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心智-管理人生(PPT版笔记+WORD版笔记)_把时间当作朋友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成长 > 把时间当作朋友 > 开启心智-管理人生(PPT版笔记+WORD版笔记)
天涯刀客 把时间当作朋友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2-25 19:02:59

开启心智-管理人生(PPT版笔记+WORD版笔记)

开启心智-管理人生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笔记:@青春的天涯刀客)
——相信我,你并不孤独


PPT图文版笔记下载:http://yun.baidu.com/s/1o6uK14m
WORD图文完整版下载:http://pan.baidu.com/s/1sj2LRbB
以下为文字版:

第0章:困境
1.问题
你的大脑非常活跃,并且你的注意力最容易接受它的指令;所以,甚至在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它在不停地操控你的注意力。然后,你就这样轻易地被你的大脑所左右。

2.慌乱
(1)所有的提问,最终都应该是源自人类历史上所有人都共同拥有的弱点“懒惰”。
(2)只有学会了正确的思考才意味着真正进化成了人。
(3)第一种状态的人群,既勤奋又懒惰,既聪明又愚蠢,既勇敢又懦弱,既满怀希望又分分秒秒面临绝望,既充满自信有随时随地体会自卑;
明显有些人,尽管数量上不是大多数,在用另外一种状态生活。他们从容,他们优雅。他们善于化解各种压力,安静地去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并总是有所成就。他们最终甚至可以达到常人无法想象的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解决
(1)我们无法管理时间。我们真正能够管理的,是我们自己。
(2)本书的主旨其实非常简单:时间是不可能被管理的。必须开启心智,看清楚,想明白: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而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与时间、管理或时间管理都没有多大的关系。解决方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切都靠积累”。

第一章 幸福
1.孰主孰仆
(1)也许对每个人来说,自己身上最为隐秘的部分就是上面表格中画了阴影的区域:自己不知道的、别人也不知道的自己。
 
(2)我们可以用大脑控制我们的大脑。如果我们不去控制我们自己的大脑,甚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我们可以控制我们的大脑,我们就只能被我们的大脑所控制。
附图:无意识控制大脑,与有意识控制大脑的区别
 

2.何谓心智
(1)心智(mind)究竟是什么?简单地说,一个人的心智就是他一切过往获得的知识以及经验的总和(也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而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
(2)有些人开窍了,演化成了“现代人”,甚至尼采口中的“超人”;同时有些人也开窍了,退化成了“猴子”。
3.我的案例
(1)“为什么要学习”,心智能力的差异竟然会使人们因为一模一样的原因——“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而做出竟然完全相反的选择。
(2)每个人所拥有的心智力量各不相同,而心智力量的差异会给每一个人的一生带来无法估计的价值差异。

第二章现实
1.速成绝无可能
(1)期望速成的根源——三个原因:
两个微观原因:
A. 人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得到满足的天性(举例:赌博 一招制敌 银行贷款)
B. 浮躁的根源,不懂得有些阶段就是无法跨越(举例:怀孕)
一个宏观原因:
C.自我满意度的不断下降。
举例:
一个人一生所经历的满意程度和在各个年龄段的分布可以连成一个U型的曲线,也就是说,以一个普通人的心智,观察、感受、理解、思索、实践、反思、直至恍然大悟或者误入歧途需要三十年。
(2)出路——接受现实。告诉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时间,我没办法一触而就。

2.交换才是硬道理
(1)不成熟的人的通病:整天都在想“我要……”
(2)现实:生活的本质——你想要什么,它偏不给你什么。
(3)出路:善用现有的资源,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去交换可以交换的东西。
(4)练习

3.完美永不存在
(1)越是能力差的人,越有既非常不现实又极其脆弱的完美主义倾向。常常怨天尤人:“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2)现实:没有人能够做到完美。我们至多能做到接近完美,或更接近完美。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需要时时刻刻忍受各种各样的不完美,否则任务根本无法完成。

4.未知永远存在
(1)现实:人们害怕未知,害怕不确定的东西存在。我们希望一切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只是我们永远做不到。
(2)解决办法:记下未知,在未知中不断前行,在前行的路上积累未知的答案。只有忍受未知,才能进步。

