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长科学方法论_打破自我的标签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成长 > 打破自我的标签 > 自我成长科学方法论
dumbWell 打破自我的标签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5-22 14:05:47

自我成长科学方法论

2012年以前,我主要还是强调自我、强调思考。这几年的读书和经历,让我更明白行动和社会的重要性。以前我相信,不要跟别人比,不断取非,就有精彩人生。但是,很小的进步或好几年才进步也可能被认为是可接受的。这种想法还是太自我,太把自己的想法当回事。要跟别人比,跟同辈比。要依靠顺人性的动力:地位竞争。比赛输了,就憋着、忍者。别玻璃心、别辩解。老师跟自己过去比,进步是太慢了,而且,你的过去这个基准就那么重要?别把过去的偏好和品位太当回事。跟别人比,才知道他们进步的真快。别人就是比你有知识、有钱或有社会资源。外部刺激比内心反省更猛、更直接,伤害了你的骄傲。你真心要战斗!这跟独立人格没关系,人就是要点情绪来推动自己。

以前我很相信,要用思想改变人的观念,即使他们现在不接受,将来会;即使他们感性的部分不接受,理性那部分如被挖掘也会接受。后来我发现,别人通常不会被你改变,现在或将来都不会,理性也不一定胜过感性,我自己也要看到、听到、用了、做了,才能改变。思想不能改变人,产品可以。不必劝别人做,自己做就是了,找到和你一样的人一起做就是了。重要的问题不是思考、辩论、评价,而是自己做了什么。大机会是人尝试、执行、探索出来的。坐而论道、空口评论,无论对错,如果没有下注,都没什么意思。

这不是普通的问题,而可能是现有科学和理论本身的局限。过去我思考时,会以因果关系为主,因为因果推理是思考的主要结构。它针对发生的事,反思已有证据,用线性因果的形式来表达,大原因大结果,小原因小结果,不会出现小原因大结果。但是,社会比现有科学复杂。市场、社会运动,尤其是现在的互联网,众多的作用者会互相反馈,超越了古典的因果关系,相关、趋势、风、幂律,变成主导。你都来不及思考,新秩序已经形成。行动甚于思考,跟随趋势甚于追问原因,行动起来试错、跟随潮流前进,才是社会适应策略。

不仅社会是这样,生活也许也是如此。很多事情理论还没弄清楚,在你有生之年也许也难以弄清楚。一个人如果按照科学和数据证实的知识和理论来生活,将会寸步难行。等有了恋爱科学你才谈,最好的青春都过去了,有时一辈子都过去了。要边做边学,边行动边思考。大家觉得显而易见的事不需要那么多数据。等数据收集到手,最佳的决策时间已经过去几年了。生活跟学问不同,学问的确要多问为什么,了解已发生的,创造还没发生的,但生活不能总等到理论完备才开始。在懂血液循环之前人类凑合过了几万年,出过错,但应付过来。不要害怕出错,事情总会出错。不能等到完美再出发。等到完美,人书俱老。先行动,在路上解决问题,在行动中面对内心的恐惧、犹豫和胆战心惊,在行动中面对不确定和不完美。我们从不完美,但热烈燃烧。要有冲动,要信任爱、信任人、信任人类的情感。社会化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人间各处的爱。理性提高生活效率,但爱指引人生方向。
我们常说“想太多而做太少”就常常会导致不断的痛苦,解决方法便是直接去做,做了才知道哪里错了,才能够进步。永远停留在原地做所谓的思考并不能帮助我们进步,一个人容易钻牛角尖,最后是纠结、犹豫和懊恼。理论应当为现实服务,它本身是对我们认知的经验现实进行的抽象和归纳,是人类为了更好适应和生存的产物,错误使用引导我们进入一个死胡同,那是一种荒谬。
打破既有的心理适应和自我舒适,胆战心惊地继续更高难度的练习。不要说谁天生就会,不要羡慕别人做得多好、收益多高;你唯一的关注是,你是否有意挑战新高度来训练自己,积累更多技能,有更多心理、情绪和行为控制来应对更多局面。只有每隔一阵就突破既有行为水平,你才能爬上更高的行为平台。

