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一个好父母的必读书_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成长 >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 想做一个好父母的必读书
秋叶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02-11 08:02:27

想做一个好父母的必读书

这篇文字是摘自《孩子,把你的手给我》1中的读书心得,有时候我常常想,这些和孩子的沟通方法,难道和我们在生活和职场中和人沟通的方法不是一样的吗?

先照顾情绪,再针对事情,提供具体而清晰的反馈,不扩大不夸张不挖苦,提供示范回应而不是提供情绪反应。

有时候觉得我们其实都是孩子,不过是披了一件职场的衣。

推荐每一位家长,或者即将成为家长的朋友读一读这本经典的书!即使你的孩子很大了,这本书也一样可以帮助你。

也许它能改变你对很多问题的思考,它给了我们家长面临教育的二难处境时可操作的建议,更重要的是,他告诉我们为什么应该这样做。

我是非常认同书中的思想和逻辑。既然我们的教育证明这么失败,为什么不去看看别人是如何思考的?

对于经典的书,我们要做的不是评论,而是先学习消化理解,所以下面是我读书的一个字一个字敲下的笔记,还有一些括号中下划线的部分是我自己的一些延伸思考。

-------------------华丽丽的分割线------------------

针对孩子的感受做出反应,而不是针对其行为。

当孩子处于强烈情感中时,他们听不进任何人的话。

说教和批评产生距离和怨恨。

对孩子的努力的行为进行赞扬,而并非对结果进行评价,这样孩子才不会总是向其它人寻求认可,这样孩子更可能对于艰难的任务会更加坚持不懈。(看了这句,我才恍然大悟,为什么那么多人在乎别人的评价胜过在乎自己过程中付出的酸甜苦辣,从小就没有给予正确的评判坐标)

只能夸奖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要夸奖他们的品性和人格,赞美的话语应该让孩子看到他的成绩和真实情况,而不是他品格的扭曲变形。(这句话很有见地,中国人习惯为做了正确的事情的人标注光荣的道德标签,而真相是一个伟大的人也会常犯低级的错误,一个庸俗的人也可能在某个时刻闪耀人性的光辉,小时候能就事论事评价一个人,长大后就不会因人装B活得累。)

孩子做错事时,要(就事论事地)回应,而不是(情绪激动地)反应。要(提供对策地)指导不要(上纲上线地)批评。

只要我们不攻击孩子的人品或者性格,我们就可以对孩子表达我们的愤怒,有时候仅仅表达出我们的感受就能让孩子停止不端行为,有时候可能需要采取三个步骤:解释我们生气的原因,说出我们内心的想法,以及我们希望的行为。

当父母用许诺来强调他们说的话的意思的时候,就无异于承认那些“没有许诺过”的话是不值得信任的。许诺会给孩子带来不切实际的期望。因为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意外,如果发生意外,孩子就会觉得受到欺骗,会认为父母不能信任。相信父母都很熟悉这句话:“但是你答应过的!”

如果你要教育孩子诚实的品质,那么我们必须做好心理准备,既要听让人愉快的真话,也要听让人不高兴的真话。(孩子学会撒谎,都是大人给逼的)

不能用粗暴的方法教育孩子懂礼貌,生活中美好的细节不可能靠大锤来灌输。

不要把孩子叫做小偷或说谎的孩子,或者预言一个不好的结局,这非常重要。

世界各地父母都在寻找教孩子有责任感的方法。在许多家庭里父母希望通过让孩子帮助做日常琐事找到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父母相信这些行为对培养孩子责任感是有效的。而事实上,这些日常琐事尽管对持家很重要,但是可能对培养责任感没有积极的影响。有的家庭,这些日常差事还会导致每天的争吵,给孩子和父母都带来苦恼和伤害。如果强制坚持孩子做这些日常家务,结果可能是孩子的顺从,但这样做可能对孩子的性格的塑造有不良的影响。

责任感不可以强加获得,责任感只能从内心产生,由从家庭和社区中吸取的价值观中慢慢培养和指导。没有积极价值观的责任感可能会危及社会,具有破坏性,比如黑社会,比如恐怖分子。

孩子会向他们生活的环境学习。如果他们生活在批评中,他们就学不会负责任,他们学会的是谴责自己,学会寻找在别人身上的缺点;他们学会怀疑自己的判断力,轻视自己的能力,怀疑别人的意图。而最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不停地预料即将发生的厄运,并且忍受如此。(看到这里,我简直觉得这是一本禁书啊!为什么我们的人民都是顺民,为什么我们不习惯争取自己的权利,因为我们一直就是在轻视自己的教育模式下长大的。)