5.现状无法马上摆脱
(1)现实:
A. 心怀“梦想”的时间越长,它的沉没成本就越高。
B.对现状不满,急于摆脱现状,是大多数人常常不知不觉陷入的陷阱。
(2)解决办法:接受现状,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做什么都做好,用什么都用好,找到情趣,快乐的积累,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真正摆脱现状。

6.与时间做朋友
(1)方法: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2)怎样判断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确:核心只有一个,看它是否现实;
(3)举例:不可能做到人人都能成功
在整体上资源稀缺的前提下,“资源并非均匀分布”体现在每个人身上,直接的结果是“绝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拥有的不够多”。在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里,资源稀缺是客观现实,也恰恰因此,人们的主观愿望肯定不可能全部被满足。
 

小结:
百分之百接受现实也许痛苦,但没什么别的办法。正如凤凰涅槃,只有浴火才能重生一样。

第三章管理
1.估算时间
(1)侯世达定律:完成一个任务实际花费的时间总会超过计划花费的时间,就算制定计划的时候考虑到本法则,也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2)建议养成习惯: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断其熟悉程度(陌生程度),再根据此判断估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2.及时行动
(1)做事拖延的原因:A.来自内部的恐惧:只要开始做事,一个人就要面临做错、做不好的风险。B.来自外部的恐惧:过分在意外接的评价。
(2)所谓做事拖延,不是拖延着做事,而是拖延着不开始。
(3)接受任务之后,什么时候开始执行才好呢?——现在就开始

3.直面困难
(1)效率低下的根源在于,他们其实只做简单的事情,而回避那些有难度的内容。
(2)任何任务中,绝大部分都是枯燥而又无趣的内容,所谓的有创意的部分,可能只占
1%都不到。

4.关注步骤
(1)“三思而行”:内容WHAT(该做什么?),原因WHY(为什么要做?),和方法HOW(如何去
做?)。
(2)做任何事情之前,关注‘方法’去反复拆解任务,最终确认每个子任务都是可完成的。

5.并行串行
(1)提高效率指的就是:原本只能串行完成的两个任务现在可以并行完成。
(2)提高效率的方法:精细拆解任务,制定工作表,切分时间,把一个非机械(简单)任务和一个机械(相对复杂又灵活)的任务搭配起来完成,把自己的大脑打造成一个“多任务操作系统”。

6.感知时间
柳比歇夫日志“事件-时间日志”(event-time log)是一种纪录基于过程的记录,更为详细。 好处是:精准感知时间,遇到不好的结果,更容易找到缘由。

7.记录开销
第一组练习:
  (一) 认真回忆记录昨天做了什么(前面标号,后面加上花费的时间)
  (二) 前一天。
  (三) 大前天。
第二组练习:
  (一) 上一周
  (二) 上一个月
  (三) 上一个季度
  (四) 上一年
第三组练习(各用一周时间来做)
    (一) 当天做了什么
    (二) 随时记录你做完事情的时间

8.制定预算
(1)每天制作自己的时间预算。
(2)开始一天的活动之前,话费15-30分钟仔细制作当天的时间预算是特别划算的。
(3)要给列表中的每个任务加上权重值,避免仅仅因为非常有趣就去做那些其实无用的事情。
 

9.计划
(1)计划成功的前提:目标现实可行。
对普通人而言,证明目标显示可行的方法是:
1. 已经有人做到了
2. 我与那人没有太大差距
(2)长期计划是需要实践才能习得的能力,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达成的,只有牛人才可以。所以,一般的计划从一周开始比较好。
(3)有一些计划是没有必要的,行动比计划更重要,在逐步的实践中习得计划的能力。
(4)如果不能一开始就有详细计划的事情,那就马上行动,努力去做好了。

10.列表
(1)必所有的情况都制作列表
(2)最好的列表记录工具是纸和笔
(3)列表不必要工整
(4)列表一定要随手可及
(5)最重要的任务永远只有一个
(6)制作专门的下一个阶段任务列表。备注:千万不要在整个任务完成之前中途更改列表中的项目,可以选择增加新的实践列表,标题为:“下一个阶段列表”。
(7)给你的每一个任务指定一个核对时间列表。备注:提前制作一个可以勾画的核对列表,逐一核对,确保万无一失。
(8)列表一旦开始执行就一个要执行到底。
 一事无成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放弃,放弃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换一个更好的方向”。 一个人最终成功,并不是因为他曾经精确地计算自己的成功,关键是坚持。