行为积累的基础是神经回路反映的强化。行为会在神经回路层次上体现出来,新的行为对应新的神经回路,没有它,无法发动一个新的行为进程。神经回路需要练习,才能强化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增强神经冲动传递的髓鞘,髓鞘越强,则神经元传递的保真度和速度就越高,神经回路的反应速度大致对应行为的反应速度。开始搭建回路时传输慢,反复之后速度加快,反复强度足够高以后速度极快。一切练习,最终都是要把开始的慢速行为,变成不太需要思考的中速行为,最后变成下意识反应的快速行为,甚至是自动行为。
强迫自己留在“学习区”,保证每一个阶段都有新东西输入和学习,不断升级自己的系统,刻意练习必不可少,成长的必经之路。
一个复杂的行为和思维能力,是多层练习的结果,是多层行为积累的结果。它不是浅尝辄止,做了大家都会做的普通练习就结束了,而是超出这些,做更多练习。超出自己已经习惯的状态,在成年之后更加困难,因为神经可塑性可能降低,也因为你身处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可能过于稳定,以至于无法提供新的刺激。

新的行为模式要超出以前的神经回路自动反应所支撑的习惯,形成新的神经回路反应,造成新的习惯。从旧习惯到新习惯,从老心态到新心态,不是自己凭空想几天就能完成,而是要在新场合新层次的反复练习才可以。人在成年之后依然需要心智和思维成长,儿童与青春期时培养和练习的技能通常只能处理家庭和熟人环境,无法应对复杂的陌生人社会环境。新环境,需要新技能、新思维。这就需要在新的方向、新的角度、新的层次练习。
优秀的行为条件
追求优秀,需要行为习惯。如果还没有在多个目标之间选择好一个目标,则选择能力十分重要。如果一个目标已经被选择,则执行这个目标的情绪噪声管理比较重要。优秀的统计定义是偏离于平均值的好东西。平均值是随大流、目标跟随制,在实行目标方面只做温和的努力,达到身边多数人的水平即可。但优秀的异常值显然是自己选择目标或者管理目标的实现进程,同时在执行时不以身边的人的认可为标准,而以最大可能的多数人的认可为标准,在未达到此状态之前,以自己的内心计分卡或虽然主观但却严格可验证的尺度为标准,即内心里有杆秤。某个东西是好的,这是一个价值判断,好通常相对于某个主观效用标准来说为好,所以,主观认定的好必须得到大众认可,一个主观偏好需要成为一个尽可能客观的偏好。但应允许大众检验存在时间差,在没有得到大众认可之前,自己内心的计分卡的评判标准来自于非常规的、有秩序的直觉,以及对此的信念、兴趣和激情。
其实这段说的主要意思大概是,当你信念、兴趣或者激情足够强烈的时候,你非做一件事不可,那么,放手去做吧。坚持下去,用正确的方法,时间会凸显你所追求的价值。当然,这个前提条件十分重要:强烈到非做不可的信念和激情。所谓优秀,心中有个声音,那是自我决定论的内驱力。
在多个目标面前怎么选择
你能够算清楚选择的所有效用分布吗?不可能。人不可能掌握这么多信息。你能明白自己的所有效用满足的理由吗?不必要,也不可行,等到一切都明白,老矣。做不出选择,往往是因为得失想太多。得失有时容易计算,有时很难。即使得失都可以计算,又如何计算目标函数本身?你可以计算特定目标带来多少效用,但对这些目标或效用的认定,允许它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存在,这不一定是可计算的。人生目标的内容总有一些是由自己选定的。这是你只能相信它,对它有信念,认为这个目标可以给你带来满足、快乐或成就感。如果你不选定任何目标,在多个目标之间反复游移、犹豫,最后当然什么目标都达不到,同时也说明你对哪个目标也都不在意,没有深切的情感投入,对这些目标作为你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没有深刻的情感认同。

选择是一种情感能力:我对此有强烈的想法,一直折磨着我,无法摆脱。这种情感,会促成持续的行动选择。没有这种情感、激情,就很难坚持。普通人的情感比较浅,很容易从一个目标转向另一个目标,每个目标的满足都不会太强烈和深入。他们的情感表达也因此会比较简单和平淡,如果有些情绪忽然变得很激烈,而平常又没有这种体验,表达方式会变得粗俗。有些人是天生在某些目标上情感强烈的,这样做出选择很容易,比如一些男人喜欢工程、机械类,一些女人特别喜欢时尚、成为大众焦点之类。但更常见的情况是,人会面对两个冲突的目标。这时,多数人是通过其他人的出现来促成自己的情感变向的,少数人会主动自问,做出追随自己心愿的选择。要普通的恋人和平凡的感情生活,还是要一个点燃自己激情的未来目标?这两者不冲突当然好,你很幸运,但有时很确定会冲突,自己成为争夺的战场,这是人之常情。