让孩子感觉自己出了问题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批评。批评使他们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越来越渺小。孩子需要的是没有贬低的信息,而不是批评。

那些因为日常琐事和责任跟孩子陷入战争中的父母应该承认一个事实:这场战争不可能赢。比起我们压制他们,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反抗我们。即使我们赢了一场战争,成功强制实施了我们的意志,但是他们可能会变得无精打采和闷闷不乐,以此来报复我们,或者变得反叛、懈怠。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和孩子建立联系。通过敏感的聆听,父母可以造成孩子令人欣喜的改变。(其实只要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时间够多,就知道如何聆听孩子的想法,并学会和孩子的沟通,这才是我们做父母的问题,我们有太多借口把时间给公司,给客户,给朋友,给情人,就是没有给孩子,可他是我们的未来,是上天能恩赐我们最大的礼物。)

父母不关心他们的感受和想法的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的想法是愚蠢的,不值得关注,会认为自己既不可爱,也没人爱。而那些留神倾听孩子说话的父母,不仅听,而且体谅孩子强烈情感的父母,传达给孩子的信息是:他们的观点和想法是有价值的,是受到重视的。

孩子不是一生下来就天生富有责任感的,也不是到了一定年龄就会自动获得责任感。责任感的培养可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就是要在跟他们有关系的事情上让他们有发言的机会,如果必要,让他们自己作出选择。发言和选择之间有细微的差别。有些事情完全在孩子自己的责任范围之内,在这些事情上,孩子应该有选择的权利。而有些事情只在我们的责任范围之内,但是对孩子的利益会有影响,在这些事情上,孩子应该有发言权,不过没有选择权,决定要由我们来作,同时要帮助孩子接受必然会发生的事实。

即使一个六岁的孩子也能自己选择她的袜子、衬衫、裙子、裤子等等----从他们的父母已经选好的那些衣服中。很多家庭在给孩子买衣服时,孩子没有能够获得经验,没有能够培养任何能力。事实上,有很多成年人,在没有参谋的陪同选择下,无法为自己买上一套衣服。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父母就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态度:家庭作业完全是孩子和老师的事。父母不应该就家庭作业的事跟孩子唠叨不休,他们不应该监督或者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除非孩子要求他们这么做。如果父母接管过家庭作业这个责任,而且孩子让他们这么做了,那么他们就再也无法摆脱这个束缚。家庭作业可能会成为孩子手中的武器,用来惩罚、勒索、利用父母。(作者也提醒这点和老师的愿望相反,事实上中国的小学老师都要求家长检查小孩的家庭作业,我历来是不看,只签字时顺便看看她的掌握程度,这被全家人称之为不负责任的爸爸。不过还好我和老婆从来不去抓她的学习分数,我们当然会帮助她掌握知识,但不计较分数,所以在考多少分这个问题上,目前还没有成为我们要求孩子的愿望,当然,考得好还是不好也没有成为孩子惩罚、勒索、利用我们的工具,不过,我看很多家庭已经是这样的。不过假如用这个为借口不看孩子作业,但同时不花费更多时间陪伴孩子,倾听他们的心声的话,那真是不负责任到了极点的父母)

家庭作业的主要价值是给孩子提供自己做事的经历,但是,要实现这个价值,家庭作业必须与孩子的能力相适应(这点很关键,中国有些小学题目我都不能适应,离开百度知道我就不知道,只考记忆能力,不考分析能力,要么是很奇怪的逻辑推导能力),这样他们才能在没有其他人帮助的情况下独立完成。直接的帮助只能传达给孩子这样的信息:如果没有父母的参与,他或她是无用的。

我们给孩子把路指出来,但是希望旅行者--孩子--能依靠自己的能力达到目的地。

孩子抵触学习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问题,对孩子严厉或者宽大都解决不了问题。不断施压可能会增加孩子的抵触心理,而放任的态度可能给孩子造成一种印象:父母接受他的不成熟和不负责任。没有轻松的解决方法,也没有快速的解决方法。(孩子不爱学习不是一天造成的,所以父母也无法指望通过一次谈话,一次沟通,一次放松就能改变)

