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这样_把时间当作朋友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成长 > 把时间当作朋友 > 原来是这样
Nemo 把时间当作朋友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6-09 11:06:44

原来是这样

  “做一名基于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当这句话在我脑中显现出来的时候,我接触到了李笑来的这本书。认清现实,认清自我,在李笑来的生活哲学里面是一项基本要求。真很对我的胃口。回顾过去,仿佛并摸不着什么真正存在的事情,那些理想,那些自我断定似乎并找不到什么具体的细节来证明。对于理想,找不到为之奋斗的痕迹;对于自我描述,并找不到高校毕业生信息表里面类似所谓的学习经历证明人这样的家伙。读书仿佛只是一种习惯,用于保持状态的一种方式而已,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甚少。朋友间的交流也仅限于理论交流,对纯粹与真诚的感情有追求,对感情的纯粹与真诚有要求,自己却从未为之努力。我想,我是脱离现实太久远了罢!
  “人的理性建立在接受现实的基础上,不能接受现实,一切成长都是虚妄。只有坚强的人才能接受现实,只有接受现实才能开始运用心智作出理性的确定,进而才有可能做时间的朋友。”醍醐灌顶,骂醒了我,原来认清现实是运用心智的前提。
  《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里面又一个跟别的书不太一样且比较有趣的地方在于,它认为时间是不可管理的,时间只会自顾自的往前走,你能管理的只有你自己,不过你可以和时间做朋友,所谓与时间做朋友,就是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而作为你的朋友,时间最终会给你应当的回报。而一切都要相信积累的力量。
  那么若是根据这一点来说,之前龙晓灵的大学导师所说的,“你20多岁的时间应该被用来收集尽量多的点。无所谓它们在哪,无所谓大小,无所谓好坏,只要尽量去收集。”以及乔布斯的“你们现在同样不可能从现在这个点上连出通向未来的那一条线。只有当你回头看时,才会发现这些过去的点其实已经画出了那条线。所以,要相信每一个点迟早都会连接到一起。”都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它们都是相信时间的力量,相信积累的力量。这启示我纵向地去看待自己的过去,不要总是把自己的过去分为一个个阶段,然后在这些阶段上生硬地总结出几个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判断之间的因果关心,人生经历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每个时间段人的特点是复杂多面的,很多联系现在不一定就能看出来,但是没有必要刻意地将一些看似无用或者很痛苦的经历选择性忘记。纵向地去看待自己的未来,现在做的事,要与未来产生联系,没有一个人的成功脱离了前期的长时间准备。
  最早接触李笑来是高中的时候学生会组织的一场小型演讲,讲的内容忘记了,但是去的人不少。当时给我的印象是,他一天背200个单词,锻炼的话,是那种能坚持下来的人。他有一句口头禅——男人要凶悍,女人要彪悍。而他就是一个凶悍的男人。本以为他是一个很粗线条的人,没想到,在他的书中,却发现了他观察细致,思虑周到,以及文笔不赖。
  在管理方面,他给出了拆分任务的建议,将大任务拆分成很多小任务,提高每项小任务的熟练度,对细节的熟练把握可以提高效率。原来效率是这样提高的——大事分解为小事,清晰流程,清晰方法。他还给出了直面困难的建议,要相信真正完成一件有难度的事的人也不是一次成功,他也需要不断纠正不断改进,而且做事的乐趣和价值不在于重复简单的事,而在于完成能调动自己积极性,能够让自己陷于其中的事情。
  在时间利用方面,他提出记录时间日志。每天各花了多少时间,做在哪些项目之上,这些项目和你的目标关系如何。只记录时长和时间内容本身,不要涉及情感,剔除感情因素,力求客观。这也是把握现实的一种方式吧。同时,再预估时间花费上,要首先评估对任务的熟悉程度,之后依此评估时间花费,原来在估测时间的时候需要加上熟悉度权重,这是个实用的技巧。
  关于学习,李笑来提出要警惕概念不清,拒绝接受不确定性的陷阱。任何学科体系都有其前提限制和分类概念,前提限制限制了学科的利用范围,分类概念是学科语言思想的基础,分清概念才能真的知道学科里的问题到底在说什么,说哪类问题,就好比说一块蛋糕,不同的概念对应着不同的一小块,概念明确才能把每一块蛋糕拼成一块大的,也才能知道什么时候吃哪一块蛋糕。没想到概念认识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而接受不确定性,是杜绝简单分类的方法。李笑来还提出自学能力的基础是阅读理解,检索能力建立在相当熟练的阅读理解能力基础之上,写作能力在自学能力中占据重要位置,实践能力是自学能力最终转化为真正价值的根本这些关于自学的论断。我觉得这些都是值得好好思考的。
  在沟通方面,我发现《放弃你的无用社交》这篇两年前红遍网络的文章居然出自这本书耶。交流的原则,确定了哪些交流是可以进行的,哪些是要马上停止的,有兴趣的可以自行翻阅。“通过努力,通过积累成为能说更多话的人。”李笑来父亲的这句教导,让李笑来觉得很受益,我觉得我们也可以从中受益。“‘赢得尊重’是最不能急于求成的,也绝对不可能靠‘临时抱佛脚’来实现。因为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观察能力,而且人还会互相交流、互通有无——群宗的眼睛是雪亮的。尊重只能靠积累获得,这是铁律。‘或说出来之后有没有人听’是一个极为有效的自我评估标准。有人听,就说明自己所处的状态;话说了,别人却‘听而不闻’,甚至有(对自己来说意外的)异常反应,就说明自己积累得还不够。积累得不够就接着攒罢。”我想,这又是一个与现实进行连接的方法,让现实来评估自己的状态。
  关于人性,李笑来觉得,人人都有弱点,因为人人都会有恐惧。恐惧需要克服,勇气需要培养。或者换句话说,勇气需要积累。不能指望一个只有一点勇气的人“除暴安良”、“替天行道”。原来勇气和智慧一样,是依靠积累获得的。
  李笑来非常擅长将已经学到的东西反复利用到其它领域上,比如在认真学习概率统计之后,他会认为运气这东西是独立于人之外而存在的,一个人可能运气好,也能运气坏,如果一个人前一段时间运气好,那么下一段时间就可能,甚至一定会运气坏,因为总体而言,运气好坏概率是均等的,不可能一直好下去,也不能一直坏下去。所以,一个人在事业初期因为运气而不成功无需过分自责,因为,运气的事是概率事件,为了它而埋怨自己,是不科学的事。学了正态分布,会更加相信,一般人的处境不会孤独。而对复利的理解,使得他更加坚信积累的力量。对统计学的利用使得他突破了感觉的局限,对信息更科学的把握。了解双盲测试之后,他会不断去判断一项认识是否合理。李笑来是一个用实际行动来践行自己所学的人。原来知识可以因为被践行而焕发耀眼的生命里。运用自己所学的东西,这点我差的还很远。第一,我拥有的知识,貌似是我拥有的,我没有去验证它,只是别人告诉我了,我觉得看起来有道理,就接受了,就以为是自己的知识了,但是就像一个没有经过自己亲自推导的数学公式一样,不了解细节,不体会精神,其实它不是你的。第二,没有去把这个知识有意识地去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不管是在知识所属以外的领域还是知识本身所在的领域。
  李笑来在书中一直强调积累的力量,并劝诫越早醒悟越好。我希望今后我能重拾对逻辑思考的重视,耐心鉴定接触到的概念的真伪。我希望自己今后能有勇气践行科学的方法,耐心地等待时间带给我复利。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