11.流程
(1)我们面临的任务大都是重复性的。
(2)在遇到重复性任务时先将他做完一次,然后马上总结、整理、搞清流程,再靠进一步的实践把它变成“闭着眼睛也能做好”的事。这是提高效率,减少失误的根本手段。

12.预演
(1)做任何事情之前,把将要做的事情的整个过程在大脑里预演一遍甚至数遍。
(2)万事皆可提前准备,万事皆需提前准备。做事情之所以“显得”游刃有余,是因为之前做过太多准备。

13.验收
(1)很多人做事情半途而废、不了了之的根本原因在于从未想过要给自己执行任务时的表现设计一个验收机制。
(2)为了能将验收机制落到实处,应该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拿出纸和笔为每一个拆分的步骤设计相应的验收标准。

第四章学习
1.效率本质
(1)效率的本质是:学习,学习是最节省时间的方法,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
(2)如果你曾经有过最终习得某种技能的经验,就知道在习得的那一瞬间,整个世界都会为之而变。

2基本途径
所有人获得知识的最为基础的手段就是通过“体验”,比“体验”更高级一点的,就是“试错”(trail and error),在“试错”的基础上,更“聪明”的方式是“观察”,“观察”延伸了我们可以“体验”的范围。也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可以通过观察获得,也没有能力去体验,于是,“阅读”就成了获得知识的更加重要的手段。

3.主要手段
除了“试错”、“观察”、“阅读”以外,“正确的思考”,才是获取真正意义上知识的主要手段。

4.经验局限
(1)经验主义局限:只看结果,不究原因,或者是乱解原因,是一种多么危险的想法和做法啊?
(2)个体经验有限:我们根据自我的经验完全无法想象他人的体验究竟是什么样的。
(3)群体经验有限:群体经验的局限根源来自于人类的寿命有限。面对无法亲身体验的知识,人们往往会心存恐惧,因为人们害怕未知。而群体面临无法体验的知识,往往会表现为疯狂。
(4)不仅存在无法通过个体或者群体经验获得的知识,还存在与现有经验相悖的知识。

5.自学能力
(1)自学能力的基础技能是阅读理解能力。
(2)检索能力是建立在相当熟练的阅读能力之上的。
(3)写作能力在自学能力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备注:写作能力——写出简洁、有效、朴素、准确、具体的说明性说理性文章的能力。
(4)实践能力是自学能力最终能转化为真正价值的根本。
完全靠自己学一样东西,学的比相当数量的人都好,那你就是一个相当优秀而且完整的人了。我个人的建议是去自学一门计算机编程语言。因为,关于计算机编程语言的文档,互联网上有最广泛、最全面的资源。并且,优秀的资源往往是英文文档,所以,顺带还练习了英文阅读理解能力——想想吧,肯定不仅仅是一举两得。
(5)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
用纸和笔,记录目前暂时无法理解的,或者支持,或者反对,写下疑惑在什么地方。 这是避免“选择性输入”最好的办法。
(6)了解学习的进程:进展和时间之间的关系肯定不是线性的,而是曲线状。
  
  
了解学习的进程:进展和时间之间的关系肯定不是线性的。

第五章思考
——独立思考,只不过是从别人那里知道一个结论的时候,自己动脑重新推演一遍,看看得出的结论的过程有没有漏洞和不合理的地方,衡量一下结论到底有没有道理的过程。
1.勤于思考
(1)人人都有大脑,闲置还是使用,是个问题。应该怎么样则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2)权威不一定等于正确。权威是权威,正确是正确,它们俩什么时候都不是一回事。
2.思维陷进
(1)概念不清
A.我们说某个人“脑子清楚”,指那个人脑子里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没有必要的、毫无根据的、甚至是混淆视听的概念,抑或他可以清楚地了解哪些概念是那样的,以至一切在他脑子里“非常清楚”。
B.所谓“脑子混乱”的人,主要特点就是把根本不是一回事儿的东西当作一回事儿。
(2)拒绝接受不确定性
A.本质上来看,不确定性和未知是一回事。
B.拒绝接受不确定性的另外一个根源在于害怕复杂,奢望简单。