零用钱不应该是作为好的行为的奖赏或者做家务的报酬来付给孩子。它是一种教育手段,有明确的目的:给孩子提供使用金钱的经历,从中锻炼孩子选择和承担责任的能力。因此对零用钱实施监督就完全达不到零用钱的目的了。我们需要做的是,制定一个大体的方针,规定零花钱的支出范围:请朋友吃饭,送朋友礼物,午饭,学习用品等等。

金钱就像权力,对没有经验的人来说,很容易处理失当,零用钱的数量不应该超过孩子能够控制的范围。最好是从很少的量开始给起,然后再随着时间慢慢调整,这比一次给孩子很多钱,增加他的负担要好得多。当孩子开始上学,学会了数钱和找零钱时,就应该给孩子零用钱了。

零用钱有一个基本的条件:在固定的支出之后,余留下来的零钱应该归孩子自己保存或者花费。

当孩子保证说要照顾宠物时,他只是表达了良好的意愿,并不表示他有这个能力。孩子有一个宠物来玩耍,有一个宠物来爱,可能会让孩子受益匪浅。但照顾宠物生命和健康的责任必须由大人来承担。(所以我们家不养宠物,是我们大人没有信心照顾好宠物。)

有的父母记得自己曾经也被迫参加过音乐课程,决定不让孩子受这种罪;而有的父母则记得他们在学习音乐时过分纵容自己而后悔,因此决定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孩子都要演奏音乐。童年时的音乐教育,其主要目的在于给情感提供一个有效的出口。它把你的愤怒说出来,把你的欢乐说出来,让你紧张的情绪得到放松。父母和老师通常不是从这个角度看待音乐的用途,他们中大多数人关注你掌握了多少音乐的技巧。在音乐教育方面,只要学费是父母的责任,而练习乐器应当被视为孩子自己的责任。父母最大的工作是找一位亲切体贴的老师,一个了解孩子就像了解音乐一样的老师。(最后这一点可真是个难题,有不指导孩子考级,只指导孩子热爱音乐的中国音乐老师吗?不如,我们自己去做这样的一个老师试试。)

理论上讲,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选择自己的朋友。我们信仰自由,我们反对压迫。但是孩子带回家的“朋友”经常让我们难以接受。在评价孩子对朋友的选择上,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标准呢?朋友之间应该有互相帮助、互相纠正的影响。孩子需要机会跟和他自己性格不同或互补的人交往。我们的目的是鼓励孩子和那些跟他们性格不同的朋友多多接触。

有一些关系需要阻止。幼稚的孩子在一起,只能互相吸收对方的幼稚;好斗的孩子在一起,只会增强各自的侵略性;内向的孩子在一起,就无法参加足够的平等交换意见的社交活动;违法的孩子在一起,可能会增加各自反社会的倾向。

好的父母,就像好的老师,要让自己渐渐成为孩子可有可无的人物。

纪律的关键是寻找惩罚的有效替代手段。一位母亲说:“我已经意识到我的一个自相矛盾之处,我经常使用的手段与我努力想从我孩子身上根除的毛病很像。我提高声音让他们不要吵,我使用暴力阻止他们打架,我对不懂礼貌的孩子很粗鲁,我会责骂说话不文明的孩子。”

大多数父母都爱他们的孩子,但是并不是时时刻刻都迫切需要被孩子来爱。(这是孩子和成年人的区别。孩子还需要获得大人的爱来照顾自己的情绪,成年人应该学会即使没有人关心,也能自己照顾自己的情绪。)

宽容是接受孩子的孩子气的一种态度。孩子无法控制该如何感知,但他们对表达这些感觉的方式负有责任。因此他们无需对自己的感觉负责,但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宽容就是接受孩子们的所有感觉,而过分纵容就是允许不良行为。(那么这样看来,孩子的奶奶对孩子的感觉是不宽容,她经常替孩子做决定,当孩子对她决定大喊大叫甚至动手打她表示不满,她却一直不计较这种行为,这是不宽容加过分纵容的二合一悲剧,我对此有些无能为力。)

孩子的行为分为三种,希望并认可的,不认可但是因为初学或者的确困难允许存在的,绝对不允许出现的行为。小孩子在处理不被社会接受的欲望时,真的很困难。父母必须帮助孩子努力克服这种欲望。父母可以做出限制来给孩子提供帮助。限制同时传达给孩子一个无言的信息:“你无需太害怕你的欲望,我不会让你走得太远,你是安全的。”