这时,没有其他目标可以为任何一个选项辩护,因为问题的重点是,何以这个目标就是被我选择?这个选择的理由?理由的理由?要终止这个追问,只能靠强烈情感、胆大包天、直觉等深切认同、不必再为之辩护的东西,可称之为信念、激情、人生理想、价值观。选择的特点在于,它自己给自己提供一个支点,而最后的支点是自我选择的,你可以称它是理由,也可以说它是信念、元价值观、生命冲动、命运、内心的声音,等等。这个支点是没有其他理由来支撑的,它支撑它自己。它既不是别人做所以我也做,也不是为了X而做的,否则还要问X是为了什么。他就是我所选择的,我就是要做它,完毕。

为了做它,有时就要把那些与之冲突的目标暂时放下。如果两者都要,就是摇摆,因为现在要分析的是不太兼容的目标。追求的目标不能兼容时当然最痛苦,但拖着也是一种选择。每天的行动都是一个选择,这些选择的集合构成了那个我。我的责任即在于做出选择,我的选择决定了我是一个什么人。

用我,或者我选择,这个观念来组织、编织自己的各个行为,是有好处的,这让我们更加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和意义。正是因为有些事情,是自己可以选择的,才让我们更加热爱生命,而不是把自己当成有各种外部因素所牵引的木偶。平心而论,自己不特别做选择,只是跟随大众行为,也可以过一辈子,但不是精彩的、特别珍视的一辈子,只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或者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一辈子。对自己可以选择、可以决定什么人生目标的意识越清晰,就越是能够强化主动选择权,为此就会更努力地分析和探索各种目标背后的原因和实现的条件,更多地管理早就自己的因素,开掘和满足更多的人生目标。
价值观是组织行为的程序
价值观是什么?由于得到好结果的概率太低,价值观就是让你知道,要对结果有正确的期待,你只能得到你应该得到的。那些不能得到的,如果居然恰好得到了,也只是平庸的结果。价值观是让你知道,要有程序和步骤,再加上相当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实现好的结果。不要期待天上掉馅饼,不要以时间紧迫为借口乱来,那其实是机会主义。你的机会主义,在于你习惯于获得平庸的结果,你没见过伟大是怎样的,你没见过世面,还任性自我,一位自己想想、做做,事情就成了。杂乱无章的思考和行动,毫无组织、缺少设计,结果是普通的。所以,好的价值观是一套行为组织程序,它告诉你,应该怎么去行动——以模仿和学习为主,行动的结果大概是怎样的——好的东西都要付出代价,不要期待奇迹,只有持续的积累,才有希望。
上面摘录的主要是第一章的内容,综观全书,我觉得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章,它引导我们每个人去问Why这个问题,why do this, not that?因为我想。足够强烈的想,这就足够了。想要脱离平均,步入优秀的行列,这一点将会决定个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并在时间的孵化下,产生深远的影响。
而后面几章更多的其实是how这个问题的详细阐述,诸如家族积累,我们常认为所谓出生的不公平,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也许颇有道理,但当把时间维度拉长一些,看到三代人、五代人,祖辈的努力是否也应该计算在内呢,那么一切都是时间的函数,在此时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归纳。
另外,阳老提倡的“最小行动”,在书中也许不是这个名字,但表达的意思相近,人的认知能力其实是有限的,同一时段进入它的工作记忆只有很少的几个组块,所以,贪婪往往会造成瘫痪,大的目标,一两个就好,并且不要冲突;小的事务性行为,一次不要超过四件,避免过载。
“同侪压力”是另外一个我觉得十分重要的观念,只有真切体会到同辈的优秀,我们继续努力成长的内驱力才会持续迸发,而一直感受这种压力,一起交流进步,那应该是优秀的另一行为条件!孤身奋斗难以成事,一群人的努力则更有效率。
其他还有很多干货,多层演化论,以演化论视角看待个人成长,一个足够复杂的系统总是能够提炼出很多有趣的东西来。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