3.因果关系
人类的思考离不开因果关系分析,而人们也常常因为因果关系分析错误而得到错误的结论且不自知,进而莫名其妙地做出错误的决定,走上错误的路径。
(1)基础
• A不一定是B的理由
• A不一定是B唯一的理由
• A不一定是B最重要的理由
• A和B互为因果
(2)双盲测试
A. 双盲测试:通常在试验对象为人类时使用,目的是避免试验的对象或进行试验的人员的主观偏向影响实验的结果,通常双盲试验得出的结果会更为严谨。
B.安慰金效应:又名伪药效应、假药效应、代设剂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B.无论什么学习方法,都可能有1/3的人由于安慰剂效应而宣称自己受益。
(3)自证预言
A.当人们相信某件事情会发生(事实上那件事情原本并不见得一定会发生),那么此事最终真的会发生。
B.自证预言几乎无所不在,它的存在,使得因果分析变得更为复杂。
(4)小结
分析因果关系是我们在决定是否接受某个观点之前比做的功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比如六个月),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或被灌输的每一个念头,甄别其中的因果关系,把以上提到的种种标准逐一应用。

4.相关命题
原命题为真,逆命题不见得为真。(PPT中加图解释)

5.举证责任
(1)“谁主张谁举证”并不仅仅是法律术语,事实上,它的应用范围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2)“既然你无法证明我是错的,那么我就是对的。”这是一种典型的逻辑错误,即“诉诸无知“。

6.案例局限
(1)哈佛商学院首创的“案例教学法“固然相对先进,但并非天经地义的方法,哈佛学院自己也“承认有缺陷但不得不用”。
(2)“以偏概全”——某项经验在某个人身上灵验了,并不意味着这项经验在所有人身上都会起作用。

7.对立论证
(1)人们可能基于一模一样的原因作出截然相反的决定,用同样的论据证明截然相反的观点。
(2)举例:上司真的很愚蠢吗? (PPT画图解决)
  可能的原因:一个人如果不做事情的话,是不会暴露自己的缺点,上司做的事,大都是显性的。
  遇到上司真的愚蠢的:
如果有办法:
1.想办法提交,并推行实行。
2.暂时闭嘴,不要抱怨。
如果没有办法:
1.可以平静地对待:专心做自己的工作。
2.不能平静对待:安静地走开。
大多数不停抱怨上司的人只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偷懒找借口。
 

8.张冠李戴
有些时候,论点和论据之间尽管全无逻辑联系,却可以一种“显然合理”的姿态绑定在一起。

9.辨析感悟
(1)反思能力是人类独有的能力之一,反思的结果却并不一定有价值,那很可能顶多是“感悟”,离“道理”还差十万八千里。
(2)“道理”应该是普适的,而“感悟”却只不过来自个体经验。
(3)留心成功者说的话,他们会夸大成功的难度,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
(4)与其关注成功者,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努力从失败者身上汲取经验。
(5)只有经过自己的仔细辨析,真正成功者的宝贵经验才是无价的。

10.克服恐惧
人人都有弱点,因为人人都会有恐惧。恐惧需要克服,勇气需要积累。

11.辅助工具
(1)我们的思维会因我们所使用的语言(表达手段之一)而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有些“思维训练”其实只是需要更改语言习惯
(2)最浪费时间的句型:“要是……就好了!”
(3)找借口的句型:“……本来就是嘛!”
(4)以下句型,最好经常使用
• ……是一回事儿,而……是另外一回事儿。
• ……和……其实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 ……不一定……
•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说……
• ……可能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解释)。
• ……看起来像……,可是……
• ……。而事实却可能远比看起来的更为复杂(简
单)。
191
• ……。然而,(这个论断)反过来(陈述)却不一
定成立……
• ……其实很可能与……根本就没有任何关系。
• ……之间不一定是单纯的因果关系,它们也可能互
为因果。
• ……之间的比较也许没有任何意义。
• ……其实不过是表面现象,其背后的本质是……
• ……有个通常被忽略的前提。
• ……尽管听起来很有道理,然而却完全不现实。
• ……也许有人会说……,但是这种质疑却……