限制必须清楚地告诉孩子:A、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B、什么替代行为是可以接受的。

说“不”的最合适的方法是要表达出权威,而不是侮辱。当孩子要求什么东西时,而我们必须拒绝时,我们至少要承认她希望拥有这个东西的愿望;至少承认她在幻想中拥有我们无法在现实中给予她的东西。父母可以先承认孩子的愿望,并用简单的话说出来,父母明确指出对某个具体行为的限制,父母指出愿望至少能部分实现的途径,父母帮助孩子说出一些做出限制时可能导致的不满。(我突然意识到这样的一段对话也是同样的原理,“我知道你希望今年薪水能有较大幅度增加,但我想这很难实现,不过要是你完成年度任务的话,第一可以得到一份不错的提成,第二我也可以建议公司安排你做一个好的培训,我们来报销学费,当然我知道你很希望没有这些限制,但是希望我们能共同接受这个限制”。怪不得朋友说不会做父母的人也不可能是一个好领导。)

父母不是用来打的,永远不能允许孩子打父母。(中国的爷爷奶奶都貌似不计较被孩子打,这个怎么办?)

孩子不是用来打的,在教导孩子过程中,从不打孩子几乎不可能。但是我们不应该把体罚孩子做为对孩子挑衅或者我们自己的愤怒情绪的回应。体罚本身它在教导孩子用不好的方法应对挫折。

体罚最大的副作用就是它可能会阻碍孩子道德良心的发展。打孩子可以非常轻易地消除孩子的内疚:孩子已经为不端行为付出了代价,于是他会很随意再犯。

表现出无效率是孩子们在现实中反抗不属于他们自己的时间表专制的非常有效的武器。孩子们基本上不需要催促,而是要给他们一个现实的时间限制,把守时的任务留给他们自己。

吃饭的时候不要对孩子进行道德说教。(做到这点可真难啊,即使是我)

你决不会同意的,你总是不陪我玩,“决不”和“总是”是孩子最喜欢用的词语。他们生活在极端的世界里。但是父母已经知道,灰色比黑色和白色要普遍得多。父母要学会承认孩子的抱怨,以此作为孩子抱怨的回应。比如不要说你总是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我怎么还能带你去玩?而是说你想去哪儿?

孩子迟早会学会把鞋带系上,除非他的同龄人不这么做。不要逼孩子系鞋带,现实的方法是并不依赖于孩子把整洁习惯至于玩耍能力之上。一打便宜的衬衫比十二次关于清洁的说教更利于孩子的精神健康。(最后这点让我意识到为什么好的教育有赖大批中产阶级的诞生)

父母如何过自己的生活,不需要得到孩子的批准和同意。如果孩子因为父母晚上要出去而哭起来的话,不要去谴责孩子的恐惧,但是也不要服从孩子的愿望,我们的回答应该坚决而亲切:“你希望我能陪你,但是这次我该出去了”。(给孩子创造不危险的独立面对困境的机会)

父母对电视有两种态度:电视占据了孩子的注意力,使他们不再惹麻烦,这一点,父母喜欢;但是,他们又担心电视节目对孩子有害。电视节目会助长暴力,使感情浅薄,使思维僵化,破坏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另外,电视占据了孩子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孩子的时间更多地花在了电视机面前,而不是和他们的父母在一起。

成长的最好环境是“当一个人的技能完全用于战胜一个刚好能够掌控的挑战时。”对孩子来说,可能意味着写诗,或者写小故事;用黏土雕塑,或者用砖头砌城堡;可能需要和兄弟姐妹演戏,或者和朋友去冒险。成长和满足更容易从专注的努力中获得,而不是不动脑筋地看电视。

对父母来说,只监督儿童媒体节目的质量和性质是不够的,父母可以通过健康的感情关系、快乐的嬉戏和令人满意的业务爱好,为孩子打开学习、交流和贡献之门。

分享父母或者分享爱人会让人非常痛苦。不管父母是平等地惩罚还是平等地夸奖都无法抑制想要得到唯一的爱的欲望。因此妒忌和竞争不可避免地产生。最好的方法是要让孩子能够不受拘束地、公开地表达出苦恼,而不要让他们暗地里郁郁不乐。

妒忌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自己表现出来:不断竞争或者避免所有的竞争;充满进取心或者局外人的温顺;不顾后果的慷慨或者毫不留情的贪婪。

