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李笑来当作朋友(十一)》_把时间当作朋友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成长 > 把时间当作朋友 > 《把李笑来当作朋友(十一)》
仲虺 把时间当作朋友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7-06-01 14:06:23

《把李笑来当作朋友(十一)》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仲虺(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22438325/

接上一篇《把李笑来当作朋友(十一)》。

【仲虺深度解注】

1.“灵感”的实质触类旁通地理解另外一个词——“能力”。一个人在某方面的能力究竟有多大,几乎直接取决于此人能在那方面过提前多久进行准备。很少有人真正提前足够的时间去做准备。

对此,我特别赞同,提前预备做一些准备,在后续真的是可以收获到的,比如,我的职业规划和现在从事的工作(先后在上市公司任职策划、人资经理),一开始完全是从自己擅长的文案开始的,但是到现在呢,基本上都是之前多年的积累,以及每年100本书籍的阅读量,还有十多年的不断的探索和自我学习成长,如果没有这些成长,我如何在一家上市公司任职经理呢?

2.关于准备二字,仲虺很喜欢的一部作品《天道》之中,女主人公芮小丹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她是一名警察,而当她预制和规划今后去法国从事律师职业的时候,她在几年前就已经做准备了——每天写500字的日记,而后用中法双语写作,而后放到不同的文件夹中,目的有二:第一,锻炼法文;第二,训练自己的文书能力(律师的基本功),可见,优秀的人总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做着一些储备。

3.假设,如果我要成为一个职业规划师,那么在未来的几年中,我必须要做哪些准备,我需要找到哪些标杆的任务,看看这些牛人都有哪些成就,而我评估自己的能力之后,是否有能力成为其中的一员?为了实现那样的目标,那么现在我应该做哪些准备?为了实现那样的未来结果,我应该有哪些行动?如果逆推一下的话,我每天应该有哪些行动?每周呢?每年呢?嗯,都是问题,需要一一化解,需要提前去做准备。

4.写文章的过程中,是不是的有必要讲述自己故事的过程中,透露一些信息,让读者认为是有价值和学习对象,潜在的去影响读者,让对方感觉在你身上可以学习到很多,可以感知到价值,可以成长自己(说白了,还是利益驱动,读者都是因为喜爱或者对自己有帮助才来阅读我的文章)。

5.我不能接这个Case的原因在于——对方根本不具备这个样的条件,原因很简单,此前根本没有储备(能力达不到),而所需的条件和资源也是不具备的。

6.准备充分,换言之,时间投入不够,再换言之,没有提前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

这句话中暗含几条信息:

一,准备不足,难以达成结果;

二,资源和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是不足以成事的;

三,如果想要成事,就应该提前在时间和资源方便作出前置的准备和投入。(正向思考和逆向均可)。

7.举一反三:如果在培训中,你很难让一个“差生”成为标本,换言之,你在“差生”身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远高于“优秀生”,而且,你评估能力、时间、精力,以及产出之后,就应该锁定你的“黄金斗士”——即我需要培养的人(比如内训师队伍成员、特战队成员),把资源放在更加能够(可能性)产生出结果和价值的人身上。

毕竟,同样的资源和投入,产品价值更大的应该是“优秀生”,且,“优秀生”更能体现老师的价值,也更能够在未来支持和帮助到老师(或培训经理)。

这一点,无论是针对大学生,还是在职场,都是如此(无论是策划,还是培训都应该如此,把优势资源投放在优秀的人和点上,资源优先配置给具备有些条件的人和事儿上)。

所以,从这一点上说明,为什么优秀的人总是越来越优秀,而懒惰的人会因为自己的懒惰在职场中丧失很多资源的原因所在,其本质就是“马太效应”。

8.这是仲虺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写出上面的7条体会和总结,的确,大脑需要刺激,而学习新的知识就是刺激自己大脑很好的一种方式。

9.重视身体非常重要,如果你已经知道身体的重要性,那么必须要提前在这一点上作出倾斜,且作出计划和安排,制定计划,尽快行动。比如,每天30个徒手引体向上,10个俯卧撑,以及20个徒手扩胸等等。

健身需要的是你有长远的智慧眼光,而后付出极小的行动,就可以实现的目标,而如果你不行动,只是因为你尚未看到未来的自己(不具备长远的眼光),还有重要的原因——懒惰。

10.李善友有句话说,打败你的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因为你的竞争对手根本就是这个时代,换句话说,你的竞争对手根本不是你身边的同事,也不是同行,而是你是否已经提前知道,在这条路上并不拥挤,只是你更加知道在路上你需要有哪些准备,你所需要的就是比他们做更多的准备和行动,因为,和你赛跑的不是他们,而是你和自己的时间在赛跑,和你的准备在赛跑。

当有一天,如果你身边优秀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如果你能够看到一些人和你一样,说明他们也是和你一样提前准备的人。这样的人群,就是懂得时间的人,也是优秀的人,从心智层面胜出了很多人,因为,心智决定了你的结果。

11.“时间宝贵”,而智慧的人就是运用自己的“心智力量”,提前做好储备,而后目标细分,默默的执行,阶段性实现,怀揣梦想,初心不改,始终如一。

想想《肖生克的救赎》之中,二十年的越狱准备,这是何等的目标设定和执行力,还有伴随艰苦环境下的耐力?

Tips,如果说肖生克如此的牛人之所以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原因也许是深深懂得:重要的逆向思维,一个可期的希望(越狱目标),做好长期的准备(即便是在后来图书馆的日子里相信他并没有因为生活的好转而放弃目标),

Think1,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仲虺会撰写完毕《天道》(速写精华版)之后,将《猫鼠游戏》,以及《肖生克的救赎》都用浓缩的手法,用自己的语言来写出来小说呢?其中,涉及到我的方法论,加深对方法论的理解,然后,按照我的方法论作出一些结果。

Think2,刚刚看到李笑来要做一个《PPT教程》,售价百元以内,50天内干完,看看这战斗力,实在是太彪悍了,执行力方面都赶不上人家。

所以,依旧潜心修炼。

【仲虺深度总结】

1.很多人说的无奈其本质是因为过去的自己不努力所导致的结果,没什么怨天尤人的。破译财富的密码——运用心智的力量忽略眼前的纷纷扰扰,专注于别人看不到的许多年之后的精彩。

2.实际上,每个人都曾经有改变结局的机会,只不过时间无法倒流的属性已经把一切变成了不可更改的既定事实。

3.如果仲虺选定了面试+生涯规划的定位,那么我在几年之后,会有怎样的结果?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应该做出哪些规划?又该付出哪些资源?做哪些行动?

读者朋友,你会持续关注这个与你有着至关重要的领域,让自己成长和腾飞吗?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