第六章交流
1.学会倾听
(1)A.有效倾听不应该做的:过早质疑,就算需要质疑也一定要等到对方说完。B.有效倾听应该做的:利用多余的脑力处理两个方向的信息:“回顾”(说者刚刚都说了什么)与“预期”(说者下一步可能会讲什么)。
(2)学会一个重要的习惯:一旦决定倾听,就要主动帮助讲者进入“倾诉”状态。

2.说与不说
(1)通过努力、通过积累成为“能说更多话,并且话说出来之后有人听”的人。
(2)对很多人来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最浪费时间精力的做法。
(3)在分辨谈话对象之前,要先分辨自己:“可言而不言,失人,不可言而言,失言”。

3.交流守则
为了避免在讨论的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浪费不必要的时间75,我们必须深刻理解以下三个原则。
(1)第一个原则:有意义之讨论的前提是双方不仅要“相互竞争”更重要的是还要“相互合作”。
附《对话守则》
1.对话的目的是寻求真理,不是为了斗争。
2.不做人身攻击。
3.保持主题。
4.辩论时要用证据。
5.不要坚持错误不改。
6.要分清对话与只准自己讲话的区别。
7.对话要有记录。
8.尽量理解对方。
(2)第二个原则:真理是独立存在的,从来不会依附于任何个人或者集体存在。
(3)第三个原则:真理不变,也不会因任何人而变;不停变化的只是人们对真理的解释或者理解。
(4)小结:
A.大多数人的大多数看法,基本上都是被灌输的,他们误以为很多想法是自己的,殊不知他们是隶属于那些想法的。
B.解决的手段只有一个——自我挣扎。你是要做快乐的猪呢,还是要做痛苦的苏格拉底?

4.正确复述
为了保证沟通顺利,往往我们需要添加一个,“验证机制”,或者说“反馈机制”。例如:“你的意思是……,是么?”或者“你的意思是……,你看我理解的对么?”
  

5.勤于反思(PPT中需要引用brainbasher.com的图片)
(1)原因:每个人都可能会出现“只看到部分事实”而“把部分事实当作事实”的经验主义毛病。
(2)摆脱经验主义的第一个技巧:了解经验主义的局限
(3)时时刻刻保持警惕经验的局限性
(3)使用记录使自己能够记住更多的经验,尽可能回避犯同样的、更多的错误
(4)用观察与阅读汲取他人的经验,扩充有限的自我经验
(5)丰富阅历,博览群书,在遇见未知的时候,尝试使用类比跨越未知与已知的障碍
(6)运用时间积累,耐心等待不能跨越时间快速获得的经验

第七章应用
1.兴趣
(1)兴趣真的是那么重要么?
(2)人们总觉得自己正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往往是因为,自己做的不好。
(3)人们总是说他们真正喜欢的是别的事情,仅仅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开始做那件事。
(4)事情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的好了才能有兴趣。
2.方法
(1)学习方法真的至关重要吗?
(2)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应该是最重要的策略
(3)与其不停地寻找“更好的方法“,还不如马上开始行动。
3.痛苦
(1)对痛苦的深刻感受会扭曲或者抹杀我们感知其他事物的能力, 一旦我们能运用心智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去的时候,痛苦就会几乎自动消失,在你重新注意它之前,它不会回来。
(2)逃避痛苦是人体自我保护机制,常常导致许多人总是那么“没记性“,两个解决方法:
A.当你面临尴尬的时候,把你的尴尬纪录下来,它会时刻提醒你,否则你会忘记。
B.面临尴尬的时候,尽量弱化你的痛苦。 要记得:“你并不孤独”。把必须要做的事情当作快乐的事情来做,否则大脑会让他们被遗忘。

4.比较
(1)在一些人眼里,所谓成功,不过是比较的产物,归根结底就4个字——高人一等。
(2)另外一些人看透了成功无法定义的“比较”,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坦然的去接受。他们运用自己的心智的力量去分辨哪些快乐或者幸福是必须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的,而哪些快乐和幸福是无需比较同样可以获得的。然后,把时间花在寻找甚至制造那些无需比较就可以获得的快乐与幸福—当然,同样需要付出很多代价—然后无怨无悔地生活、尽情地欢乐、平静地痛苦。
(3)从今天开始,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全部罗列出来,仔细分辨:我做完这件事之后获得的欢乐和幸福是不是一定要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才能获得?然后优先实施那些无需比较就可以获得的欢乐和幸福的行动方案。