那些希望平等对待每个孩子的父母,结果却是常常生每个孩子的气。孩子并不渴望平等地分享父母的爱:他们需要被爱得唯一,而不是均一。爱的重点是质量,而不是平等。当我们要和一个孩子待一会儿或者待几个小时时,就要完完全全地和他在一起。(可惜我的国没有机会让我的人生获得这一课。)

孩子渴望得到我们完整的爱,当他们的这种欲望被承认时,他们就会感到安心。当那种欲望被理解,被同情地感激时,他们就会感到安慰。当每一个孩子被唯一地珍视时,孩子就会变得坚强。

孩子最大的恐惧是父母不再爱他并抛弃他。父母永远不要威胁说要抛弃孩子。不管是开玩笑,还是愤怒当中,都不要警告孩子说他或她将被抛弃。当孩子磨磨蹭蹭超出你忍受的限度时,比较好的方法是用手拖他走,而不是用话威胁他。

孩子的生活不能被大人对效率的需要所控制,效率是孩子的敌人。就孩子的情感的竞技性而言,效率的代价太高了,它耗尽孩子的才智、阻碍成长、抑制兴趣,可能会造成情感上的彻底崩溃。孩子需要试验、努力的机会,需要在没有催促或者辱骂的情况下学习。(要允许孩子犯错,不要指望孩子一次做对,在中国太多家长无法忍受孩子在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成绩下降,也无法忍受自己的孩子看起来比同龄人在某个方面略微落后,而我们的教育制度的选拔又对此火上浇油,我们培养出统计阶级最喜欢的工具,效率奇高却失去自我,像蚂蚁一样勤劳,像蚂蚁一样可怜,我们教育最大的失败就是把人培养成工具,不过我们喜欢把这种工具叫精英而已)

孩子(以及成年人)不应该被剥夺痛苦和哀伤的权利。他们应该能够自由地为失去某个深爱的人而感到痛苦。当孩子能够为了生命和爱的终结而哀悼时,他们的人性得到了深化,人格也更加高贵。

有的父母努力保护他们的孩子,不让孩子遭受失去某个他们深爱的人的痛苦和悲伤。如果一条金鱼或者一只乌龟死了,父母赶紧用新的来替代,希望孩子不会发现两者的差异。如果一只猫或狗死了,父母会赶紧给痛苦的孩子买一只更可爱、更昂贵的替代品。孩子们从这些突然失去又迅速替代的早期经验中获得了什么教训呢?他们可能会得出结论,失去所爱不是那么了不得的事情,爱可以很容易地转移,忠诚也可以很容易地替换。

只有当年轻人感觉到他们可以轻松地接近父母,父母会倾听他们的观点时,而不是大喊大叫、批评,或者驳斥他们所说的话时,他们才会谈论他们对性的关切。

养育的目标是什么?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正派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一个富有同情心、能承担责任、关心他人的人。

如何教化孩子?只能用人道的方法,要承认过程就是方法,结局并不能证明手段的有效和正当。

作者的7个忠告:
1、智慧的起点是聆听。

2、不要否认孩子的体会,不要驳斥他的感觉,不要否定他的愿望,不要嘲笑他的品味,不要贬低他的主张,不要污蔑他的人格,不要怀疑他的经历。相反,所有这些,我们都要承认。

3、不要批评孩子,而是要引导他们。要说出麻烦所在,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

4、当你生气的时候,说出你看到的事情、你的感觉、你的期望,用人称代词“我”,不要抨击孩子。

5、赞扬孩子的时候,如果你想告诉孩子你赞赏他们或者他们的努力,那么要说出具体的事情,不要评价性格特点。

6、学会伤害性较小的拒绝方式,在孩子的幻想中同意你现实中无法同意的事情。

7、在影响孩子生活的事情上,给孩子选择的机会、说话的机会。

展开全文
有用 35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想做一个好父母的必读书”的回应

喜阅 2017-03-09 14:58:12

你好!我是若牧教育的编辑,看到你的这篇书评,觉得挺有意思,想问你有没有意向做我们的书评人,你有联系方式吗?感兴趣的话加我的QQ37994240

ace 2011-02-11 09:51:53

很有道理,其实人与人间的沟通也应如此

有时候觉得我们其实都是孩子,不过是披了一件职场的衣。
这句我也很认同,社会人不过是在真正的人性上赋予了角色的代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