方向”其实并不存在,因为,如此下去,你会不停地发现“更好的方向”。

      走向成功的过程大概就像 你的起点是南极,而成功路径的终点在北极。那么,无论你往那个方向走,只要中途不改变方向,最终会达到北极。

       对大多数人来讲,所需要做的事情几乎都不是什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对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讲,证明我的目标现实可行的方法比较简单:
A- 已经有人做到了;
B- 我与那人没有太大的差距。

      更多的时候我们面临的尴尬是,如果我们不开始行动,根本就无从判断目标是不是确实可行。“浪费时间”这个说法是基于过程的,“成功失败”这个说法是基于结果的。对一个血肉之躯的人来说,最终的结果其实只有一个就是死亡。享受过程,勇于尝试。

       计划固然重要,行动更为重要。初始状态下,我们往往实际上并没有能力制定合理有效的计划。优势有时候故意不做计划反倒是有益的。
        
        文字的出现,使人类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文字的出现,使得人类的经验积累不再仅仅依赖基因遗传。

        我们的教育,把语文和文学过分紧密联系起来。从人类整体发展情况看,除了“文学”之外,文字还有更多其他的责任——传递信息,积累经验,共享知识等;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后者可能更重要一些。
        
        见识越少的人越喜欢用自己所有的见识作为判断依据,并且完全不顾自己见识的局限,也不知道自己的见识有限。就像,学位越低的男人,往往更要求女方的学历,说是为了下一代考虑。

        生活本身就是永不停息的考试,考试最终只有两个化身,要么是通行证,要么是拦路虎。
某个考试或许很愚蠢,但,某个考试很愚蠢的这个事实,有的时候会证明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你连这样愚蠢的开始都无法通过的话,那么愚蠢的不仅仅是考试本身。

       抱怨最浪费时间,即便抱怨得正确。

      “证明自己给别人看”是最浪费生命的一种行为。因为,如果你是出色的,不需要你去证明你是出色的,别人自然会看到;如果你是平庸的,不需要证明你是平庸的,别人还是同样会看到。如果你是出色的,却仍然要刻意证明,可能会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比如招来小人的嫉妒——天下最可怕的事情之一;如果你是平庸的,估计你不会想向别人证明你有多么的平庸,事实上,你更可能会想尽一切办法证明自己其实并不平庸,那么,别人看到的就是一个小丑而已。江湖上流行的一句话,说:“所有的傻逼都是自证的”,觉得其实颇有一些道理。

        概率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你的欲望。你觉得“幸运”的时候,是因为你的欲望得到了满足;你觉得“不幸”的时候,是因为你的欲望落空。概率是独立于任何人存在的,因此绝对不会因为我的期望就发生任何变化。

        浪费时间、虚度年华的人,共同的特征——他们拼命想控制自己完全不能控制的,却在自己真正能掌控的地方彻底失控。相信运气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很多人迷信血型、星座,查黄历决定自己的运程,偷偷献祭求吉兆,或者背地里诅咒自己讨厌或者憎恨的人不得好死。无一例外,其实只不过是人们在面对自己完全无法控制的现实时所表现出的软弱无奈的另外一种方式。

        往往只有优秀的人才拥有有效的人脉
        专心打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秀的热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比什么都重要。打造自己,就等于打造人脉。

        进取之路上的人可能往往觉得更吃力而并非轻松,为什么呢?因为在那条路上“一山更比一山高”,“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在平庸之路上的人可能往往并非自卑而洋洋自得,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总是遇到比自己更差的人。

        越是收入低的人越是不爱惜时间——因为他的时间实在是没有什么价值,每一秒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越是收入高的人越是吝惜自己的时间,因为他的每一秒钟都有着确定的价值,而他正忙着使他的每一秒钟变得更具价值呢,所以,每一秒钟都值得格外珍惜。

        很多人害怕思考,常常说“想那么多干嘛,多累啊?”然后用天下最累的方式生活而不自知。大哲学家罗素曾观察到这个现象,并为之奇怪,概叹道:“很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

人害怕改变,是因为人害怕改变后面对未知的选择;
  人害怕改变,是因为人害怕改变中面对真实的自己。
  所以人都是口头希望改变,内心害怕改变。 这些都是常识。

        改造这个世界,首先要改造的就是我们自己。或许很多人都有 或多或少的英雄侠义情节,加上受到很多弱智的没有任何思想的励志书籍的鼓励,觉得你就是全国独一无二,全宇宙独一无二的人,其实不知道,大部分绝大部分人都很二。

        语文不是教给大家欣赏文学和写出文学作品的能力,而主要是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能力,这才是语文对绝大数人的意义。由此,我也决定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而不再因为自己不可能成为经典意义上的"作家"而放弃文字表达能力的锻炼。写出简捷、有效、朴素、准确、具体的说明性说理性文章的能力。

        做长期计划和定长期目标的能力是需要慢慢培养的,不要指望前面放张纸,你就可以写下:我人生的终极目标是——,我今天的计划是——。先做好一日的计划和目标,形成很好的能力后,再做一周的,再做一月的,再做一季度的,再做一年的,再做3年的。而且很多时候,需要的不是计划,而是行动和失败,行动了,才知道这个事究竟是怎么回事,究竟应该怎么做,然后才能订出可行的计划和方案,否则,都是闭门造车,必然不可实现!由此,知道自己之前订的很多计划和目标之所以失败或者无疾而终的原因。对自己直到现在还没有20年后的目标而不再觉得是那么的丢人。

       不思考的人是没有问题可问的。会思考的人有问题往往并不用去问他人,因为他们最终能够自己解决那些问题。

        心理学家可以用特别简单、准确而又非常精巧的方法清楚地解释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都会觉得时间越来越快。对一个五岁的孩子来讲,未来的一年相当于他已经度过的一生的20%;而对一个五十岁的人来讲,未来的一年只相当于他已经度过的一生的1/50,即2%。所以,从感觉上来看,随着年龄的增加,时间好像越来越快。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1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