5.运气
不要相信“运气”,更不要相信“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运气”不是可控制的,相信运气其实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爱默森:“弱者相信运气,强者只信因果。”

6.人脉
(1)打造人脉不如打造自己,只有优秀的人才拥有有效的人脉
(2)尽管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但他们所谓的“友谊”,实际上不过是某种意义上的“交换关系”。
事实上,真正的关心最终只有一个表现:为之心甘情愿地花费时间,哪怕“浪费”时间。这很容易理解,因为,当你把时间花费到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相对于在他身上倾注了你生命中的一段——哪管最终结果如何,反正,那个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不管你最后是喜欢还是不喜欢。每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真正”的好朋友谁都只有几个而已。
  
  简单的建议:
  1. 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2. 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你的独立赢得尊重;
  3. 除非有特殊的原因,应该尽量回避那些在物质生活上都不能独善其身的人;那些精神生活上都不能独善其身的人,就更应该回避——尽管甄别起来比较困难;
  4. 真正关心一个朋友的意思是会所,你愿意在他身上花费甚至浪费时间;
  5. 记住,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决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脱离外部世界的依附。

7.自卑
(1)自卑,我们的“感觉”是非常不准确的
(2)第一步:停止嘲弄他人
  下一步:忘记自己的优点
  或者:在自己的语言中,把“优点”和“缺点”这两个词换成“特点”。
  最后一个方法:适当的放纵一下自己

8.灵感
(1)所谓“灵感”:只不过是“量变到质变“的积累。
(2)素材累积固然非常重要,然而,如果提前确定一个方向或者目标,那么就甚至可以累积很多原本不可能想想的素材——惊喜连连。

9.鼓励
当你不停地鼓励所有人的时候,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你自己,因为最终你会发现你开始进入一种他人无法想象的状态:你成了一个不需要他人鼓励而采取行动的人。

10.效率
(1)记住,你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有效率,至少不可能总是百分之百地有效率。
(2)在做时间预算的时候,一定要留有空间:
  1. 意外事件时间
  2. 休息、放松的时间
(3)不管怎样,挑出一件你认为最重要的事,然后自己做个时间表,在未来的一个月时间里,每天专注2小时以上。

11.节奏
(1)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生活节奏调整的慢一点
   (2)不要幻想“速成”,不要订太高的目标,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去做,做很久很久。

12.物极必反
(1) 养成规律生活的习惯,睡眠时间的固定和规律是最重要的
(2)对一个人来说,家庭是最最重要的,尽量不要减少与家人交流的时间
(3)不要放弃自己的社交时间,终究有一天需要别人的帮助/安慰/陪伴

13.自我证明
(1)“证明自己给别人看”恰恰是最浪费时间的一种无意义行为
(2)“你比别人强一点,根本没用,真正有用的事你不仅比别人强,还要比别人强出很多才行。”

第八章积累
(1)一个人的现状越差,摆脱现状的欲望就越强,进而作出不现实决策的可能性就越大。
(2)所谓的耐心,就是甘于把时间投入到简单、枯燥但是最终会意义非凡的重复当中去。耐心是在任何工作和学习上获得成功的前提。
(3)相信积累的力量,进一步:越早醒悟越好!

读书感悟:
一本好书的标准是:把你表达不出来的东西,想不清楚的,它帮你捋顺,它帮你表达出来,同时你还觉得作者是偷了你的想法。
不论本PPT做的是好还是坏,都强烈建议你完整阅读原书。
无论本书讲得多么有趣,有道理,甚至你觉着大彻大悟,其实,跟你一点关系也没有。只有按照书中所说的做了并坚持,对自己来说才算是真的有趣、有用、有道理。

展开全文
有用 3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开启心智-管理人生(PPT版笔记+WORD版笔记)”的回应

赵志国 2016-10-07 22:41:30

总结的好,要是读每本书都这样一定会受益匪浅。

花火Hanabi 2016-10-05 16:33:29

笔记做得这么多,花了不少时间吧?

小豆丁 2016-09-05 18:06:08

写的精简而又惊艳

好好 2016-05-28 22:25:48

第一章,是“醒悟”,不是“幸福”。

企鹅啊啊啊 2015-12-03 23:36:45

辛苦了~给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